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策略
生计策略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782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中国土地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哈博·高校(经管)博士学术论坛、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等;生计策略的相关文献由47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海涛、王娟、罗丞等。
生计策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782篇
占比:98.79%
总计:16988篇
生计策略
-研究学者
- 吴海涛
- 王娟
- 罗丞
- 付少平
- 刘玲
- 孟权
- 涂丽
- 王燕
- 黎毅
- 丁士军
- 何仁伟
- 何友均
- 侯向阳
- 刘新智
- 刘某承
- 刘邵权
- 史俊宏
- 夏显力
- 姚娟
- 孙博
- 孙晗霖
- 孟梅
- 宁攸凉
- 尹珂
- 张璐璐
- 徐定德
- 徐鹏
- 李兰英
- 李小云
- 李文
- 李斌
- 李桦
- 李聪
- 杜漪
- 杨世龙
- 杨彬如
- 杨扬
- 杨芳
- 梁义成
- 洪传春
- 淮建军
- 王恒
- 王永平
- 王莹
- 白永芳
- 肖仁乾
- 胡志毅
- 董国皇
- 董海宾
- 蔡洁
-
-
陈建明
-
-
摘要:
针对新时代乡村旅游驱动农户生计转型升级的动态转型特征,以杭州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为例,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9—2018年当地居民的生计转型进行了动态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总值显著提升,2009年的2.23提升到2018年的3.61,提升率达57.6%;生计策略方面,农户生计趋于多样化,生计指数均值为3.216;从生计结果看,当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呈现明显改善趋势,当地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整体呈现显著改善趋势。最后,针对农户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
-
林洁;
柯文前;
林李月;
朱宇;
肖宝玉
-
-
摘要: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当前流动阶段,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下降而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流入特大城市的比例明显下降而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的比例上升;流向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比例上升而流向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比例下降。2)从行政地级市间净迁移格局看,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的净迁移格局稳定性强,净迁入地区以“块状”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地市和“点状”分布于中西部省会及部分资源型和口岸型地市,净迁出地区连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与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市。3)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以就近迁移与远程迁移交织的流迁模式为主,且由此刻画的行政地级市间迁移网络格局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现象;但也出现在当前流动阶段迁往京津冀的迁移流规模降低,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流入地首选区域的特征。4)流动人口生计策略的稳定性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惯性,是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空间格局表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在不同地市间的梯度转移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选择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
-
张晓蕾;
曹博;
朱洪革;
万深玮
-
-
摘要: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2198个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家庭人口和居住地特征对生计策略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策略类型按生计资本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林业补充型、林业优势型、生计多样化型和林业依赖型;总体来看,生计资本水平偏低;以林业依赖型为参照,自然、物质、人力和金融资本越高的职工家庭越容易向林业补充型转化,仅人力资本更高的容易向林业优势型转化;以生计多样化型为参照,自然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职工家庭更容易向林业补充型转化,而物质、金融、人力和社会资本水平高的职工家庭则更容易向林业优势型转化。因此,提出促进生计多样化,丰富林业就业内容;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鼓励物质资本流动;全方位提升林区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
-
孟梅;
李佳宁
-
-
摘要:
随着新疆牧区人口以及放牧牲畜数量的持续增长,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牧区自然生态逐步退化,牧户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致使牧户分化。论文选择新疆三大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生计指数和生计资本对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牧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牧户家庭的金融资本指数整体较高。2)纯牧业家庭金融资本指数最高而自然资本指数最低。兼业牧户家庭和非牧业家庭金融资本指数最高。3)五种生计资本对四种生计策略类型牧户收入影响各不相同。
-
-
孙菊
-
-
摘要:
文章基于山东省28个电商小镇2017—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值选择模型对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调整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立电商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户生计策略的调整,具体表现为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推动农户丰富生计策略、促进农户生计策略的调整,而自然禀赋差异不会对农户生计策略调整产生影响。因此,在进一步提高电商小镇的基础上,应夯实农村电商产业链基础,为农户生计策略调整提供更充分的金融与信息支持。
-
-
-
田逸飘;
刘明月
-
-
摘要: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微观层面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作为一种接收信息资源的现代化渠道,有助于提高农户选择个体私营的概率,但却降低了农户选择农业种养殖和外出务工的概率。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省级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利用互联网学习能减弱对农户选择农业种养殖的负向影响,利用互联网社交对农户选择个体私营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利用互联网工作的频率越高,农户选择外出务工的机率则会越低。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是影响低文化程度和年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工具。
-
-
吴杰;
王雨婷;
赵雷
-
-
摘要:
