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0182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通化师范学院学报、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甜高粱会议暨第一届甜高粱产业发展论坛、2006年全国植物园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生长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允菲、宋金枝、徐建民等。
生长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0182篇
占比:99.93%
总计:220342篇
生长分析
-研究学者
- 杨允菲
- 宋金枝
- 徐建民
- 李光友
- 李友军
- 周健
- 常杰
- 康定明
- 廖超英
- 成浩
- 李云
- 李伟成
- 李洁
- 柯世省
- 王林生
- 陆钊华
- 陈瑞炳
- RISTO Vuokko
- 何天祥
- 冯延平
- 冯金朝
- 刘哲
- 吕川根
- 唐正涛
- 奥小平
- 奥岩松
- 康跃虎
- 张俊青
- 张军
- 张南
- 曹颖霞
- 曾令海
- 曾建明
- 李凤山
- 李海燕
- 杨恒山
- 杨敏文
- 林启龙
- 林鹏
- 王丽鸳
- 王涛
- 王莉
- 葛滢
- 董雪
- 蒋虎
- 蔡燕灵
- 薛立
- 袁海波
- 谷保静
- 邹寿明
-
-
于雷;
王敏;
侯庚;
姜啸虹
-
-
摘要:
【目的】探究‘辽胡1号杨’扦插苗耐盐碱性,对其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分析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影响。【方法】采用0、50、100、150、200 mmol/L五种盐碱浓度处理‘辽胡1号杨’盆栽幼苗,分析不同梯度盐碱胁迫对幼苗的株高增长量、幼苗生物量、地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盐碱浓度升高,幼苗生长指标逐渐降低,在150和200 mmol/L盐碱处理浓度下的幼苗株高增长量、生物量、地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较对照下降显著。【结论】‘辽胡1号杨’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其幼苗在盐碱浓度150 mmol/L以上生长会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的株高净生长量降低、地径生长缓慢、生物量减少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
-
-
刘姚姚;
张瑞;
沈晓飞;
王曙光;
李伟成
-
-
摘要:
为探讨毛竹林不同浸提液对一年生珍贵树种浙江楠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分别用毛竹新鲜枝叶、凋落物、林下0~20cm土壤和根系4部分浸提液浇灌浙江楠幼苗,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分析浸提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0.025、0.05、0.1g/mL处理下浙江楠幼苗生长指标(苗高、地径)、生物量、光合生理指标(光合参数、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化感效应.结果 表明,0.1g/mL的毛竹新鲜枝叶、凋落物浸提液对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呈现抑制规律,0.05、0.025、0.02g/mL的毛竹新鲜枝叶、凋落物浸提液对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呈现促进规律;0~20cm土壤、根系浸提液对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均呈现促进规律;毛竹林浸提液均降低了浙江楠幼苗的Fv/Fm、Fv/Fo值;当4种浸提液浓度降低为0.01g/mL时,其抑制或促进效果均不显著.在实际的竹阔混交林生产过程中加大人为管理,在毛竹生长季打梢,适当清理地面上的凋落物.研究结果为竹阔混交林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
-
步巧利;
谭正洪;
张一平
-
-
摘要:
热带森林的破坏是全球性问题,我国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受砍伐、火烧和短期耕种丢荒后,面积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不同演替状态的次生林.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和碳平衡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热带森林演替对于碳蓄积的影响,并制定更科学的热带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以结构复杂、生物多样和生物量巨大的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并利用3个热带次生林的样地的实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演替状态的热带次生林的碳储量变化,以及森林的净碳蓄积,死亡碳损失和更新碳增长等碳动态规律,分析表明:(1)在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森林的胸径分布频度从近正态分布逐渐向小径级的偏态分布发展,也就是随着演替的进展,小径级林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热带次生林在森林固碳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3)小的干扰,会波及森林的碳动态;大的干扰,如火灾和砍伐,将导致森林的次生演替,对森林的碳动态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4)干旱事件是影响凋落物的季节和年间动态的原因,也是短时间尺度上影响碳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5)不论原生林还是次生林,大树在生态系统碳动态方面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推荐注重大树的研究.
-
-
黄秀兰
-
-
摘要:
对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2013—2017年营造的福建柏良种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良种早期生长稳定性较好,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4.33cm、3.65m、0.00324477m3.福建柏良种造林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在安溪地区推广应用.
-
-
许雪英
-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枫香造林的苗木类型.[方法]以枫香轻基质容器苗和大田裸根苗为研究材料,比较了造林当年及3 a后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保存率、生长量、根系发育和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等的差异.[结果](1)造林当年,不同类型苗木造林保存率以及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增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造林3 a后,容器苗保存率、地径和苗高增长量与裸根苗相比分别提高10.98%、149.48%、171.48%;(2)造林3 a后,容器苗单株生物量、根冠比、主根长、根幅和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提高38.98%、10.14%、16.97%、59.93%和28.14%;除主根长外,容器苗其余生长指标与裸根苗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3)容器苗幼苗不同器官全氮和全磷含量与裸根苗分别在0.01、0.05显著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容器苗根、茎和植株全氮含量分别较裸根苗提高了63.15%、44.91%、53.07%;全磷分别提高52.35%、39.71%、47.09%.[结论]从早期造林生长表现来看,容器苗造林能显著促进枫香根系生长以及对养分的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
-
-
胡宗好;
杨允菲;
李海燕
-
-
摘要:
采用大样本取样方法,在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乳熟期和蜡熟期分别对栽培于沙壤土和盐碱土的分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及规律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柳枝稷分株高和各构件生物量在乳熟期和蜡熟期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其中,各构件生物量均值在乳熟期沙壤土是盐碱土的2.08~3.32倍,在蜡熟期为1.60~1.97倍.随着株高以及分株生物量增长,在两个生育期不同土壤类型栽培的柳枝稷分株高和总生物量与各构件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同速生长或幂函数与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生长期,柳枝稷分株的高生长和物质分配既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也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
-
-
潘雁红;
田新立;
李伟成
-
-
摘要:
林下灌草层物种种群内竞争是森林生态系统发育和演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去除边缘效应,对3种赤竹属灌木竹种——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菲黄竹(S.auricoma)、菲白竹(S.fortunei)3种植物对地上竞争的可塑性响应研究.研究发现:(1)3种赤竹属竹种的垂直结构和器官(根、茎和叶)表征了在进化尺度上3种植物内源的相似性和表型可塑性差异;(2)根冠比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菲黄竹投入到地上部生物量大于低密度条件,菲白竹类似,铺地竹则相反,3物种在向最大生长速率进化的过程中,遇到生理(光合)和分配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产生的矛盾选择;(3)菲黄竹与菲白竹较慢的光合速率,表明在生理上已经对高密度处理产生可塑性变化,并且这种可塑性是以缩短叶寿命为代价的.
-
-
陈瑞炳
-
-
摘要:
对10年生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肯氏相思等三种相思对比试验林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生长表现优于其余两种树,其胸径、树高、蓄积年生长量均大于较厚英相思和肯氏相思,其干形和保存率也是三者最好的,是适应广东省阳江市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的优良相思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加强营林技术指导,选择合适的相思树种推广种植,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