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加速器
电子加速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908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3525616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医疗装备、核技术、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第十届全国“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电子加速器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洁平、朱焕铮、许森飞等。
电子加速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25616篇
占比:99.99%
总计:3525977篇
电子加速器
-研究学者
- 陆洁平
- 朱焕铮
- 许森飞
- 邹伟权
- 贾朝伟
- 张子民
- 李中平
- 单云
- 叶斌
- 王复涛
- 谭松清
- 赵平
- 高宁
- 黄敬松
- 张宇蔚
- 曹树春
- 李琦
- 石良宝
- 陈兴侠
- 俞章华
- 张海龙
- 景漪
- 李金海
- 石志平
- 袁平
- 张昌有
- 陆锐锋
- 刘伟
- 曹娟
- 林忆琴
- 程永波
- 黄伟
- 刘志伟
- 唐建科
- 张祥华
- 张静
- 曾利
- 杨斌
- 王立夫
- 陈川
- 陈浩
- 靳健乔
- 任毅军
- 何小海
- 刘铭
- 周霖
- 张筱
- 戚文元
- 李传南
- 杨昌荣
-
-
王怡;
郭子方;
王兰;
李姣龙;
焦力敏;
高璇;
翁汉钦;
林铭章
-
-
摘要:
^(99)Mo的衰变子体^(99)m Tc是核医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同位素,近年全球主要的^(99)Mo生产堆面临着非计划检修及关停退役等问题,导致其供应不稳定,因此多个发达国家已在积极开发^(99)Mo生产的替代性技术。本文介绍了多种利用粒子加速器代替反应堆生产^(99)Mo的技术路线,总结了电子加速器生产^(99)Mo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加速器性能指标和照射装置与靶件设计、^(99)m Tc分离提取、100 Mo回收利用以及废物管理等关键技术,为国内有关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与电子加速器生产^(99)Mo的商业化提出建议。
-
-
李迪开;
曹磊峰;
池云龙;
周征;
陈秋宏;
张春晖;
代艳萌;
俞健;
颜苗苗;
邓嘉玲;
汪雪;
周沧涛
-
-
摘要:
应相关建设安评、环评、稳评以及职业健康评估的要求,电子加速器设计过程中即应对其辐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电子能量为40~95 MeV可调的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直线加速器,对其辐射源项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可能的辐射防护措施的效果。采用蒙特卡罗软件FLUKA对电子束流和加速器进行建模,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加速器产生的等效剂量分布主要位于废束桶中,废束桶以外辐射剂量迅速下降,在电子加速器实验大厅四周设置混凝土墙体的情况下辐射等效剂量率将随墙体厚度迅速下降。若混凝土墙体厚度设置为1 m,则墙体外工作人员所在区域辐射等效剂量率不高于1μSv/h量级,能够有效屏蔽加速器产生的电离辐射,给工作人员提供有效防护。研究方法及结果对同能区同类型加速器建设中的辐射分析及辐射防护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林宏翔;
杨明亮;
魏晓慧;
廖天发
-
-
摘要:
介质激光加速器是一种高梯度微纳结构的加速器,是未来加速器小型化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介质激光加速器方案。在此种方案中,加速光栅位于谐振腔内部,省去了高功率激光耦合至加速光栅的外部光路,为介质激光加速器的级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中着重研究了加速结构对谐振腔内部场分布的影响,给出了谐振腔场横向截面分布的仿真结果,阐述在该结构中采用高斯光束激励时电子束加速相位匹配的问题,研究了制备精度误差对场分布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对加工精度误差的最低要求。
-
-
张志锋;
王占文
-
-
摘要:
设计一种新的电子加速器辐照储运系统传动装置。此装置主要由电动机、磁粉/机械式制动器、差动轮构成,电动机在基于模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PID的传动装置控制下,按照设定的标准储运速度驱动机械制动器、磁粉制动器,两种制动器互相协作控制差动轮稳定运行,保证传动装置的稳定工作,实现电子加速器辐照工件按照标准速度,稳定、安全储运。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装置使用前,实验周期内电子加速器辐照储运速度超调5次,所设计装置使用后,实验周期内电子加速器辐照储运速度超调0次,电子加速器辐照储运作业速度可控。
