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450929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中国测试、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风机学术会议、首届非金属材料与构件失效分析学术研讨会、2014全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推进研讨会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刚、徐大治、张勇等。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0929篇
占比:99.99%
总计:1451080篇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研究学者
- 张志刚
- 徐大治
- 张勇
- 王健
- 陈超
- 王新武
- 蒙宇
- 吴祖明
- 杨帆
- 杨波
- 杨阳
- 许春艳
- 谭家顶
- 万向荣
- 刘兴月
- 刘文博
- 卢超
- 周瑞琪
- 夏有军
- 屈雅
- 岳云龙
- 张慧
- 徐忠海
- 戚嵘嵘
- 李勇
- 李升
- 李昕
- 李秋锋
- 王冬峣
- 王荣国
- 田中俊克
- 矫维成
- 聂军
- 肖军
- 还大军
- 陆豪
- 陈果
- 黄丽霞
- 黄剑锋
- 黄耀希
- 齐添添
- 姚璇
- 孙盛江
- 孙立超
- 廖晓玲
- 张士杭
- 曾庆文
- 李加春
- 杨勇新
- 江健
-
-
郑言
-
-
摘要:
一、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进步和贸易争端,作为复合材料最大生产国的国家,我国加大了对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力度,由于其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复合材料以优异的耐腐蚀性、高强度与抗冲击性,在航空航天、建筑、防腐、管道、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在汽车、新能源、桥梁建筑等行业大显身手。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球复合材料主要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
-
-
李洪涛
-
-
摘要:
为了评估复合材料发射筒的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立了某型复合材料发射筒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并对该型发射筒在吊装、运输、发射工作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该型复合材料发射筒在这些过程中的最大变形,采用最大应力准则推导出复合材料发射筒的最小安全系数。评估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该型复合材料发射筒的最大变形为1.93 mm,最小安全系数为1.63,采用一体成型工艺设计的复合材料发射筒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
-
竺铝涛;
郝丽;
沈伟;
祝成炎
-
-
摘要:
为解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准脆性断裂问题,基于边界效应模型,引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单层预浸料厚度作为特征复合材料单元建立解析表达式,在三点弯曲条件下测得带有浅表面刮痕试样的峰值载荷,计算得到准脆性断裂参数: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经正态分布分析后得到断裂参数均值:抗拉强度为169.48 MPa,断裂韧性为20.34 MPa·m^(1/2),在具有95%的可靠性范围内几乎覆盖了全部试验离散点。将试样参数拟合在一起,得到断裂载荷与等效面积的线性拟合曲线,结果表明:使用正态分布法和线性拟合法得到的抗拉强度吻合度较高,二者之间的误差仅为4.95%。
-
-
杨丽;
李奕慈;
刘杰昌;
黄元毅;
陈翔靖
-
-
摘要:
汽车冷却风扇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发动机怠速工况下风扇噪声在部分频率上的声压级升高,严重影响整车NVH性能。针对上述问题,面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材质的汽车冷却风扇,提出基于复合材料均匀化理论和结构拓扑优化理论的风扇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以某车型冷却风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代表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模型实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预测,利用均匀化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及拓扑优化方法,分别对玻璃纤维的体积分数及冷却风扇结构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对优化前后性能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风扇的NVH性能明显改善,所研究的优化方法可以为更高NVH性能的冷却风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
姜景山;
黄鑫;
王志华;
张超;
韦有信;
赵延喜;
金华
-
-
摘要:
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 polymer,简称GFRP)约束玄武岩纤维钢筋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数值分析模型,借助其二次开发功能,编写了Python脚本,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在核心混凝土内部空间的随机分布模型。使用已有文献的13个试件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玄武岩纤维随机分布对试件偏压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效反映试件偏压下的受力情况,得到的试件极限承载力、荷载-应变曲线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玄武岩纤维体积率、偏心距和长细比对组合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偏心距或长细比的增大,试件偏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均逐渐减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限制核心混凝土裂缝的拓展,增大试件破坏时的侧向挠度,但过高的玄武岩纤维含量会导致组合柱极限承载力的小幅下降。
-
-
张朝晖;
高冠楠;
王晓青
-
-
摘要:
针对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超声波检测声衰减速度快、声波无法穿透等问题,根据玻璃纤维材料在航空领域中的使用要求及使用中产生的损伤和缺陷类型,设计制作人工缺陷对比试块,选择检测设备、探头,确定检测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检测系统能有效检出结构件的分层和脱粘等缺陷,设备便携,检测效率高,费用低,可以更好地为航空航天及其他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服务.
-
-
朱学明;
许松岭;
李占杰;
戚春亮;
刘礼平
-
-
摘要:
为研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钻削轴向力与分层特征,以电镀金刚石钻头和硬质合金麻花钻为钻削工具,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正交钻削实验,研究钻头的几何形状、刀具材质以及钻削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钻削轴向力和钻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削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钻削轴向力和钻削质量,高转速、低进给速度和合适的刀具结构、刀具材质能够降低钻削轴向力并改善加工质量.电镀金刚石钻头的轴向力和出口分层损伤大于硬质合金麻花钻的钻削轴向力和钻削出口分层损伤,电镀金刚石钻头的结构优化可以有效改善钻削质量.
