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路理论

电路理论

电路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4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463462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中国第二十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暨2007年港澳内地电子信息学术研讨会等;电路理论的相关文献由829位作者贡献,包括田社平、张峰、陈希有等。

电路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3462 占比:99.89%

总计:463984篇

电路理论—发文趋势图

电路理论

-研究学者

  • 田社平
  • 张峰
  • 陈希有
  • 董维杰
  • 陈洪亮
  • 吴杰
  • 李冠林
  • 赵岩
  • 刘云
  • 刘晓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敏; 宋昊洋
    • 摘要: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提升公众福祉的关键手段。相关研究多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切入,却忽视了不同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期需求效益与实际供给效益存在一定错位的问题。面向差异化发展目标,如何在分区层面梳理并明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发展优先次序,对于合理配置生态资源、构建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基于此,研究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对象,基于5大功能分区发展指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阻力面,在此基础上运用电路理论的连接度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探索耦合功能分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路径。结果表明:(1)识别得到研究区的生态源地斑块共193个,总面积339.8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生态廊道共374条,总长度为866.14 km^(2)生态“夹点”共0.49 km^(2),障碍点共404个;(2)受功能发展导向和自然生态本底的双重影响,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的各类空间要素在不同分区内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类型特征存在差异,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以蓝绿空间为主,源地大块集中且廊道较为完整;中部、东部地区源地和廊道类型多样且破碎化程度较高,多聚集在居住地周边,障碍点和“夹点”分布集中;(3)生态空间管控方面,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应侧重对核心生态空间和廊道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而中部和南部地区应针对其多样化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加强绿道体系建设,推进整体景观提升和综合环境整治。综上,选取上海崇明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功能分区差异性发展情景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测算方法,在功能分区尺度下实现了社会和自然双重约束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先级评价,在多目标发展体系下综合供给和需求导向识别了优先保护区域;同时综合应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有效提取对景观连接性有重要影响的“夹点”区域和障碍点,判读重要生态修复区段,为后续空间管控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 巩雅博; 戈健宅; 吴秋彤; 周宸帆; 李涛
    • 摘要: 【目的】构建模拟情景下的环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生态安全水平和评估规划实施效果。【方法】设定不干预、耕地保护优先与生态保护优先三种情景,采用FLUS模型对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进行模拟,继而利用电路理论连通性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不干预情景下,2040年建设用地面积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330.1 km^(2),增幅为9%,耕地保护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2040年建设用地面积相较于不干预情景分别减少了281.4 km^(2)和290.4 km^(2)。(2)使用最大电流值的数值变化反映生态廊道连通性,相较于不干预情景,耕地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廊道的连通性有所降低,而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则与之相反。(3)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廊道与潜在生态廊道数量分别增加了12条和11条,生态廊道的重要程度和打通潜在生态廊道的优化效果也有所提升,而实施耕地保护优先策略的结果与此相反。(4)模拟情景下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有所增加,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增加了22.6亿元,而耕地保护优先情景则是整体减少了1.9亿元。(5)相较于不干预情景,耕地保护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两种情景下的夹点区域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前者障碍点面积显著减少,后者消除障碍点后的优化程度峰值最高。【结论】环长株潭“3+5”城市群仍然存在增量规划空间,城市群内部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将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作为单一变量的前提下,耕地保护优先的规划方案会对空间连通性产生负面影响,而生态保护优先的规划方案则有利于空间连通性的提高;综合量化分析结果,两种规划策略均促进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
    • 曹秀凤; 刘兆顺; 李淑杰; 高振君; 孙贝雯; 李莹雪
    • 摘要: 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吉林省松原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松原市共识别生态源地9处,面积为787.95km^(2),以水域及草地为主,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识别生态廊道23条,一级廊道16条,二级廊道7条,全长1458.18km;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16处,面积180.70km^(2),生态障碍点24处,面积298.11km^(2).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策略.
    • 袁媛; 冯四清; 武立争
    • 摘要: 根据“确定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分析中心度、生态廊道、夹点、障碍区”三个研究步骤,构建东至县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研究发现:研究区范围内生态源地共95个,面积共计4114 km^(2);县域内生态廊道共72条,共计115.84 km。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内中心生态源地22个,中心生态廊道11条;县域内生态“夹点”31处,生态障碍区16处。文章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土地利用现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生态修复方案,期待研究结果可为东至县及相似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 韦宝婧; 苏杰; 胡希军; 徐凯恒; 朱满乐; 刘路云
