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63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2052611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建设科技、建筑科学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第七届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等;建筑围护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268位作者贡献,包括樊志、杨洋、陈萨如拉等。
建筑围护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2611篇
占比:99.98%
总计:2053016篇
建筑围护结构
-研究学者
- 樊志
- 杨洋
- 陈萨如拉
- 刘盈
- 张仁瑜
- 王霓
- 唐健正
- 刘加平
- 侯文
- 俞徵
- 俞锡贤
- 刘正清
- 吴培浩
- 常甜馨
- 弓琴双
- 张寅平
- 张泠
- 张英保
- 杨仕超
- 汤广发
- 许海凤
- 邓启红
- 郑洁
- 陈友明
- 马保国
- 何嘉鹏
- 何永红
- 党伟康
- 冯小平
- 刘佳楠
- 刘月莉
- 刘淑丽
- 华渊
- 吴贤国
- 周浩
- 孟庆林
- 季超然
- 巩学梅
- 庄翔
- 张亚挺
- 张伟
- 张少良
- 张斌
- 张群力
- 张虎
- 徐志武
- 战晓明
- 杨华秋
- 杨晓宾
- 杨晓虹
-
-
-
-
摘要:
建筑幕墙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
-
-
郗青伟
-
-
摘要:
面对当今我国资源紧张的趋势,在建筑方面,节能技术研究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过去相比,我国虽然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上有所进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方面的能源损耗基数仍然较大,深化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
-
曹文瑞;
曹茂庆;
李宇;
王巍
-
-
摘要:
相变材料是传统材料和相变物质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储能材料,相变材料在使用的时候会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需要来调节自身的温度,从而发挥出材料的作用。相变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墙体、建筑底板、建筑吊顶、建筑围护结构中。以建筑围护结构为研究切入点,在介绍相变材料内涵、性能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满足建筑围护结构施工的相变材料类型,并就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蓄能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
-
李彬;
许晓坤;
李翔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围护结构能耗也越来越大,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资源储备极其不利。建筑围护结构是影响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关键结构,因此设计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对建筑外墙、屋面、外窗及遮阳进行了节能改造。进行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能耗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的能耗较低,具有环保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后续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的参考。
-
-
-
-
摘要:
1国家机关事努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
-
饶莲
-
-
摘要:
针对现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优化技术普遍存在实际节能率和节能效益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规划法与0-1整数规划法结合的优化模型,通过充分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效益与节能特性,实现了节能效益最大化.最后,将提出的优化模型应用于成都某建筑维护结构,证明了该优化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将节能效率从53%提高到61%,节能效益从102.869元/m2提高到111.9022元/m2,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节能率和节能效益,为建筑围护结构降低能耗,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实施提供了参考.
-
-
吴一凡;
孙弘历;
段梦凡;
林波荣
-
-
摘要:
传统稳定性围护结构受限于较差的动态调节能力,已无法满足随室外环境与室内人员变化的动态响应需求.性能可调的新型围护结构开始受到研究者们重视,国际上已逐步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别从传热可调、通风可调与透光可调三方面对性能可调围护结构进行归类汇总,并进一步对性能可调围护结构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适宜性进行本土化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集中于近3~5 a且概念化居多,我国不同气候区具备各自适宜的性能可调围护结构.
-
-
克里斯托弗·弗利;
托尼·罗宾逊
-
-
摘要:
设施经理经常使用建筑围护结构调查和评估来确定外墙/屋顶的状况或安全性能,以来制订维修预算。根据建筑结构的配置,进行调查着实会是一项挑战,特别是对于陡坡屋顶、尖顶、多层建筑或城市环境中的设施。现有查看外墙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空升降机、空中吊篮、脚手架或绳索。这些方法每一种都是耗时且昂贵的,并且经常限制行人/租户进入建筑物或接近建筑周围区域。
-
-
-
-
-
Solitair Kluth;
崔源声
- 《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技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欧盟正在进一步加强对欧盟新建筑的能源立法.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都必须按照从2019年开始的几乎零能耗标准来建造,所有的新建筑都将从2021年开始按近零能耗建造.这给设计师、建筑师和建筑业主以及行业和制造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除其他因素外,还需要建筑材料进一步减少热桥,因为这对能量平衡越来越重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相当大潜力的建筑材料.除了各种其他的特性外,它的导热系数极低,比钢低70倍,比不锈钢低20倍.此外,制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不锈钢制造的要低.另一个优点是,这种材料可以在处理过程中和混凝土一起破碎,因此可以重复使用.Sch(o)ck公司在混凝土中使用玻璃纤维材料已经有20多年了.加固产品Sch(o)ck Combar在2008年获得了第一个建筑许可,作为一种用于结构相关的、耐久的混凝土建筑部件的玻璃纤维加固材料,后来也被批准作为混凝土墙板的三明治部件.
-
-
吴硕贤;
蔡阳生
- 《第二届上海城市噪声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通过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是降噪的重要方法,但仍存在着许多噪声扰民的事件.这与越来越多的低频噪声源有关,也与隔声测量和评价与主观听觉不相符有关.本文介绍了空气声隔声测量的新进展,包括声强和声压法测量隔声的标准,并分析了相关的实验结果.
-
-
张辉辉;
王芳;
王砚玲;
李娟;
王海燕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IEHB 2017)》
| 2017年
-
摘要:
门窗密闭情况下,室外颗粒物仍可以伴随渗风通过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进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室外颗粒物通过某学生宿舍围护结构渗透至室内的规律特征,通过连续监测室内、外PM2.5浓度,得到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并采用动态求解的方法得到测量时段内PM2.5由室外向室内渗透过程中的平均穿透系数、PM2.5在室内的平均沉降率以及平均渗透因子.为我国民用建筑全面开展颗粒渗透实测研究提供参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