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点国有林区

重点国有林区

重点国有林区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林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专利文献987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活力、绿色财会等; 重点国有林区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洪革、付玉竹、张少鹏等。

重点国有林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21.85%

专利文献>

论文:987 占比:78.15%

总计:1263篇

重点国有林区—发文趋势图

重点国有林区

-研究学者

  • 朱洪革
  • 付玉竹
  • 张少鹏
  • 张旭光
  • 曹玉昆
  • 本刊记者
  • 朱震锋
  • 王毅昌
  • 王爱文
  • 蒋敏元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蕾; 曹博; 朱洪革; 万深玮
    • 摘要: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2198个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家庭人口和居住地特征对生计策略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策略类型按生计资本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林业补充型、林业优势型、生计多样化型和林业依赖型;总体来看,生计资本水平偏低;以林业依赖型为参照,自然、物质、人力和金融资本越高的职工家庭越容易向林业补充型转化,仅人力资本更高的容易向林业优势型转化;以生计多样化型为参照,自然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职工家庭更容易向林业补充型转化,而物质、金融、人力和社会资本水平高的职工家庭则更容易向林业优势型转化。因此,提出促进生计多样化,丰富林业就业内容;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鼓励物质资本流动;全方位提升林区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 冯丹娃; 刘向越; 曹玉昆
    • 摘要: “双碳”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后发优势如何体现,并如何利用重点国有林区后发优势实现“双碳”目标是重点国有林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的后发优势,得出其在技术、政策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后发优势,结合“双碳”战略目标,提出要加强重点国有林区政策制度保障、推动林区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碳市场交易等措施,推动重点国有林区后发优势的实现,进而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 李奎; 陈鑫峰; 赵希勇
    • 摘要: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森林旅游是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对5个森工(林业)集团,以及10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自身投入能力弱、可游季短、林地审批困难、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同质性严重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优势与短板长期共存,顶层设计和政策缺位。研究提出了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空间布局、扩大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森林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森林旅游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以期为新时代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卞斐; 王红春
    • 摘要: 探索林分形高建模与评价方法,建立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适用于不同林分类型的形高模型。基于9 974个样地的资料,归类形成17种林分类型,选择基本覆盖所有常见林分形高模型的8种函数,分别进行拟合,利用调整后相关指数(Ra~2)最大化和估计值标准差(SEE)最小化的原则,优选出不同林分类型的最适模型,并采用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预估误差(MPE)和平均百分标准误(MPSE)4个指标对最适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建立了32个(亚)区域性最适林分形高模型,各(亚)区域内最适模型的TRE和MSE均在±0.1%内,MPE均小于3%,MPSE均小于12%,形成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具有代表性的形高模型系统。建立的最适林分模型与各相应的样本点之间均有较好的契合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性,弥补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林分形高建模方面的空缺,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连续清查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进一步验证了以全部数据拟合模型、以“刀切法”验证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 刘琳; 孙颖
    • 摘要: 该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个层面;从森林资源治理体系、国有林治理体系2个维度,系统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国有林治理体系变迁研究相关领域的文献。对于进一步分析我国国有林治理体系与国有森林资源变化的关系、深入挖掘重点国有林区治理体系形成演进的驱动因素,以及对于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敖日格勒
    • 摘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9.4亿立方米,分别占自治区的32%、62%。良好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在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共有19个林业城镇,面积共13.57万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市面积的53.64%,林业城镇人口97.94万,占呼伦贝尔市人口的36.27%,无论是地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在呼伦贝尔市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任月; 宋金萍; 曹玉昆
    • 摘要: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典型YL林业局有限公司为例;以天保工程投资的生态投入、天保工程投资的社会性投入、林区森林资源变化为评价指标;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龙江森工集团统计数据》、《YL林业局统计数据》(2000—2020年)的统计数据以及2021年1月份和6月份两次深入YL林业局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数据(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分析天保工程投资结构中生态投入和社会性投入对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投资对森林资源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森林管护资金是影响森林资源消长最显著的因素;每100万元的政策性社会性投资,可降低现有森林资源3 241.58 m^(3)的消耗。建议:继续加强中央财政对天然林保护修复长期稳定的投入;创新天然林保护修复举措;完善政策性社会性投入体系,促进林区社会发展。
    • 王昭才
    • 摘要: 国有林区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先行探索开展国有林区改革,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
    • 摘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深化森林草原领域改革,巩固扩大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推动林区林场可持续发展。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草原流转。
    • 蒋云亮; 耿玉德
    • 摘要: 利用东北、内蒙古森工企业职工980份民生改革监测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森工企业职工的民生改善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收入层面,家庭总收入与收入满意度的提高对职工民生改善有正向影响;(2)在就业层面,岗位编制的改革和多种经营的模式提高了林区职工的民生满意度,其中多种经营对于提升职工生活幸福感仍有很大潜力;(3)在公共服务层面,行政服务的改良和居住条件的提高有效提高了民生满意度,但是当地医疗和教育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从森工企业职工的收入、就业及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