四川涉藏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在发展水电过程中形成的水电移民生计是否可持续,是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保障。本文在把握水电移民生计现状、移民政策、生计手段等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研究背景,对四川涉藏地区水电移民可持续生计状况进行研究。基于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进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分类处理,利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权重和综合得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生计资本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移民生计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移民的生计活动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并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作为移民搬迁后保持生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从而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
-
-
钱莎
-
-
摘要:
基于贵州省平塘县和云南省大理市的301户农户调查数据,借助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构建模型对农户生计策略调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主要为本地多元农业型、本地务工经商型、外出就业发展型、两地兼业保守型。农户住宅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整体教育水平、年龄水平、道路交通数量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调整的关键因素,除年龄水平以外,其他4项影响因素皆为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向多元化变动的正向驱动因素。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能培训受众;地方政府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推动农村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
-
陈雅琳;
黄晓园;
崔乃山;
叶远辉
-
-
摘要:
以云南普者黑国家5A级景区为案例地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体系,对景区周边农户生计策略进行识别,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探究生计资本存量对生计策略选择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计策略主要为旅游主营型、旅游兼营型、务农型和务工型4类,其中旅游主营型和旅游兼营型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明显高于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户。自然、金融、社会、感知资本对农户选择旅游主营型生计策略有正面影响;物质、人力资本对农户选择旅游兼营型生计策略具有正面影响,金融资本则具有负面影响;自然资本对农户选择务农型生计策具有正面影响,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具有负面影响;自然资本对农户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有负面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是非旅游型农户向旅游型农户转变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从6大生计资本有机结合的角度,提出提升农户生计水平、加速农户生计策略转变的相关建议。
-
-
蔡洁;
夏显力
- 《2017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探讨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428份农地转出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对样本农户的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测算了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区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分为“农业主导型”、“兼业型”和“务工主导型”三种类型;②大部分农地转出户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较小;③劳动力数量和非正规渠道贷款金额是影响农地转出户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占比和能否获得无偿援助对农地转出户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较大;健康状况是农地转出户选择“兼业型”和“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结构对农地转出户选择“兼业型”生计策略产生了较大影响.
-
-
孙博
-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选取湖北和云南两省7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477个样本,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差异,以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得出结论:除自然资本外,湖北和云南农户生计资本差异显著;湖北农户以务工自营为主,云南农户以务农营林为主;在生计资本中,户主身体健康、家庭劳动力比重、是否有村干部、人情往来支出、农田面积、林地面积、房屋面积、有无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牲畜家禽数量、人均年收入以及银行贷款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均有显著影响.建议增加生计资本,优化生计策略,以消除贫困,减少农户对自然资源依赖.
-
-
孙博;
温亚利
- 《第十四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选取云南3个典型自然保护区周边350个样本,刻画了少数民族地区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特征,并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拥有较多生计资本的农户会选择新型的生计策略.人力资本中的户主教育程度对生计策略选择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的是否有村干部和家庭上网时间对生计策略选择有显著影响,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均有显著影响,说明调查区域的农户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依赖较强,大多选择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的生计活动,且农村金融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建议保护区周边农户增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实现生计策略多样化,以消除贫困,减少自然资源依赖.
-
-
WANG Juan;
王娟;
WU Hai-tao
- 《2013哈博·高校(经管)博士学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对滇西南山区40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山区农户最优生计策略,分析影响最优生计策略的因素.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五种类型,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农户最优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资源、参与培训、资金、海拔、役畜对农户选择"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劳动力、土地资源、海拔、离市场距离对农户选择"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相当"有显著影响.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为促进山区农户最优生计策略的选择,第一,加大山区农户人力资本建设。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农户选择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如经济作物的种植、从事非农经营等可提高收入的活动,需扩大对偏远山区农村教育的支出,加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第二,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山区农户生产活动的根本,山区土地贫瘠,有效利用已开发的台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对市场条件较差的山区农户给予优惠政策,如经济作物种苗补贴、农资补贴、交通补贴等,缩小农户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