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有种

特有种

特有种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动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97821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四川动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植物园学术年会等;特有种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强、华文、周浙昆等。

特有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978219 占比:100.00%

总计:22978442篇

特有种—发文趋势图

特有种

-研究学者

  • 罗强
  • 华文
  • 周浙昆
  • 丁鑫
  • 买买提依明·苏来曼
  • 任明迅
  • 刘燮
  • 卢汰春
  • 古晓东
  • 史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岩; 曹伟; 何欢; 张粤; 苏道岩; 陈玮
    • 摘要: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丰富地区,对其区系的系统研究是区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9科48属141种(含种下分类群)。(2)东北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且包含一定的热带和寒带性质的成分,体现其地理成分的复杂性。(3)优势科属明显,7个优势科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63.83%,6个优势属的种数占全部种数的46.10%;单种和寡种属较多,占总属数的83.33%,所包含的种却只占总种数的47.52%。(4)东北地区是木贼科(Equisetaceae)在中国的重要分布区。(5)东北地区分布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中国特有种30种,东北地区特有种4种(长白石杉Huperzia asiatica、宽鳞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 var.kirismaense、长齿对囊蕨Deparia pycnosora var.longidens和长白山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changbaishanensis)。本研究是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必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姬云瑞; 余著成; 余杰; 陈卓; 童哲; 李迪强; 刘芳
    • 摘要: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778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50种,包括19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和31种鸟类(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黄腹角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研究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为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线数据,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Parisa Pourali Kahriz; Mahsa Pourali Kahriz; Surendra Barpete; Khalid Mahmood Khawar
    • 摘要: 众所周知,山黧豆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土耳其,山黧豆属作物有73个分类群(约1/3为地方特有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黑海中部、东南部和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该文介绍了山黧豆属作物在土耳其全国的分布和在局部地区的食用、观赏等资源利用和保存情况。通常,不同国家人民会因为文化差异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但山黧豆大多被用于制作汤、面包或其他咸点。山黧豆的栽培技术则因地制宜,土耳其在边缘土地上进行旱作种植,中国和印度部分地区多采用轮作种植方法等。作为一种极“小众”的作物,山黧豆研究工作的从业人员极少,而且缺乏大型联合研究项目。因此,需要联合化学、表型和分子分析等方法,以保护世界各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地方种质资源,尤其是培育适合土耳其、中国等世界各国的食饲兼用型低β-ODAP品种。总之,选育低β-ODAP或不含β-ODAP的山黧豆品种将有助于丰富人类在食用、饲用和观赏等方面的物种资源利用。
    • 杨入瑄; 周韩洁; 李嵘
    • 摘要: 本文以云南被子植物蔷薇分支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种间的演化关系,结合其地理分布,从进化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组成及系统发育组成的分布格局,并整合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对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域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云南被子植物蔷薇分支的物种密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特有种密度、受威胁物种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云南南部和西北部是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就云南整体而言,蔷薇分支的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较低;云南南部、东南部、西北部是蔷薇分支的重点保护区域。
    • 周韩洁; 杨入瑄; 李嵘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了全球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关注。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对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模式开展研究,忽视了进化历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该研究以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物种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种间的演化关系,结合其地理分布,从进化历史的角度探讨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组成及系统发育组成的分布格局,并整合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识别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域。结果表明: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的物种、特有种及受威胁物种的物种密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均显著正相关;通过零模型分析发现,由南向北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逐渐降低;云南南部、东南部、西北部是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的重点保护区域,加强这些区域的保护,将最大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史和进化潜能。由此可见,融合进化历史信息的植物多样性格局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变,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思路。
    • 罗群
    • 摘要: 木兰科植物是最古老的一类高等植物,研究木兰科植物,对于研究植物的进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木兰科植物虽然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之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仍以云南之最。其中云南的特有种馨香木兰[Lirianthe odoratissima(Y.W.Law&R.Z.Zhou)N.H.Xia&C.Y.Wu]树形优美,枝繁叶茂,夏季花开枝头之时,香远益清,馨香袭人,即使几朵开放,百米之外也能闻其香味。它那花朵胶洁幽雅,不宠浮华,身姿亭亭玉立,庄重不阿。
    • 刘杰; 唐明; 孙威; 李菲; 唐婧
    • 摘要: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 L.)的植物。据统计全球大约960种(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中国约有570种,除新疆和宁夏外其他省市都有野生杜鹃花的身影。我国的云贵川藏四省的杜鹃花种类就占据全国所有杜鹃花种类的80%左右,其中特有种有409种,成为全世界杜鹃花的集中分布地区,被誉为“杜鹃花王国”。
    • 张均龙; 张树乾; 焦英毅
    • 摘要: 印太交汇区珊瑚礁大三角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孕育了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接近60%的软体动物种类,同时也有很高比例的特有物种.该海域是全球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已有不同国家的学者相继对印太交汇区软体动物的多样性、分类与系统演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基于此,本文从软体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成因、以及其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对印太交汇区软体动物研究的主要方面进展进行了综述.先后有物种起源中心、积累中心、重叠中心、幸存中心等多种假说被提出以解释其多样性的成因.印太交汇区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板块构造作用、海平面的变化、海洋环流以及暖池等密切相关.本文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 李翎嘉
    • 摘要: 2016年5月、8月和2017年5月、8月、10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发现赧亢片区共有两栖类12种,隶属于2目7科,物种全部为东洋界西南区种,其中滇侧泽蛙和贡山树蛙为优势种,贡山树蛙为高黎贡山特有种.
    • 鲁晶
    • 摘要: 滇池金线鲃,又名菠萝鱼、小洞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营半洞穴生活,是滇池流域的特有种,分布于滇池及其流域的河流、溶洞、暗河之中。滇池金线鲃,因其肉质鲜美而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几百年前,徐霞客来到昆明,游历滇池时,在《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中这样记述滇池金线鲃:“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