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独角仙

独角仙

独角仙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387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敦煌研究、环球人文地理、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等; 独角仙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小闹、小静、倪庆清等。

独角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17.83%

专利文献>

论文:387 占比:82.17%

总计:471篇

独角仙—发文趋势图

独角仙

-研究学者

  • 小闹
  • 小静
  • 倪庆清
  • 陈锦祥
  • 彭懿
  • 刘军娜
  • 刘华清
  • 唐志远
  • 小溪
  • 尹卫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亢美
    • 摘要: 陈老师: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中有一句话:"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在备课时对其中"甲壳"的"壳"的读音发生了争执:有的老师认为应该读ké,有的老师认为应该读qiào。在这里到底读什么呢?
    • 陈俊屹
    • 摘要: 双叉犀金龟也叫独角仙,隶属于鞘翅目金龟科犀金龟亚科,全国大部分地方均有分布.本实验研究以双叉犀金龟为对象,选择室内饲养,了解到双叉犀金龟为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与生长发育过程,并描述了成虫的各种行为,分析通过人工繁殖箱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其个体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 显示,双叉犀金龟于6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虫出现,7月为羽化高峰,7月至9月中旬交配产卵后死亡;7月上旬孵化,11月中旬幼虫开始越冬.少数二年1代,以3龄幼虫在锯末堆中度过2个冬季,其他生活状况同一年1代.成虫行为包括争斗、交配和产卵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卵在高温25°C~30°C、含水量在60%~70%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更好,且这一环境有助于幼虫孵化、蜕皮和化蛹.观察和实验证明双叉犀金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因子调节自身的发育速度.这为人工饲养双叉犀金龟提供了思路,为深入研究双叉犀金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提供了参考.
    • 肖定丽
    • 摘要: 嗔潘响的大黑蜂(feng),是花园里的看(kan)花蜂。大黑蜂从没叮(ding)过人,但吓唬(xia hu)人是常有的蜜蜂和蝴蝶是受欢迎的,蜻蜓(qingting)也放行。唱歌的小鸟,请进,请进!爱散步的独角仙,拥(yong)有通行证。蚯蚓(qiu yin)是园子里的常驻(zhu)花匠(jiang)。妈蚁可以在花园里建城堡(cheng bao),永久居住。
    • 廖世纯
    • 摘要: 独角仙又名橡胶木犀金龟,属鞘翅目犀金龟科。成虫以吸食树汁,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在荔枝上,独角仙成虫咬食果实、嫩叶、嫩枝,幼虫蛀食树干,形成孔道,成虫咬食果实,造成烂果,导致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近期该虫在部分荔枝园为害极重,了解其生长规律对防治很重要。
    • 摘要: 独角仙是一种长相特别的昆虫,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可以见到它的踪迹。白天独角仙躲在树干上或泥土缝儿里,晚上才出来活动,它们专吃树干和树木的汁液等。
    • 王东兰
    • 摘要: 以苗圃老人葵为例,探讨了独角仙虫害爆发时,同时采取施药、清园、诱捕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农药对老人葵树苗进行喷雾、灌根处理,可在短期内有效灭杀和驱避树苗上的独角仙成虫;同时对苗圃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清园、翻堆除虫,可大量减少独角仙当年出土虫源,减轻老人葵受害压力;在施药与清园的同时采用半腐熟的草料建堆进行诱捕,可有效诱导苗圃及周边环境中的独角仙雌虫着落产卵,继而成功诱捕了大量二代幼虫,有效减少了次年虫口密度,防止了大爆发.
    • 窦晶
    • 摘要: 在一个美丽的山谷里,住着独角仙一家。他们的厨房经常飘出诱人的香味,惹得路过的人和动物垂涎三尺。但是,独角仙家几乎从来不请外人去做客。"小独角仙,你真幸福呀,每天都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小狐狸羡慕极了,他搂着小独角仙的肩膀说,"咱们两个可是好朋友呀,能邀请我去你家吗?"小独角仙无奈地说:"好吧,好吧。不过,你到我家要乖哦。""没问题,就凭我这机灵劲儿,你的家人一定会喜欢我的。"小狐狸开心极了。
    • 徐晓星
    • 摘要: 设计说明:四张海报系列作品表现了首届虫兽植物药材学术研讨会的文化宣传,突出了虫兽植物的使用功效和药理属性。四张系列的画面分别代表着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每张海报的画面采用手绘方式,将各种中药植物图形创作、绘制成整体的虫兽,如蝎子、独角仙、蝉蜕、乌龟。此系列作品力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诠释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表现中华民族中药的博大精深,以期更能体现艺术感、文化感、学术感,最终呈现出明显的"新中式美学"风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