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悬浮

电磁悬浮

电磁悬浮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铁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313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第五届磁悬浮轴承学术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24届年会、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电磁悬浮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魏炳波、吴校生、陈文元等。

电磁悬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3136 占比:99.94%

总计:173241篇

电磁悬浮—发文趋势图

电磁悬浮

-研究学者

  • 魏炳波
  • 吴校生
  • 陈文元
  • 于振杰
  • 胡雄心
  • 郎成业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桂芳
  • 肖奇军
  • 赵小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宇; 刘国清; 董金文; 吴桐
    • 摘要: 传统电磁吸力悬浮采用气隙反馈实现闭环控制,而气隙传感器具有体积大、造价高、安装复杂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通过磁场与电流观测气隙,使用观测气隙进行闭环反馈的电磁吸力悬浮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气隙与磁场和电流间的函数关系;设计分析了磁场测量点的位置;利用函数关系进行气隙观测。实测数据表明:通过磁场与电流观测气隙,所得结果与实测气隙吻合,该方法可以用于闭环反馈。从理论上分析了观测拟合系数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实现了7 mm处的稳定悬浮。
    • 唐文冰; 肖立业; 王粟; 张京业
    • 摘要: 更快速、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出行方式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在这一大背景下,磁悬浮轨道交通引起了大众广泛关注和学界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中磁悬浮导向方式及其对应车轨结构的研究现状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提出两种新型混合式磁悬浮导向车轨结构,并对磁悬浮导向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首先,本文概述了现有各类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对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中各种磁悬浮导向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种磁悬浮导向方式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以七条磁悬浮线(两条商业运营线,五条实验/示范线)为例,对各种磁悬浮导向方式进行了技术特征总结和对比。接着,提出了基于永磁斥力式和电磁吸力式混合磁悬浮导向的新型车轨结构、基于永磁斥力式和超导钉扎力式混合磁悬浮导向的新型车轨结构,并分析论述了两种新型车轨结构的原理和优势。最后,展望了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中磁悬浮导向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 黄翠翠; 李晓龙; 杨洋; 龙志强
    • 摘要: 为了研究宽频带的隔振问题,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提出将电磁悬浮隔振与机械隔振相结合的复合隔振系统.首先,对所设计的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线性化后的模型控制特性;其次,针对系统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基于自抗扰技术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实现了复合隔振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最后,在复合隔振平台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10 Hz频段控制系统能实现较好的低频跟随效果,在10~100 Hz频段幅值衰减逐渐增大,在100~300 Hz频段的隔振效果超过-14.9 dB.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案为复合隔振系统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梁达; 张昆仑; 肖嵩
    • 摘要: 电磁悬浮型(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EMS)磁浮列车通过悬浮斩波器调节悬浮电磁铁电流,进而控制悬浮力,使车体稳定悬浮.悬浮斩波器驱动悬浮电磁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振铃会增加开关损耗,造成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甚至影响悬浮控制效果.研究悬浮电磁铁电流振铃的产生机理,能为其抑制措施的设计予以指导.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电流振铃特性的悬浮电磁铁等效电路模型.首先,用策动点函数法推导了悬浮电磁铁导抗函数的一般形式,并结合悬浮电磁铁电流的单位阶跃响应特性确定了其导抗函数的最简表达式以及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接着,用判别式法和仿真法分析了不同电路参数对电流振铃特性的影响;最后,比较了同一悬浮电磁铁电流振铃的仿真和实验波形.