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瓦斯分布

瓦斯分布

瓦斯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790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吉林地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等;瓦斯分布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宗翔、陈开岩、司俊鸿等。

瓦斯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909 占比:99.89%

总计:108027篇

瓦斯分布—发文趋势图

瓦斯分布

-研究学者

  • 李宗翔
  • 陈开岩
  • 司俊鸿
  • 唐韩英
  • 姚亚虎
  • 宁小亮
  • 张士岭
  • 张巨峰
  • 张庆华
  • 斯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戚子特
    • 摘要: 以东庞矿21215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配风量稳定在1750 m^(3)/min左右、采取高位钻场抽采和隅角插管抽采的条件下,通过单元法对工作面瓦斯和风量进行实测,得出工作面在采取上隅角排袋封堵和敞口处理2种不同状态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分布与瓦斯分布规律,为抽采条件下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 余忠宁; 任彦文; 陈永涛; 刘思迪
    • 摘要: 工作面瓦斯分布受回采工艺、风量分配、抽采系统等各因素影响,不同生产条件下工作面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为准确掌握顶抽巷抽采下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特征,采用单元划分法测定生产班、检修班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分布情况,掌握了由进风巷至回风巷沿工作面煤壁至采空区方向,瓦斯分布先呈“U”型分布,后呈“√”型分布的变化特征,为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支撑。
    • 贾静; 顾亮; 刘宇轩
    • 摘要: 为了研究矿井掘进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时局部通风参数对于瓦斯分布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巷道三维模型,分析不同通风参数时掘进巷道瓦斯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初期瓦斯积聚在巷道底部,在风流和浮力作用下瓦斯向出口和上方运移,风流稳定后,瓦斯积聚在掘进迎头附近下部,后方瓦斯分布较为均匀;风筒布置位置对于回风流瓦斯浓度影响较小,对于掘进迎头附近瓦斯分布影响较大;2个风筒均布置在巷道侧边上部,且风量较大风筒布置在风量较小风筒上方时,通风效果较好。通过对唐山某矿掘进工作面瓦斯和风量实测数据分析,得出该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于1.13 m^(3)/min时,可依靠现有装备进行局部通风;大于1.13 m^(3)/min时,应更换较大风量局扇或采取瓦斯抽采等手段,确保矿井通风安全。本文研究对于瓦斯灾害防治、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 李艳飞
    •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综采工作面的瓦斯运移和积聚规律,本文结合屯兰矿18402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了工作面的主要瓦斯来源和基本运移方式,并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工作面的瓦斯运移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工作面内由进风巷到回风巷的瓦斯浓度逐渐升高,且在回风上隅角存在风速小、气压低、瓦斯浓度高的倒三角锥形区域,为解决回风上隅角瓦斯聚集问题,18402工作面采取了采空区埋管抽采、吊挂风障、加强监测和管理等治理措施,实际效果明显.
    • 徐国帅; 李杰; 任发科
    • 摘要: 受采煤工艺、工作面风流、采空区瓦斯、瓦斯物理特性等因素影响,工作面不同区域的瓦斯分布不尽相同,为准确掌握综放工作面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瓦斯分布特征,利用单元法和Matlab数值软件,通过工作面测定单元的划分,构建、分析各测定单元的三维瓦斯分布图来研究整个工作面的瓦斯分布特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条件下,沿工作面煤壁至采空区方向,在进风巷上帮至回风巷下帮这段工作面区间内,各测定单元在整个通风断面上的瓦斯分布呈现"U"型变化规律;沿进风巷至回风巷方向,工作面整体瓦斯体积分数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
    • 蒋磊
    • 摘要: 为有效解决煤峪口矿81004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高的问题,根据工作面与上覆11-12号煤层合并层间的关系可知,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主要来源于上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不同配风量和不同抽采量条件下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设计采空区采用巷道超前钻孔导流抽采进行瓦斯治理,并在抽采方案实施后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在0.01%~0.34%的范围内,无瓦斯预警、超限现象,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 李良伟; 武文宾; 林府进
    • 摘要: 为揭示"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采场瓦斯流动与分布规律,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对Y型通风采场及采空区瓦斯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风巷、运输巷配风比为1:1时,上隅角处因局部阻力与风流转向出现了低速紊流区从而导致瓦斯聚积;由于尾巷与进风巷相联通,靠近上隅角处采空区的瓦斯会涌入工作面;工作面瓦斯浓度随着进风巷与运输巷配风比的增大而降低,运输巷瓦斯浓度随配风比的增大整体呈微降趋势;采空区瓦斯浓度沿走向方向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随着配风比的增大,瓦斯浓度整体呈现增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配风比的选择提供依据.
    • 周洋; 赵宇; 张志强; 蒲实; 张恒
    • 摘要: 为了研究通风风管在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中对瓦斯扩散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建立瓦斯在隧道内的运移模型,详细探究了不同风管直径、风管口距工作面的距离、风管悬挂位置以及风管贴壁间隙4个风管布设参数对隧道风流场及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管直径对于工作面上瓦斯体积分数场具有显著的影响,风管直径减小会导致隧道空间瓦斯体积分数增加,且瓦斯体积分数增加的程度远大于风管直径减小的程度.风管布置在拱肩处更有利于瓦斯的排出和保障隧道安全施工.随着风管出风口与工作面距离的不断减小,隧道内瓦斯体积分数越低,并且隧道内部空间瓦斯分布越均匀,越不易发生瓦斯的局部积聚现象.风管顶端离隧道拱顶的距离越远,隧道内瓦斯体积分数越高,断面瓦斯分布均匀性也越差.在单因素试验情况下,可以看出风管的最佳组合方式为风管直径为1.8 m,风管位置为拱肩,风管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为5 m,贴壁程度为0.5 m.
    • 刘见宝; 宋志敏; 任建刚; 曲艳伟
    • 摘要: 通过构造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了平煤十一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动力学机制。以中央NE向雁列式断层为界,十一矿瓦斯分布存在东西分异的现象,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东部高、西部低。十一矿东部受锅底山断层左行走滑拖拽,表现为挤压应力场,形成了一系列NW向逆断层;西部受锅底山断层同沉积作用影响,表现为拉张应力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正断层。东、西部不同的应力场性质,形成了NE向雁列式断层,作为矿井瓦斯地质单元的天然分割线,造成了矿井东、西部不同的瓦斯地质规律。
    • 张鹏
    • 摘要: 为有效得出开元矿井田范围内3号煤层的瓦斯压力分布规律,采用上行穿层钻孔测压方法,在井田范围内设置6个测点,12个测试钻孔,其中8个上行穿层钻孔和4个顺层钻孔,通过测定得出6个测点的瓦斯压力数据,并借助Surfer软件进一步计算分析,最终绘制出井田范围内3号煤层瓦斯压力分布等值线图,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