    • 摘要: 传统的生态网络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中,多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最小费用路径作为生态廊道,并人工判别生态节点,这种方式缺少对生态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等交换过程的考虑,导致生态网络在结构、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失。以福建省上杭县为例,以上杭县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为主要生态源地,从陆生动物迁移特征出发选取土地覆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地形起伏度、坡度、距水域距离、NDVI植被指数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利用熵权法获得权重加权叠加生成综合阻力面,运用水文分析原理Hydrology(HY)和Linkage Mapper工具箱(LM)中电路理论等方法综合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运用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对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划分等级。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LM方法共提取187条生态廊道,生态夹点52个,生态障碍点55个,基于HY方法共提取生态廊道240条,生态节点133个;(2)LM和HY提取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行叠加,共提取生态廊道197条,辐射道30条,生态节点283个;(3)运用重力模型提取关键生态廊道103条(含辐射道30条),一般生态廊道124条,同时判别关键生态节点97个,一般生态节点186个,关键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主要集中在高阻力和较高阻力值集中的区域,关键生态节点多分布在生态源地周围;(4)对关键生态廊道、关键生态节点缓冲区所在区域土地覆被类型构成进行分析,森林、耕地和草地等土地覆被类型占比具有绝对优势,并从生态连通性和生境质量角度针对各土地覆被类型提出了优化及生态建设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网络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李瑶; 李久林; 储金龙
    • 摘要: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保护及修复国土生态空间、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金寨县为例,将土壤保持、碳固定、水源涵养三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提取生态源地的指标,借助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构建阻力面,最后基于电路理论构建金寨县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金寨县生态安全格局由19个生态源地、28条关键廊道、2条潜在廊道、15个夹点、16个障碍点构成,呈“三横三纵”网络状较均匀地分布在县域内。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县域南部与山脉河流所处的区域,主要由林地、园地等组成。建设用地范围内较弱的生态系统服务显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威胁。研究结果对平衡金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路理论构建安全格局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汪勇政; 李久林; 顾康康; 陆林
    • 摘要: 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合肥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提取UGI要素与生态源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与坡度数据校正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生成的阻力面,进而结合电路理论运用Circuitscape软件与Linkage Mapper工具模拟构建UGI网络并识别生态走廊中的关键节点,最后基于斑块、廊道、障碍点的空间特征,提出合肥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合肥市UGI网络由120个生态源地斑块、4442.4km^(2)的廊道、62处障碍点构成,生态斑块大部分面积较小且分散,生态斑块集中度南部优于北部。生态走廊在主城区以外环状蔓延分布,分别集中在市域东部、北部与南部,网络整体连接性较低。障碍点多数分布在生态源地边缘或生态走廊内,主要为建设用地与道路用地,低于平均阻力值的障碍点面积占障碍点总面积的71.1%,相对容易修复;(2)合肥市现有重要生态走廊集中分布于巢湖东北、巢湖西北、市域南部,各区域内的廊道连接自成体系,未形成整体的网络连接。依据廊道分析提出保护72条重要生态走廊,恢复11条潜在生态走廊的廊道优化策略;(3)根据障碍点分析划分了615.6km^(2)的一级改善区、1818.3km^(2)的二级改善区与保护区范围。研究基于MSPA-CIRCUIT的模型构建为合肥未来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地区UGI网络构建与优化提供了借鉴意义。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将在科学识别基础上,更加凸显人类福祉提升导向下的价值复合和可持续利用。
    • 吴钰茹; 吴晶晶; 毕晓丽; 栗云召; 肖鲁湘
    • 摘要: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 刘阳; 欧小杨; 郑曦
    • 摘要: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利用有效的模型和指标来评估景观连接度并用以构建绿地网络对于栖息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首先,选用基于图论的连接度指数探讨适宜生物迁徙的绿地建设最优距离阈值,并根据景观连接度评价结果遴选源地斑块;其次,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Linkage Mapper工具确定物种迁徙的潜在连接路径;最后,根据电流密度量化源地斑块与廊道的相对重要程度,识别对物种迁徙至关重要的"夹点"地区,并将模型识别结果与遥感卫星地图以及鸟类丰度的经验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校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西部绿地生态基底良好,为物种提供主要的栖息地;中部与东部地区绿地斑块破碎化严重,在夹点区域增加城市绿地作为物种迁徙的"垫脚石"十分必要。研究中引入聚焦于物种扩散的电路模型,弥补了城市绿地网络构建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面的欠缺,明确了北京市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绿地网络发展脉络,为区域绿地格局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 杜雨阳; 王征强; 于庆和; 杨永崇; 张全文
    • 摘要: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活动使当前自然地域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为建立自然地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具有典型山地垂直地带性的秦岭(陕西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粒度反推法评价景观格局最佳组分,构建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及综合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及生态断裂点,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提出针对性修复治理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6处生态源地呈现出明显的西部集聚成片、东部分散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识别出119条宽度为1 200 m的生态廊道、102处生态夹点、72处生态障碍点及58处生态断裂点;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用地类型仍有待整治,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6.75%、23.80%和31.66%。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提出积极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强城乡绿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对生态断裂点实行动态监测、设立标示牌等针对性治理措施。受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秦岭境内生态待修复区主要集中在商洛和安康。研究结果为识别生态待修复区与构建山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