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
电池组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9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5463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新材料产业、现代材料动态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六届光伏电站设备优化、能效提升运行维护研讨会、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等;电池组件的相关文献由12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刚、不公告发明人、姜占锋等。
电池组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4638篇
占比:99.98%
总计:954869篇
电池组件
-研究学者
- 陈刚
- 不公告发明人
- 姜占锋
- 李华
- 刘秋明
- 王永谦
- 何龙
- 方结彬
- 刘继宇
- 李义升
- 林纲正
- 张凤鸣
- 周艳方
- 赵志强
- 宋利军
- 邢国强
- 吕俊
- 孙翔
- 吴小平
- 邱开富
- 张伟
- 杨新强
- 石磊
- 周光大
- 朱琛
- 王栩生
- 王磊
- 沈坚
- 片冈一郎
- 金浩
- 单伟
- 张舒
- 黄强
- 彭寿
- 温建军
- 宋朋亮
- 蔡霞
- 许涛
- 张臻
- 王建军
- 吴仕梁
- 许文理
- 陈宏月
- 冯涛
- 杨连丽
- 倪志春
- 宁兆伟
- 李毅
- 郭万东
- 郭志球
-
-
-
-
摘要:
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
-
-
刘昭青(编译)
-
-
摘要:
由柏林科技大学教授Gerd Holbach领导的一个德国财团自2016年以来,在率先开发世界上第一艘氢燃料拖船"Elektra"号。新开发混合系统的基础是电池组件,由EST-Floattech公司所提供242个挪威-德国船级社(DNV-GL)批准的总容量为2.5 MVH的GO1050模块,以及3个海上燃料电池系统(NT-PEMFC,每个峰值功率为100 kV)组成。
-
-
无
-
-
摘要:
一、行业上游发展情况光伏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产。多晶硅料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基础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级硅精炼而来,用于制造基于晶体硅的电池组件。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铸成硅锭,然后切割成片,加工成多晶硅硅片,也可以熔炉后植入单晶硅籽晶,拉伸为圆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为单晶硅硅片。
-
-
方文宇
-
-
摘要:
新风口来了。随着光伏产业被四部委列入新兴战略产业行列,以及"碳中和"概念催化,其利好声也不断壮大。在这样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门槛的产业前,并不是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光伏产业链呈金字塔结构,从上至下分为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六大环节。各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聚焦硅料、硅片上游环节的公司相对稀缺,格外受瞩目,协鑫就是其中一家。
-
-
王坤;
王会晓
-
-
摘要:
本文选取6种不同型号背板按常规工艺制备的晶硅光伏组件,放入环境试验箱进行紫外、温度循环测试,通过环境叠加试验和加严测试方法,对不同背板组件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倍的高低温循环试验以及紫外与高低温循环叠加试验后,厂家C和厂家D氟膜在焊带位置出现开裂问题,裂纹深度贯穿于氟膜层,此种问题通过背板整体的力学性能测试并不能反映出来。本文研究结果,为背板可靠性验证和生产选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
-
姚婷婷;
李刚;
杨扬;
彭塞奥;
金葆琪;
陈淑勇;
沈洪雪;
王天齐;
沈鸿烈;
甘治平;
马立云;
彭寿
-
-
摘要:
由于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研究背电极中阻Na层,背电极层,硒化阻挡层,过渡层等各层薄膜结构,并研究背电极各层薄膜性能。通过小样片实验,之后在中试线上进行放大,并将不同结构的背电极应用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结果表明,Si3N4薄膜做为阻Na层可以有效的阻挡基底玻璃内的Na离子扩散至吸收层,硒化阻挡层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阻止Se渗入背电极导电层的作用,新型合金背电极的CIGS电池组件平均功率为138.779W,采用Mo背电极的CIGS电池组件平均功率为136.004W,说明新型合金背电极有望替代Mo背电极。
-
-
-
-
摘要:
2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到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总部调研,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常州市市长陈金虎参加调研。江苏省政协常委、天合光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纪凡陪同调研并介绍公司发展情况。高纪凡向张爱军一行介绍了光伏产业最新发展情况。他说光伏行业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天合光能牵头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涵盖了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认证等领域。
-
-
崔介东;
曹欣;
马立云;
石丽芬;
仲召进
-
-
摘要:
通过比较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正常光照(100%光强)与弱光条件(50%光强)下的电流-电压特性差异,采用图解法来求解太阳能电池二极管特性的超越方程,研究电池的开路电压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池的并联电阻的变化关系较为敏感,且其变化幅度与光照强度有关,当电池的并联电阻较小时,弱光条件时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在正常光照射时电池的开路电压相比,其值迅速降低;而当电池的并联电阻足够大时,弱光条件与正常光照时相比,开路电压降低幅度不大。通过比较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弱光条件与正常光照射下的电池开路电压,可以指导电池生产线上对有与并联电阻相关的缺陷的电池组件筛查,并快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
-
梁金亮
-
-
摘要:
为充分提高光伏发电站的运行水平,必须加强技术研究,以合理的施工技术完成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工作.以一500 MWp光伏电站工程为例,主要围绕光伏组件支架安装、电池组件安装和汇流箱安装三大方面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阐述了安装要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
