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主义
环境保护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9534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思想战线、看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等;环境保护主义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捍东、英杉、邵瑞银等。
环境保护主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5346篇
占比:99.98%
总计:495437篇
环境保护主义
-研究学者
- 方捍东
- 英杉
- 邵瑞银
- 高国荣
- Amit Geron
- Barbara
- David Favre
- Eva Kridlova Burdova
- Foster
- GroveRH
- Heinz
- John Pawson
- Kahn
- Karl
- Lutter
- Ramy Gill
- Silvia Vilcekova
- ·艾伯
- 伍潇东
- 侯滕骁
- 保罗
- 保罗·艾伯
- 俞伟东
- 光大
- 冉隆华(译)
- 刘振西
- 刘进涛
- 刘静
- 卢禹凡(翻译)
- 名坤
- 周吉仲
- 周琼
- 大卫·法瑞
- 孙延林
- 孙玉红
- 孙玮(编译)
- 孙立明
- 孟永庆
- 尚乙
- 岳世平
- 布赖恩·沃尔什
- 希尔梅耶尔(QuirinSchiernleier)(文)
- 帕特里克·萨瑟兰
- 张华
- 张晓(译)
- 张达文
- 张雯
- 彭佳
- 彭荣才
- 徐小川
-
-
赵梓淳
-
-
摘要: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上足了反思课,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回到人的本体,回到人与自然有多么重要。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部可以让我们重返“大自然”的好书。美国环境史学家苏珊·福莱德认为:“这是自然史文献中的一部经典,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圣经……是利奥波德为一代人反映出了新的自然观和一个透视人与自然的新视角。”
-
-
-
-
-
保罗;
·艾伯
-
-
摘要:
“无领袖抵抗”是一种反对策略,它允许并鼓励个人或小团体从事政治暴力行为,并完全独立于任何领导阶层或支持网络。本文拟从美国极右翼团体与近期的激进环境运动出发,解读“无领袖抵抗”策略的发展。尽管它们两者都使用无领袖策略来规避国家的侦查、渗透和起诉,但像“地球解放阵线”(简称“ELF”)这样的环境组织也因为无领袖抵抗而促成了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历史上,意识形态的分裂已经导致激进环境组织如“地球优先.”组织不再高效。然而,通过使用无领袖抵抗策略,ELF消除了与停止自然环境退化这一特定目的无关的其他意识形态,这使得ELF能够开展更多的“直接行动”。
-
-
保罗·艾伯;
李伟明
-
-
摘要:
“无领袖抵抗”是一种反对策略,它允许并鼓励个人或小团体从事政治暴力行为,并完全独立于任何领导阶层或支持网络.本文拟从美国极右翼团体与近期的激进环境运动出发,解读“无领袖抵抗”策略的发展.尽管它们两者都使用无领袖策略来规避国家的侦查、渗透和起诉,但像“地球解放阵线”(简称“ELF”)这样的环境组织也因为无领袖抵抗而促成了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历史上,意识形态的分裂已经导致激进环境组织如“地球优先!”组织不再高效.然而,通过使用无领袖抵抗策略,ELF消除了与停止自然环境退化这一特定目的无关的其他意识形态,这使得ELF能够开展更多的“直接行动”.
-
-
帕特里克·萨瑟兰;
卢禹凡(翻译)
-
-
摘要:
湿地是脆弱的栖息地,以国际标准衡量,英国的大部分湿地面积都很小,但由于生长在此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它们仍然是重要的国家生态资源。上世纪80年代,在由欧洲农业促进会资助的新的排水技术的冲击下,英国的湿地面临的威胁与日渐增。湿地快速毁灭的背后,是农民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斗争。萨默塞特平原是位于英格兰的一块湿地.
-
-
John Pawson;
Ramy Gill;
Amit Geron;
彭佳
-
-
摘要:
近日,英国设计师John Pawson与以色列环境保护主义者建筑师Ramy Gill合作,将特拉维夫一座建于19世纪的法国医院和修道院改造成了一间优雅的Jaffa酒店。设计师将其对于历史的敏感注入设计之中,把古老的建筑历史与新的设计元素糅合在一起,为这栋建筑注入了全新的生命。Jaffa酒店邻近地中海一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港口,整体凸显出John Pawson标志性的极简风格和中东传统的建筑样式。
-
-
周琼
-
-
摘要:
环境史学的出现源于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作为史学新兴的分支学科,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比环境史更具有资鉴现实之价值。环境史长期以来关注现当代以前的环境变化问题,以及环境转变过程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一直认为环境史作为史学分支,其不仅具有向后看即寻找环境演变轨迹之作用;同时也具有回到当下,分析总结当前环境问题的功能。在回顾历史、感知当下的基础上,环境史还可以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照。
-
-
刘静
-
-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本文将通过比较哲学的视野探索自然问题.首先以培根哲学为例考察现代自然观.现代自然观所造成的严重问题呼唤对自然的全新理解.由此转入早期道家自然之思,通过“道物自然”揭示目前颇有争议的“道法自然”的意义.自然通贯道、天、地、人.它是道、天、地、人所张开的域.惟有在对自然的理解之下,万物之性进而人之性才可被照亮.本文也简略涉及到海德格尔关于自然的思想,以及西方环保主义的主要流派.最后将揭示早期道家对自然的理解如何标示出一种源初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因此为我们提供各种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