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盗赃物

盗赃物

盗赃物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473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实事求是、法制博览等; 盗赃物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国一、帅嘉韫、曹影等。

盗赃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13.53%

专利文献>

论文:473 占比:86.47%

总计:547篇

盗赃物—发文趋势图

盗赃物

-研究学者

  • 于国一
  • 帅嘉韫
  • 曹影
  • 李智奇
  • 薄一凡
  • 辛贺
  • 郑华
  • 陈正清
  • 马延明
  • 一闻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敏婕
    • 摘要: ?民法典?第311条引入善意取得制度,同时也在第312条排除遗失物善意取得的适用.对于盗赃物,现行立法仍对该问题持回避态度,致使司法实务中“类案不同判”问题明显.本文梳理我国法院近年来审理相关案件的情况,总结现存问题;分析各国立法条例,找寻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尝试以制定成文法为手段,以盗赃物的占有脱离物性质为理论根基,从明确盗赃物性质、限制回复请求权、保障第三人权益等角度,提出我国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路径.
    • 尚怡童
    • 摘要: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例和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我国法律对此未作出明确规定.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分析,由于善意第三人对交易物的来源并不知情,如果简单地将"交易物的来源"加入善意取得的考量因素中,会冲击善意取得制度的根本目的.单纯从伦理学上难以评价赃物的原权利人与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何者更值得保护.在鼓励交易的社会背景下,应将"架空"式的"交易物的来源"这一因素予以"剃除".可以将各种例外因素统一至"第三人的主观状态"的语言背景下,强化"善意"的标准.
    • 刘姣姣
    • 摘要: 对于盗赃物是否能够善意取得,我国在立法态度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仅从动态交易与静态物权之间的平衡机制维持来看,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应该得到发展.但从原所有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风险分配来看,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却存在很大问题.法经济学分析克服传统法学分析的不足,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博弈模型对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讨论,并从帕累托最优和波斯纳定理两方面深化论证,得出盗赃物在理论上并不适用善意取得的结论,并给出相关立法建议.
    • 杜柳蓉
    • 摘要: 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是学理上争议的焦点,《物权法》颁布时进行了多次讨论,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前三次审议稿中都或多或少对于盗赃物能够适用善意取得进行肯定,但最后因争议较大将其在四审稿中删除,最终没有作出规定.这是《物权法》的"漏洞".本文结合中外各国的立法实践以及学界不同主张对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盗赃物应有条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结论.
    • 杨小荷
    • 摘要: 盗赃物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曾一度是民法界争议的焦点,然而随着《民法典》的出台,学界似乎达成了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共识.[1]但是,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使得该问题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本文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争议入手,分析两种观点的优缺点,并提出不必在法律中硬性规定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的主张.
    • 朱庆; 王萍萍
    • 摘要: 盗赃物有无善意取得之适用,理论界一直存有分歧,加之相关立法零散且态度反复,导致司法实践中裁决各异,亟待统一.结合"刑民分层"的简约化思想,应认为刑事追缴规则的适用仅限于刑事领域,不能作为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依据;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已事实承认了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而新出台的《民法典》对这一问题未予明确.于解释论,相关法律适用可参照《民法典》第312条之规定;为减少分歧,当进一步在司法解释中明确盗赃物善意取得的适用规则,同时设置法律适用的例外规定.
    • 曹书凡
    • 摘要: 2007年《物权法》正式规定善意取得,但对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却做了模糊处理,此项法律漏洞使得司法实践中对盗赃物案件的处理结果五花八门。无过错的第三人在支付相应对价后其对盗赃物的占有是否应得到法律的保护?立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内涵,否定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将不利于市场交易安全与稳定,因此,在特定情形下盗赃物应有限制的适用善意取得。
    • 陈正清
    • 摘要: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确定财产流转与归属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是一种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本文在收集资料、查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尝试分析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合理性,并对完善我国的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推动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