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西南

中国西南

中国西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932篇;相关期刊723种,包括瞭望、今日中国:中文版、思想战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工程院第68场工程科技论坛暨2008年西南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论坛、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等;中国西南的相关文献由13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光、袁道先、曹建华等。

中国西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1 占比:29.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932 占比:70.89%

总计:4136篇

中国西南—发文趋势图

中国西南

-研究学者

  • 王文光
  • 袁道先
  • 曹建华
  • 李立民
  • 马树洪
  • 吴雨洁
  • 尚军林
  • 朱映占
  • 王劲松
  • 童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奔腾; 周立新; 杨辰; 原雅琼; 史文强
    • 摘要: 中国西南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岩溶地貌为特征,不同成因与特征各异的岩溶地貌奠定了发展背景。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推动下,西南岩溶区应抓住新发展生机,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利用岩溶资源,挖掘岩溶区贫困乡镇的地质景观和文化资源,加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岩溶特色生态产业培育,发挥岩溶碳汇对中国碳中和的贡献等,探索岩溶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新模式。
    • Guowei Zheng; Yang Li; Quanliang Chen; Xin Zhou; Guolu Gao; Minggang Li; Ting Duan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强度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该地区约60%的降水站点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而大多数站点总降水频率明显减少.同时极端降水总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极端降水在日益干旱的中国西南地区变得更具主导性.研究结果提醒应更加重视极端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洪水,山体滑坡等.
    • 朱华
    • 摘要: 云南热带雨林具有与东南亚低地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它的植物区系组成中有90%的属和多于80%的种为热带分布成分,其中约40%的属和70%的种为热带亚洲分布型,它含属种较多的优势科和在群落中重要值较大的科也与亚洲热带雨林相似,是亚洲热带雨林和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云南西南部、南部与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类似,但在南部与东南部之间有明显的植物区系分异,它们经历了不同的起源背景和演化历程。云南的热带雨林在很大程度上由西南季风维持。喜马拉雅隆升导致西南季风气候形成和加强,在云南热带局部地区产生了湿润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植被。现在的云南热带雨林里或其分布地区有落叶物种或热带落叶林存在,这不仅是季节性气候的影响,推测在晚第三纪或第四纪更新世云南热带地区曾经历了干旱气候。云南热带雨林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局部生境,并非地区性气候条件。
    • 冯棣; 黄福丹; 黄沁雅
    • 摘要: 以往针对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多集中在华北和中原地区,而对于学社在西南地区八年间所创造的学术价值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研究分别以昆明和李庄为两个主要据点,本文聚焦学社在云南期间的三年,通过对中国营造学社西迁昆明历程和在滇期间研究工作的梳理,再现全面抗战爆发后三年间营造学社变迁的学术史,归纳其入滇后的研究思路和对云南建筑的特征提炼,由此提出营造学社在滇期间创造的学术史价值以及关注营造学社在西南时期研究的重要性。
    • 张文义
    • 摘要: 本文讨论汉族祭师、景颇族祭师、景颇族牧师与乡村医生(西医)对一个年轻人病痛的不同归因和治疗.医生认定病痛由吸毒引起,在给出药物治疗后,说“你们回去做点迷信吧”.他们相信,不做“迷信”,人们并不安心,也不会改变行为,药物治疗就不会起作用.基督徒认可药物治疗,配之以祈祷仪式,认为二者都来自上帝.景颇族祭师认为病痛源于不得好死的祖先鬼的诅咒.汉族祭师相信祖先鬼看上了阳间因吸毒而意志薄弱的年轻人,这回到了西医的归因.在同一个病例中,药物治疗、献祭仪式、祈祷仪式以及多种宇宙观相互纠缠,人的实践超越了知识体系,从而现象链接衍生新现象.基于景颇族个案中体现出的现象链接的两个机制(未来立场,知识生产的专家与大众模式相互渗透),本文讨论人类学视野中人的第二种整体性:人既在规则之中,也因行动而不断衍生新规则.
    • 朱旭; 杨融; 陈永清; 王连月; 李刚
    • 摘要: 矿床的原生晕通常形成在矿体周围,与蚀变矿物和矿石矿物同时形成.矿床原生晕的分带规律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找矿目标.一些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示踪隐伏矿体的作用,从而为探测深埋矿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老厂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是个旧巨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夕卡岩化矿化为其特征.根据其空间分布夕卡岩矿化可分为两类:内夕卡岩矿化和外夕卡岩矿化.前者发生在侵入体内蚀变带,后者主要形成于侵入体附近的蚀变碳酸盐岩中.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有以下异同:(1)内夕卡岩和外夕卡岩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从矿体的头部到尾部)分别为Ag-As-Bi-Cu-F-Pb-Sn-Zn-B→ Ba-Co-Cr-Ni-Sb-V→ Be-Mo-W 和 F-B-Ba-W→ Cu-Sb-Be-Cr→ Sn-Pb-Zn-Ni-Ag→ Co-Mo-Bi-As.这表明异常元素的种类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轴向分带序列存在很大差异.(2)统计分析表明内夕卡岩矿化具有三种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As-B-Be-Co-Sn组合代表发育在花岗岩内蚀变带的云英岩化有关的锡石-硫化物-电气石蚀变矿化组合;(b)Mo-W代表与高温夕卡岩化相关的辉钼矿-白钨矿矿化组合;(c)Ag-Pb-Cu-Zn代表后期叠加于内蚀变带角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矿化组合.(3)外夕卡岩矿化也具有三种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Ag-Bi-Sn-Cu代表发育在外夕卡岩带角银矿-辉铋矿-黄锡矿(锡石)-黄铜矿中低温矿化组合;(b)As-Zn-Pb代表发育在外夕卡岩带毒砂-闪锌矿-方铅矿中温硫化物组合;(c)F-Be-W-Mo代表靠近侵入体一侧萤石-绿柱石-白钨矿-辉钼矿高温矿化组合.上述表明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最后,在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内、外夕卡岩带深部矿体预测模型,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强有力工具.
    • 冯棣; 黄沁雅; 黄福丹
    • 摘要: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机构的合作密切相关.研究试图对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这段历史赋予新的学术意义.
    • 彭大为; 周秋文; 韦小茶; 李洪广; 唐欣; 严卫红
    • 摘要: 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ficiency)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气候变化有明显响应,中国西南岩溶区生态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问题亟需解决,但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仍不明晰.利用MODIS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 表明:2000-2014年中国西南岩溶区年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AGS-WUE)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相近,春、秋季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年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与降水呈负相关,喀斯特地区与气温呈正相关,非喀斯特地区呈负相关,NDVI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年水分利用效率和AGS-WUE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非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大部分喀斯特地区;总体上高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低海拔地区.气温、海拔及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 郭渠; 黄安宁; 付志鹏; 唐红玉; 李永华; 何慧根
    • 摘要: 利用北京气候中心(BCC)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系统20年(1994-2013年)回报试验数据,在评估BCC S2S预测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次季节预报性能基础上,进而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误差订正方案对预测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BCC S2S预测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报技巧随起报时间的提前不断下降,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内具有一定预报技巧,而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上基本无技巧,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年际差异。采用SVD误差订正方案能够较好改善BCC S2S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水平,起报时间提前0~10、11~20、21~30天原始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异常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1和0.25,订正后分别提高至0.70,0.75和0.70,同时订正后的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在起报时间提前0~10天提高了0.3左右,尤其对起报时间提前11~30天的预测结果改进更加明显,空间相关系数提高了0.6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