-
-
-
-
摘要: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检测半透明材料缺陷的新方法,测量精度超过所有其他方法。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抗拉强度,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和其他行业。无损检测是任何现代材料生产和研发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检测材料中的结构缺陷。红外热成像是最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使用大功率光学灯加热材料,并用热像仪监控表面温度。如果材料有缺陷,将比完整的样品加热或冷却得更快或更慢。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较大的表面而不会与材料接触,准确分析结果。但是玻璃纤维的半透明性限制了这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
-
-
范雨娇;
楼金帅;
姜茂川
-
-
摘要:
研究了极限固化工艺即高温点工艺B和低温点工艺C对中温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间剪切强度、滚筒剥离强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与标准固化工艺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工艺A,SW220A/3218及SW110A/3218层合板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对于SW280A/3218层合板,在工艺B和工艺C条件下,相对标准工艺A,其弯曲模量变化不大,但工艺B条件下SW280A/3218层合板纬向弯曲强度下降约11%,经向弯曲强度下降约18%,经向和纬向层间剪切强度分别下降约12%和约11%,夹层结构其上蒙皮及下蒙皮的滚筒剥离强度分别下降约7%,13%;相比于标准工艺A,在工艺C条件下成型的SW280A/3218层合板,纬向弯曲强度下降约14%,经向弯曲强度下降约16%,纬向层间剪切强度变化不大为66.62 MPa,而经向层间剪切强度下降约8%,夹层结构上蒙皮及下蒙皮的滚筒剥离强度分别下降约25%,31%;极限固化工艺条件对层合板的介电性能没有影响;SW280A/3218、SW220A/3218及SW110A/3218层合板在3种工艺条件下的性能均能满足Q/ZHFC 8246—2015标准要求.
-
-
Solitair Kluth;
崔源声
- 《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技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欧盟正在进一步加强对欧盟新建筑的能源立法.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都必须按照从2019年开始的几乎零能耗标准来建造,所有的新建筑都将从2021年开始按近零能耗建造.这给设计师、建筑师和建筑业主以及行业和制造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除其他因素外,还需要建筑材料进一步减少热桥,因为这对能量平衡越来越重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相当大潜力的建筑材料.除了各种其他的特性外,它的导热系数极低,比钢低70倍,比不锈钢低20倍.此外,制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不锈钢制造的要低.另一个优点是,这种材料可以在处理过程中和混凝土一起破碎,因此可以重复使用.Sch(o)ck公司在混凝土中使用玻璃纤维材料已经有20多年了.加固产品Sch(o)ck Combar在2008年获得了第一个建筑许可,作为一种用于结构相关的、耐久的混凝土建筑部件的玻璃纤维加固材料,后来也被批准作为混凝土墙板的三明治部件.
-
-
-
-
张箫;
易海洋;
陈琼;
赵阳;
冯旭伟
- 《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SEM全数字液压高温疲劳试验系统,对不同方位角试件进行常幅应力加载,测得试件的应变图,并分析建立时间与应变位移的关系图。经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的疲劳性能随着纤维方向角的增大呈下降趋势。
-
-
Sa Xingjun;
撒兴军;
Liu Mingxia;
刘明霞;
He Li;
贺立;
Yang Qiping;
杨岐平;
Wang Dong;
王冬;
Ju Fangling;
巨芳玲;
Wang Yitian;
王仪田
- 《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风机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对于静叶可调式大型轴流压缩机,静叶片既需要承受较大的气动力,又需要质轻便于调节,因此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研制开发是机组大型化设计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选取不锈钢、铝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三种材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进行了静叶片的结构设计、刚度、强度及频率计算,并进行了综合对比.通过分析可知,选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静叶片安全系数可达12.5,安全可靠性更高,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这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大型轴流压缩机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
-
Huizhe Bai;
白会哲
- 《首届非金属材料与构件失效分析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复合材料疲劳问题研究的深入,不同的研究者采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复合材料疲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何从己知的疲劳外载荷工况来准确预测复合材料疲劳寿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疲劳能量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能量法预测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物理模型,建立了能量平衡方程并给出疲劳过程中各种形式能量解析表达式,将应力比引入累积塑性应变能,给出了一种预测不同应力比下的复合材料S-Ⅳ曲线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证实了本方法的预测精度。
-
-
谢瑞广;
付东升
- 《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以液体固化剂和熔点较高的固体固化剂共熔来获得共熔点较低的混合固化剂,研究表明,混合比例恰当时其共熔点仅为40°C左右.以这种共熔物作为固化剂,以环氧树脂(E-51)作为主体树脂研制的配方,其初始黏度低于1 Pa·s,使用期大于9 h,在中温下固化时其拉伸性能达到80 MPa以上,弯曲性能达到130 MPa以上.用这一配方制备高强Ⅱ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其NOL环拉伸性能达到1 600MPa,剪切强度达到56 MPa;其T700碳纤维NOL环性能达到1 800MPa,剪切强度达到72 MP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