目标监测
目标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2524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基层医学论坛、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学术研讨会、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学术研讨会等;目标监测的相关文献由78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宏英、汤丹、邢瑞林等。
目标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5244篇
占比:99.95%
总计:325420篇
目标监测
-研究学者
- 周宏英
- 汤丹
- 邢瑞林
- 陈建华
- 刘安丰
- 刘潇
- 刘语欣
- 林梅
- 索向峰
- 胡燕玲
- 蒋一波
- 韩雪
- 何庆华
- 冯正权
- 吴宝明
- 吴若愚
- 康杰
- 张玉
- 徐金美
- 朱新建
- 李志凯
- 罗光英
- 邢庆华
- 陈梦娟
- 陈涛
- 顾庆毅
- 黄郁竹
- 丛培华
- 东野长磊
- 于志伟
- 何成龙
- 倪晨华
- 党小超
- 冷应蓉
- 刘丽华
- 刘亮
- 刘倞
- 刘干
- 刘春兰
- 刘浪飞
- 刘通
- 卢远新
- 吕旺
- 周惊雷
- 周萍
- 周飞
- 唐续豪
- 大场良次
- 姜骏骏
- 孙兴威
-
-
张颖琦;
黄郁竹;
潘明虎;
郭秀玲;
刘莉
-
-
摘要:
目的通过目标监测心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手术目标监测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425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5例次,感染发生率为5.88%。2019年和2020年分别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流程降低心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2019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65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11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15%;2020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6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结论通过手术目标监测,发现应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联合多学科共同参与院感防控,持续改进质量。同时可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
-
罗萍
-
-
摘要:
目的:探究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监测及预防措施.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时段内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监测手术切口统计干预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纳入2020年1月-12月时段内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予以干预,对比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较对照组(干预前)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骨科Ⅰ类手术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确保手术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增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保证患者安全.
-
-
李明兵;
齐占辉;
王鑫;
张东亮;
李亚文;
倪晨华;
石建军
-
-
摘要:
为提高海上试验场的安全保障能力,本文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浅海试验场区(威海)为平台设计了海上试验场目标监测系统,采用小型连续波雷达和热成像双光谱云台摄像机联动的监测方式,开发了基于小型连续波雷达的目标检测与数据融合算法,建立了针对海上试验场监测目标的异常行为分析模型,并结合显著性检测和核相关滤波算法实现了目标跟踪取证。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海上试验场目标监测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设备在位运行状态,并对可疑船只目标进行跟踪取证。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获取海上试验场设备运行与周边态势,为海上试验场安全保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
-
李明兵;
齐占辉;
王鑫;
张东亮;
李亚文;
倪晨华;
石建军
-
-
摘要:
为提高海上试验场的安全保障能力,本文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浅海试验场区(威海)为平台设计了海上试验场目标监测系统,采用小型连续波雷达和热成像双光谱云台摄像机联动的监测方式,开发了基于小型连续波雷达的目标检测与数据融合算法,建立了针对海上试验场监测目标的异常行为分析模型,并结合显著性检测和核相关滤波算法实现了目标跟踪取证.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海上试验场目标监测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设备在位运行状态,并对可疑船只目标进行跟踪取证.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获取海上试验场设备运行与周边态势,为海上试验场安全保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
-
朱熠;
赵霞;
庄建文;
潘颖颖;
黄玉蓉
-
-
摘要: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 11年共收治患者4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6%,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14‰.不同年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6.08%),器械相关感染160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66.25%.VAP发病率为8.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3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51‰,不同年份器械使用率有所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2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1%).结论 器械相关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重点,应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
魏敏
-
-
摘要:
目的 了解郑州市住院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及目标监测情况,探讨PDCA循环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16-2018年收治的1 200例≥60岁住院病例及目标监测情况进行调查,对2019年1-6月收治的200例≥60岁住院病例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营养状态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1 2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呼吸道感染81例,感染率6.75%、日感染率0.41%、日感染例次率0.55%,调整日感染率0.0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0.1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0.25%),其次为真菌(占14.81%)、革兰阳性球菌(占4.94%);感染部位各年均以下呼吸道为主,3年间感染部位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原因包括气温变化大(17.28%)、免疫力差(49.38%)、多名患者同居一室(23.46%)、空气净化质量未达标(4.94%)、医务人员带病工作(呼吸道感染)(4.94%).200例≥60岁住院病例经PDCA循环护理干预,无呼吸道感染发生,机体营养状态、体液免疫功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呼吸感染,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感染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体液免疫功能.
-
-
-
罗彩霞
-
-
摘要:
目的:目标监测在综合性ICU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未实施目标监测的综合性ICU感染控制患者4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实施目标监测的综合性ICU感染控制患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未实施目标检测与实施目标检测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综合性ICU感染发生率高达26.67%,与观察组的4.44%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监测在综合性ICU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预防与控制综合性ICU感染,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
-
李婷婷;
张理想;
徐健;
周晓娟;
苏浩;
郭飞;
朱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监测的健康教育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出院后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心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13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目标监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时服药依从性、焦虑及抑郁水平、房颤复发及主要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焦虑水平、房颤复发率及随访3个月抑郁水平、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目标监测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同时降低患者房颤的复发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
-
-
-
-
-
-
-
-
袁咏梅
-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方法:2011年在原有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多药耐药菌实施主动性目标监测,2012年在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对多药耐药菌开展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定植率,并及时评价干预效果,持续改进多药耐药菌感染控制质量. 结果:2011年与2012年相比,MDRO的检出率、MDR0医院感染率和检出率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从2011年的25.03%、0.43%、39.37%下降至2012年的20.83%、0.34%、3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监测、干预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
-
-
-
牛家兰
-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对预防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效果. 方法:院感专职人员1名,同经过培训后的骨科和手术室感控医师与护士,共同查找2014年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流程及SOP.2015年植入物手术患者逐一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结果:2014年1-12月骨科植入物手术共187例,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为2.67%;2015年1-12月骨科植入物手术共21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0.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目标性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科学的监测方法,改变了过去重视终末质量监测,忽视“过程”质量控制的弊端;能有效降低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率.
-
-
牛家兰
-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对预防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效果. 方法:院感专职人员1名,同经过培训后的骨科和手术室感控医师与护士,共同查找2014年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流程及SOP.2015年植入物手术患者逐一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结果:2014年1-12月骨科植入物手术共187例,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为2.67%;2015年1-12月骨科植入物手术共21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0.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目标性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科学的监测方法,改变了过去重视终末质量监测,忽视“过程”质量控制的弊端;能有效降低骨科植入物术后切口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