-
-
-
摘要:
cqvip:著录项申请号:CN201920571043.3申请日:20190424公开号:CN209708988U授权公告日:20191129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方志文主分类号:H01L31/0224分类号:H01L31/0224H01L31/05H01L31/18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叠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条,所述太阳能电池条依次层叠排布,形成太阳能叠瓦电池组件。
-
-
-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2008年
-
摘要:
本论文研究降低工作温度来提高太阳电池实际转换效率的方法。在2005年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研究开发"支持下,通过三年理论与实验研究,开发出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日夜大气温差的自然能源,可将太阳电池工作温度控制在大气温度左右甚至低于大气温度。经广州室外实验对比研究,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与常规太阳电池组件温度最大温差可达25°C,输出功率增长10%以上。
-
-
-
-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2008年
-
摘要:
使用介质提取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的电转化效率,同时被提取的这部分热量,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本论文对三种方式的冷却热综合利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这三种方式中产生的电能、热能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也讨论了有工业废热可资利用与无废热可用两种外界条件,得出最优方案。
-
-
柯钊坤;
王晓晶
- 《第六届光伏电站设备优化、能效提升运行维护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时代即将到来2005年,我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地位,支持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和颁布,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城市中应用太阳能的重要方向,在光伏并网发电应用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文章阐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选取家庭住宅作为光伏建筑,并将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而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形式主要包括与屋顶相结合、与墙相结合、与遮阳装置相结合等几种方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组成。对于住宅光伏发电系统来说,由于科技的进步,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究加深,同时各类电池的发电效率都会提高,因此成本的使用会降低,同时国家的政策推到,会有越来越多的住宅会用到光伏发电系统。
-
-
孟昭渊
- 《第六届光伏电站设备优化、能效提升运行维护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由于太阳电池组件参数的离散性或太阳辐射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太阳电池组件串在并联情况下能量的损失.这种差异在太阳能光伏电站刚建好时可能不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差异会越来越大.并网逆变器的MPPT没有可能识别太阳电池组件并联支路的这些差异,从而对太阳电池组件之间的差异进行平衡,这种损失在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特别是在BIPV项目中可能达到3-5%.本文将介绍一种克服由于太阳电池组件参数的离散性或太阳辐射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太阳电池组件并联情况下能量损失方法,即:分布式MPPT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布式MPPT技术的优点是:在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基本不改变的情况下,将原来安装在逆变器里的MPPT电路,分解到每一串太阳电池组件的前端,克服了由于太阳电池组件参数的离散性或太阳辐射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太阳电池组件并联情况下能量损失,可以增加系统的发电量在3%-10%.
-
-
赵邦桂;
何宝华;
沈禛珏;
杜军伟;
何涛;
徐传明;
张忠卫
- 《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前金属电极绕通(metal wrap through,MWT)与指叉背接触(interdigitated backcontact,IBC)电池片主要有两种封装工艺路线,一种是焊接工艺路线,另一种就是柔性导电背板结合导电胶的封装工艺路线,两种封装工艺路线各有利弊.本文主要分析了两种封装工艺路线在工艺成熟性、封装成本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优缺点,并提出原材料匹配方案以及封装工艺改进方法,为MWT及其它相关背接触电池片组件的封装提供较佳的解决方案.
-
-
-
-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2008年
-
摘要:
在太阳能光伏应用中,通常总是将采光面倾斜放置,所以选择最佳的倾角是太阳能工程设计的关键之一,不同光伏发电应用中的,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可以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得出。理论计算主要是以光伏系统所处位置的10~20年观察到的气象资料(太阳能总辐照量,直接辐照量及散射量,平均气温等)的平均值作为依据,然而雨雪、灰尘、花粉、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论计算分析中很难被考虑到。因此一套实验装置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实验楼上被建立,对8块不同朝向和倾角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测试,倾角、灰尘、雨水等因素对光伏系统性能的影响被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水平布置以及小倾角布置时,灰尘、雨水等因素对光伏阵列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广州地区春季各种倾角太阳电池组件产出很接近,夏季和冬季不同倾角太阳电池组件相差很大;全年以朝向正南22°倾角太阳电池组件产出电能最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