结果表明:在所给参数条件下,实验所得悬浮电磁铁电流纹波幅值、振铃峰峰值和振铃频率分别比仿真结果小9.7%、20%和11%;此外,仿真的电流振铃衰减时间约为1μs,与实验结果接近;仿真和实验所得悬浮电磁铁电流振铃的幅值、频率和衰减特性均能较好吻合,证明了所提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 摘要: 科研人员利用数学模型快速合成特性合金乌拉尔联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计算机建模,通过操纵合金的内部结构影响其物理特性,研发出一种快速合成铝基合金合成的方法。铝硅合金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等零件的合金。合金中晶体的形状决定了材料的物理特性,包括强度、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在数学模型的帮助下,可控制合金的成分和特性,并生产出具有所需特性的零件。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一个实验性电磁悬浮设施上验证该模型。通过该设备,可进行真实实验并描述合金的枝晶结构。利用该数学模型,可模拟各种金属合金中发生的结构相变过程,能快速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合金,研发具有改进特性的新一代材料。
    • 刘宇; 张桂芳; 漆鑫; 施哲; 严鹏; 姜琦
    • 摘要: 工业制造的快速发展对多元合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合金熔炼方式难以处理高纯度、高活性、高熔点的合金材料。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电磁悬浮(EML)作为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的新型无接触式的熔炼技术,在熔炼金属合金时能够达到深过冷度和快速冷却,显著改变合金晶体的组织形貌,使晶体向质量高、性能优的合金状态发展。因此,近年来电磁悬浮技术熔炼金属合金技术受到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者们已经利用EML技术定量测量了多元合金的比热、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性质;通过观测过冷悬浮熔滴,结合振荡液滴法、落滴式量热法、样品耦合电子法等可以测量较大温度范围内多元合金的热物理性质。研究表明:熔体内部的不可见流动现象和传输现象采用数值建模技术来进行模拟研究,可展现熔滴的流动和表面变形特征,并有助于揭示实验结果。国内外学者对电磁悬浮在多元合金熔炼应用和模拟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发现:(1)合金熔炼过程中耐火材料不可避免会对液态合金造成污染;(2)过冷度、冷却速度对金属合金凝固过程具有较大影响,但缺少有效的研究方法;(3)热物理性质对合金的宏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且能作为制造过程模拟优化输入参数,但相关文献资料较少。本文归纳了EML熔炼金属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其凝固过程和性质测量等的实验研究与悬浮熔滴形状和内部流动规律等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总结介绍,讨论了目前电磁悬浮熔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突破方向,为液态合金性质研究及其数值模拟提供了参考。
    • 舒瑶; 蒋忠城; 佟来生; 张俊; 张波; 刘国云
    • 摘要: 强烈的横风荷载会影响磁浮列车横向稳定性和安全.为全面了解横风荷载下电磁悬浮(EMS)型磁浮车辆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一个精细化的3D磁浮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CFD(计算流体运动学)方法获得了磁浮车辆的气动载荷系数.基于"中国帽子风"阵风风速曲线计算生成横风荷载,进而通过时域动力学仿真,最终获得磁浮车辆车体与悬浮架的动态响应,并从车体位移、电磁悬浮系统和关键部件等方面细致全面地分析了横风荷载下EMS型磁浮车辆动态响应特性.
    • 段一戬; 钟志贤; 蔡忠侯; 祁雁英
    • 摘要: 针对径向电磁悬浮控制提出了一种Magnet/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首先在Magnet软件中建立径向电磁悬浮系统的模型,在Simulink中搭建PID控制电磁悬浮系统的程序框图,然后将Magnet中的径向电磁悬浮系统模型导入Simulink控制程序中,建立径向电磁悬浮系统Magnet/Simulink联合仿真控制模型,最终实现了径向电磁悬浮系统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Magnet/Simulink联合仿真方法可实现对悬浮控制过程中的电磁力、转子速度、转子位移等参数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Magnet/Simulink联合仿真方法不但提高了电磁悬浮控制仿真的效率,且为探究控制方法或控制器参数对电磁悬浮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 阮莹; 胡亮; 闫娜; 解文军; 魏炳波
    • 摘要: 空间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与空间技术相融合形成的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它萌生于20世纪中期的空间探索实验,伴随着载人航天的迅速发展逐步成长为材料科学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支学科.我国即将迎来自己的空间站时代,从而为此新兴学科带来更广阔前景.本文系统总结了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特征、空间条件下材料的液态性质与相变动力学、空间材料制备成形过程运动学,以及空间环境中材料组织与性能调控等四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分析展望了这一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