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林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760915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绿色财会、林业勘查设计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第四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宋庆丰、王兵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0915 占比:99.94%

总计:761392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发文趋势图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研究学者

  • 宋庆丰
  • 王兵
  • 魏坤
  • 周克勤
  • 曹玉昆
  • 牛香
  • 罗梅
  • 云秀丽
  • 任发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建国
    • 摘要: 格鲁阿莫是我心中的神山。作为长期与山打交道的人,特别是作为山中森林守护者的我,更是对山充满了敬畏之情。在国家颁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政策下达后,凉北林业人放下中钢斧、油锯,拿起锄头就开始植树造林,实施大规模的迹地更新,历经四五十年的营林造林,格鲁阿莫山上生长起了郁郁葱葱的人工峨嵋冷杉,这是四川省内目前最为集中连片的人工峨嵋冷杉林,据说乘坐飞机途经林区上空,望着这片冠形整齐的森林,无不为之震撼。
    • 李建飞(文/图); 胡隽杰(文/图)
    • 摘要: 1956年开始,以国家对木材需求量,福宝林场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铁路、机场、城市等建设工地上,长期木材大量采伐消耗,形成“消”大于“长”的失衡,让原本葱葱茏茏的山头变成了荒山秃岭。1998年10月,四川省执行中央指示率先在全国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让砍树人转为植树人,福宝林场森林资源得到培育提升。党的“十八大”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国有林场改革”和“脱贫攻坚”战略,给福宝林场带来了曙光,向上争取项目经费,积极修缮林区基础设施,切实强化资源保护与培育,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当年光秃秃的山头变得郁郁葱葱,让破败不堪的旧貌换新颜,福宝林场实现了脱贫路上的美丽蝶变。
    • 廖桃; 温兆飞; 周旭; 陈珊珊; 马茂华; 吴胜军
    • 摘要: 三峡库区森林长势的恢复对于维持库区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实施两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扮演着积极角色。人们对于三峡库区森林长势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尚缺乏了解,从而给该区域后续生态工程的精准措施及政策制定带来了诸多困扰。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生长季长势数据(生长季NDVI),结合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因子,运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手段,解析了各潜在驱动因子对不同林分起源(原生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和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竹林)的森林长势空间分异性形成及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整个天保工程期间,97%的森林长势呈增加趋势,次生林(林分起源)和竹林(林型)的增长率(均为0.0032/a)低于其他区域(约0.0046/a),同时天保二期期间具有良好长势与较高速增长的森林面积大幅增加。(2)整个天保期间,森林长势空间分异的关键主导因子为自然因子(海拔和气温),但在天保一期期间,人工林(林分起源)和阔叶林(林型)长势空间分异的关键主导因子为人类活动因子(人口密度和GDP密度)。(3)人类活动(GDP密度、人口密度和距建成区的距离)分别与海拔和气温的交互作用对森林长势产生空间分异性的解释力较大。(4)相较于天保一期期间,人口密度和GDP密度在二期期间对森林长势空间分异的作用效果降低,而距建成区的距离对森林长势空间分异的作用效果增加。解析了不同驱动因子在两期天保工程期间对森林长势空间分异的作用大小,可为后续天保工程的精准实施和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李锐; 张伟焕; 陈振雄
    • 摘要: 西藏有着“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的美誉,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的“感应器”,也是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生态源”和“调节器”,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改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筑牢雪域高原生态屏障,西藏自治区于2000年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 杨师帅; 逯非; 张路
    • 摘要: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文章从公共工程建设的角度,核算了天保工程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及投资效率,为我国进一步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布局和实施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构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对比无工程情景核算天保工程综合效益以及效益费用比。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工程区内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水源涵养提升1.07%、土壤保持提升1.91%、养分固持提升1.69%、固碳释氧提升1.33%和木材资源保有服务提升44.8%,为我国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2000~2015年全国天保工程综合效益总计2.18×10^(12)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益分别占26%、25%和49%。其中,四川省天保工程综合效益最高,达4044×10^(8)元;全国尺度上,天保工程总体效益费用比为10.7,工程处于盈利状态。重庆市天保工程的效益费用比为全国最高,达38.07。全国和各省天保工程实施状况良好,综合效益远超工程投资,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协同增长和森林可持续发展。
    • 缑婵娟; 张成都; 白兆林; 海滨; 武文程; 李从文
    • 摘要: 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属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阿夏保护区不断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但是阿夏保护区有害生物问题多次发生,对森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严重阻碍阿夏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 陈丽荣; 陈丽娟; 朱震锋; 韩丽晶; 曹玉昆
    • 摘要: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 摘要: 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长江、沱江和赤水河在境内交汇,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新一轮绿化泸州行动为载体,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巩固,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森林覆盖率达51%,森林蓄积达2610万立方米,初步建成以城区绿化为中心,城郊风景林、经济林为网络,山区绿化和原始森林为屏障的城乡绿化系统,形成了城镇、乡村花果飘香,山野、河湖生物多样,园区、景区林葱木郁,田园、村落交相辉映的城乡绿化格局。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先进集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 相恒星; 王宗明; 毛德华
    • 摘要: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实施的重要区域.系统开展东北地区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变化的评估,对于工程实施效果提升与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Landsat和MODIS遥感数据源及INVEST模型,从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和服务3个维度,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保护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后(2000-2015年),森林面积增加2133 km2.2)天保工程实施后,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改善,叶面积指数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现上升趋势.3)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49 Tg,森林生态系统产水量减少3.5×109 m3,全区生境质量差的面积减少1423 km2.4)天保工程总体上有显著的生态成效,但仍有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权衡等问题,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待提升.
    • 摘要: 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建设任务24.6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工程分别完成建设任务82.7万公顷和168.5万公顷,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47.4万公顷,石漠化综合工程完成营造林24.7万公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