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疯女人

疯女人

疯女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专利文献36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中旬刊)、大众文艺等; 疯女人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琳瑛、张玉梅、郝宝燕等。

疯女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90.32%

专利文献>

论文:36 占比:9.68%

总计:372篇

疯女人—发文趋势图

疯女人

-研究学者

  • 冯琳瑛
  • 张玉梅
  • 郝宝燕
  • 何英
  • 吕瑛
  • 姚璐璐
  • 展萍
  • 张云杰
  • 徐炜
  • 方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菁遥
    • 摘要: 女性是西方音乐史中缺失的重要人文意象,在20世纪90年代苏珊 ? 麦克拉蕊出版《阴性终止》后,音乐界开始端正对女性主义音乐批判的态度。被排斥的“疯女人”作为苏珊 ? 麦克拉蕊论述的重要形象,展现出了在男性审美之下一切挑战男权的行为如何被定义为“异己”。这种描述与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对“疯癫”的分析具有某种类似的结构。本文主要对“疯女人”这一内涵深刻的意象进行挖掘,深入分析麦克拉蕊“疯女人”音乐批评模式构建的过程,重视女性主义在音乐批评中的哲学价值,以期能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丰富。
    • 钱旸
    • 摘要: 在苏珊·麦克拉蕊的《阴性终止》①中的第四章"过度与框架:疯女人的音乐表达"中,详细解读了三个"疯女人"的音乐表达——蒙特威尔第的仙女,董尼采第的露琪亚,以及王尔德的莎乐美.而束缚这些疯女人的正是塑造她们的男性作曲家以及西方社会控制女性的各种规范和惯例.同西方社会类似,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男权对女性的压迫不仅在于身份地位的天然等级,还在于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教化与折磨.本文解读了中国封建时期音乐史上的两个著名女性角色——窦娥和杜十娘.相较历史上其他的女性角色,这两个女性都有着对命运抗争的疯狂.笔者将通过分析音乐及文本,来解构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疯女人形象.
    • 潘旭涛
    • 摘要: 在她怀里,发高烧的儿子此刻已经冰凉。可怜的儿子,终究没有熬到翻过大山,死在了去医院的路上。她的牙都要咬碎了!抬头望去,只有漆黑的夜、死寂的山谷。这个柔弱的女人发誓:“就是用嘴啃,也要把山靖出一条路!”村里人说,她疯了,叫她“疯女人”。27年后的今天,人们都叫她“女愚公”。
    • 梁凤
    • 摘要: 本文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荒诞情节、人物言行等要素的考察,分析文本中"疯女人"形象产生的内因。并进一步探索李碧华对女性人物妖魔化的处理方式,指出其小说以纠葛不清的男女情爱展现女性内心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女性人物逐步走向疯狂的悲惨命运。
    • 周爱华
    • 摘要: 网络“宫斗”小说《甄嬛传》《如懿传》塑造了后宫女性群像,把女性置于叙事的焦点,试图揭示出被喻为“空白之页”的女性缄默历史及其黑暗内里.性别政治中女性“第二性”地位、后宫品级制、冷宫等其实质是压抑女性的权力运作机制.在后宫压抑情境中女性生存策略表现为姐妹情谊或女性斗争,压抑情境导致女性趋向疯狂,她们主动或被迫反抗皇权.
    • 常虹
    • 摘要: "疯女人"形象是19世纪女性作家认同并共同书写的女性形象,是女性作家在父权诗学中心下克服女性作家身份焦虑的重要写作策略.在小说《觉醒》中,凯特·肖邦塑造了多位在19世纪父权中心文化统治下的"疯女人"形象,既有代表着"天使"的拉提诺夫人,又有代表着"怪物"的芮芝小姐.模式化的正反两位女性人物形象作为女主人公艾德娜的镜子,映照并影响着离经叛道的"疯女人"艾德娜的觉醒之路.肖邦通过书写小说中"疯女人"女性形象,克服女性作家身份焦虑,修正与反拨父权制的文学权威,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19世纪文学传统.
    • 周婷婷
    • 摘要: 从福柯的"疯癫美学"来看,文学作品中女性的"疯癫"并非纯粹的病理现象,而是父权话语建构的结果.通过分析《简·爱》中的伯莎·梅森和《黄色墙纸》中的"我"这两类"疯女人"形象,探讨在父权话语的规训下,"疯女人"的"疯癫"构建以及她们为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进行的反抗父权话语的"越界"实践.
    • 李雪梅
    • 摘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雷雨》中的蘩漪,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的两个"疯女人"形象,对于她们疯狂的原因,很多学者都认为是"情欲"的禁锢.她们的人生悲剧,有情欲压抑的成分,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导致她们精神变异、走向疯狂的主要原因是爱的缺失.
    • 张文颐
    • 摘要: 在《哈姆莱特》与《两贵亲》两部莎剧中,奥菲丽雅和狱吏女儿这两位“疯女人”虽然社会阶层一高一低,结局也看似一悲一喜,但她们的疯癫呈现出了相似的女性特征。本文借用肖瓦尔特关于疯癫与性别关联的论述,分析、比较莎剧中女性疯癫的成因、表征与意义。本文认为,这两位莎翁笔下的“疯女人”都是父权制度下无意识的反抗者一只有在疯癫的状态中,女性才能暂时摆脱理性与秩序的压抑,建构主体身份,实现真实自我。尽管两位“疯女人”的抗争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身体与精神的自我毁灭之路,但她们的疯癫本身即是对女性身份束缚的挣脱,对于颠覆父权社会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 沈潇
    • 摘要: 刘芳芳执导的电影《无问西东》于2018年热映,剧中的女性叙事看似单薄却又存在感十足.剧中参与到主线故事中的女性人物虽然不多,但女学生王敏佳与师母刘淑芬之间的"仇恨",以及她们的个性特征,连同语言特质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强烈印象.虽然剧中上演的是女性情谊破碎的过程,但分裂的女性主体却又隐秘地合而为一.由于女性人物形象的非理性气质都较为明显可通过对"疯女人"欲望特质的分析展开对她们的分析.从性别视角下对《无问西东》中的两位女性人物(王敏佳与刘淑芬)进行共性研究,旨在从女性间的对抗关系中找到造成女性纷争和悲惨宿命的因由.对她们的内在相似性进行剖析,于探寻被分裂的女性情谊是否具有被修复的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