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99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安徽科技、黑龙江科技信息、科技资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3年论坛、2009全国采矿新技术前沿论坛、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煤层倾角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全玉、王同、谌论建等。

煤层倾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996 占比:99.09%

总计:18162篇

煤层倾角—发文趋势图

煤层倾角

-研究学者

  • 康全玉
  • 王同
  • 谌论建
  • 乔颖
  • 伍永平
  • 刘建平
  • 刘李东
  • 刘胜华
  • 刘贤
  • 孙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树刚; 刘李东; 赵鹏翔; 林海飞; 徐培耘; 卓日升
    • 摘要: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覆岩压实区演化综合因素影响效应,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不同采高(2,4,6 m)、不同推进速度(3,5,7 m/d)以及不同煤层倾角(0°,15°,30°)条件下的采动覆岩压实区裂隙演化规律研究,得到了压实整体形态随工作面采高、推进速度以及煤层倾角变化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随着工作面采高的增大、推进速度的减小以及煤层倾角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层离煤层顶板越远,其贯通度越小,并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出现迅速减小的现象。受更高层位岩层的挤压以及两侧煤壁的支撑作用,覆岩离层率呈现两侧高于中部的"马鞍形"。构建出以覆岩贯通度突减、覆岩离层率突增以及断裂带发育高度为依据的综采工作面覆岩压实区边界判定准则,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覆岩压实区整体发育形态,进而发现采高对压实区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方面,煤层倾角对压实区宽度和对称度的影响较大,推进速度对压实区的高度与宽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构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采动裂隙椭抛带压实区演化综合效应模型,并结合工程实践,有效提高了现场瓦斯治理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 赵春利
    • 摘要: 为提高采煤机螺旋滚筒的截割效率和截割性能,对截割参数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不同煤层倾角、牵引速度、截割深度参数下,采煤机截割落煤岩质量和生产率指标,结果表明,采煤机截割落煤岩质量和生产率指标,随牵引速度、截割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在不同煤层倾角下,采煤机生产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 王圣志; 袁永; 朱成; 袁超峰; 钟慧伟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倾角的煤层在放煤过程中顶煤的运移规律和确定合理的放煤参数,采用PFC^(2D)颗粒流软件模拟济宁二号煤矿10301工作面不同倾角下的顶煤运移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确定合理的放煤参数,得到了采放比、放煤步距、仰采角度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仰采角度越大,顶煤从初始位置运移到放煤口的位移距离越长;仰采角度越大,顶煤运移轨迹形成“倒勺子”形状就越明显,放煤过程中顶煤越容易向采空区运移,顶煤放出率越低;随着支架倾角的增加,顶煤在运移过程中与支架相互作用形成的“力链拱”、成拱效应越明显;济宁二号煤矿10301工作面的最佳采高确定为3.5 m,最佳放煤步距为0.8 m,最佳采放比为1:3,确定最佳放煤含矸率为7%;现场实测与模拟结果相近,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 池楠
    • 摘要: 为提高矿用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岩的工作效率,针对影响采煤机截割性能的煤层倾角、采煤机牵引速度、截割深度3个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随着煤层倾角、截割深度的增大,采煤机截割比能耗也同步增大;而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大,采煤机截割比能耗逐渐减小,且牵引速度与采煤机截割比能耗的变化关系是幂函数。综合可以得出,牵引速度对采煤机截割比能耗影响最大,截割深度影响相比较小,而煤层倾角影响最小。
    • 刘伟
    • 摘要: 为了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采煤机的采煤效率,根据煤岩性质,从切削厚度、煤层倾角(包括走向倾角和工作倾角)、转速、截齿安装角等因素对截割扭矩、截割比能耗、截割功率、生产率的作用来分析对滚筒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厚度变大,截割比能耗就会变小;当走向倾角在5°左右、工作倾角在-10°左右的时候,其对滚筒的截割性能影响是最小的;转速对截割比能耗和截割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截齿安装角对截割扭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当转速在50 r/min、截齿安装角在100°、截齿齿尖尖角在80°的时候对滚筒的截割性能是最小的。
    • 庞杰文; 李鹏伟; 郝永江; 谢建林; 梁磊
    • 摘要: 为了研究煤层倾角对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以四明山煤矿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UDEC软件分别建立了0、15°、30°、60°煤层倾角条件下的煤层开挖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上覆岩层的离层和塑性破坏情况,确定煤层倾角对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层倾角越大,顶板离层现象最明显区域越靠近采空区倾向高处的边界;在倾斜岩层中,煤层开挖后其上覆岩层塑性破坏区呈现非对称特征,采空区倾向高处的边界附近塑性破坏区高度明显大于另一侧。而且煤层倾角越大,上覆岩层塑性破坏区扩展高度越高;煤层倾角越大,导水裂隙带最发育的区域越靠近采空区倾向高处的边界,导水裂隙带高度也越大。
    • 刘胜华; 李鹏程; 李树清; 黄飞; 王荣荣
    • 摘要: 为探究瓦斯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安全岩柱的影响,以重遵高速松坎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揭煤应力演化等相关理论,建立了瓦斯隧道三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2种开挖断面和3种煤层倾角的隧道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煤岩应力变化规律,获得了开挖断面面积和煤层倾角对安全岩柱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煤层倾角,开挖断面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反之越薄;开挖断面面积相同时,煤层倾角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
    • 刘胜华; 李鹏程; 李树清; 黄飞; 王荣荣
    • 摘要: 为探究瓦斯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安全岩柱的影响,以重遵高速松坎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揭煤应力演化等相关理论,建立了瓦斯隧道三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AC软件对2种开挖断面和3种煤层倾角的隧道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煤岩应力变化规律,获得了开挖断面面积和煤层倾角对安全岩柱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煤层倾角,开挖断面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反之越薄;开挖断面面积相同时,煤层倾角越大,所需安全岩柱越厚.
    • 高建良; 蔡行行; 卢方超; 王文元
    • 摘要: 对于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掌握煤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能够为精准判定采空区瓦斯富集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因此,为厘清倾斜特厚煤层下伏煤层应力及塑性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开展了不同煤层倾角工作面回采的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基于采空区压实理论,获得了采空区垮落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通过迭代反演确定了破碎岩体的岩体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得到了煤层倾角变化对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采空区底板范围内,随着煤层倾角增大,采空区应力恢复"O"形圈不再以采空区中部走向线对称分布,而向倾向下部偏移.沿倾向,在采空区的上下两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均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减小,但倾向上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始终小于倾向下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沿走向,在工作面底板,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分析下伏煤层塑性破坏区的分布可知,工作面以及倾向上下端底板煤体内的塑性破坏深度均随着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但倾向上端底板破坏深度始终小于倾向下端底板破坏深度;采空区底板最大塑性破坏深度所在位置逐渐远离采空区中部,向倾向下端偏移.
    • 苏礼
    • 摘要: 客观深入分析了拐点偏距的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趋势进行了阐述和说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拐点偏距倾向上边界、下边界和走向边界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可决系数和概率P值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得到建立的计算模型稳定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