-
-
蒋海青;
何伟荣;
蔡锡明;
李吉豪;
胡江涛;
沈蓉芳;
黄卫兵;
李林繁
-
-
摘要:
辐照技术在核能、辐照灭菌和功能材料研发等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钴源与加速器辐照效应及辐照加工试验平台。其中,0.5 MeV电子辐照试验装置可用于薄膜及纤维类等样品的连续辐照加工;1.5 MeV电子辐照试验装置主要用于小尺寸产品的间歇式辐照试验,并在第三代核电站β辐照考验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推动核电设备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柱状源和双板源两种钴源γ射线辐照试验装置可开展不同形状样品的辐照试验。辐照相关检测设备有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及丙氨酸剂量计,可用于材料辐照后自由基检测、剂量跟踪和标定等。
-
-
-
赵锋;
杨立涛;
殷煜皓;
江君;
任子珵;
王萦
-
-
摘要:
韧致辐射光子是电子加速器屏蔽设计中的重要源项。为研究90°方向光子源项特征以及靶体半径和厚度对90°方向光子源项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X2.7对15 MeV~3 GeV电子束轰击铁靶后的辐射源项进行计算。分析了90°方向光子辐射剂量、光子能谱等源项随靶厚度和半径的变化。通过与0°方向光子源项以及靶体内级联电子沉积能量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90°方向的光子源项特点。结果表明,90°方向光子能量主要集中在10 MeV以内,光子能谱形状与入射电子能量关系较小。受级联电子在靶内能量沉积程度及靶体对光子自吸收的共同影响,靶体半径和厚度是影响90°方向光子源项的重要因素。在电子加速器的屏蔽设计中应考虑靶体尺寸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建议针对束流90°方向和0°方向光子源项的差异,对加速器辐射屏蔽和防护进行优化设计。
-
-
薛颖
-
-
摘要:
电子加速器运行时,在辐照室内,若高能电子被屏蔽体或束下物阻挡,则会产生韧致辐射,即X射线,容易对辐照室周围环境造成辐射污染.目前,市场上的自屏蔽加速器通常以钢板作为屏蔽材料,X射线通过钢板时以近似指数衰减,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当量剂量率逐渐下降,当屏蔽达到一定厚度时,辐照室外参考点处当量剂量率下降到小于剂量限值,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
-
吕贺;
张洪伟;
梅博;
李鹏伟;
莫日根;
孙毅
-
-
摘要:
随着电子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其翻转阈值也在降低,使得空间中的高能电子或可诱发纳米器件产生翻转效应.文章选用28 nm的V7型FPG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能量为0.2 MeV和1.5 MeV、注量率为5×108~1×109/(cm2·s)的电子进行辐照,结果表明试件产生了明显的翻转效应.结合高能电子作用28 nm器件的仿真结果,经分析可知,1.5 MeV能量的单个电子与器件碰撞不能发生核反应;针对高能电子诱发器件存储单元翻转的几种可能机理,初步认为该器件的翻转是由多个电子同时作用到其中形成局部电荷累积导致的.因此可见,对于电子能量高、通量大的木星等星体的辐射带环境,需考虑高能电子诱发纳米器件翻转对航天器的影响.
-
-
刘燕琴;
覃怀莉;
梁爱凤;
邝山;
杨光;
王强;
刘晶晶
-
-
摘要:
为快速获得产品质量厚度和预判剂量分布,利用X射线检测成像技术,开发了电子束辐照加工产品质量厚度检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采用4种标准模块(铝片、铝阶梯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片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阶梯块)进行检测方法开发和优化,采用不同厚度的均质材料(水和小米)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并将本方法应用于两种实际产品的质量厚度检测.结果表明,在质量厚度大于1.0 g/cm2时,利用本检测方法得到的标准模块和均质材料的质量厚度测量值与各自的质量厚度标称值的误差均小于5%,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实际产品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清晰地给出实际产品的质量厚度值及其分布情况,对于产品实际剂量分布测量及辐照工艺方案制定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