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38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集邮博览、动物学研究、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江西省动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第二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等;黄腹角雉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光美、张雁云、李立等。

黄腹角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389 占比:99.19%

总计:16523篇

黄腹角雉—发文趋势图

黄腹角雉

-研究学者

  • 郑光美
  • 张雁云
  • 李立
  • 姜卫星
  • 程松林
  • 朱开明
  • 段文武
  • 桂小杰
  • 翁国杭
  • 刘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姬云瑞; 余著成; 余杰; 陈卓; 童哲; 李迪强; 刘芳
    • 摘要: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778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50种,包括19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和31种鸟类(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黄腹角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研究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为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线数据,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段文武
    • 摘要: 湖南省境内已记录鸟类21目、79科、253属、504种,中国家I级有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白鹤、东方白鹳、海南鹏、金雕、黄胸鹦等22种,国家Ⅱ级有红腹锦鸡、小天鹅、灰鹤、白琵鹭、黑冠鹃隼、雕鹗、蓝喉蜂虎、红嘴相思鸟等88种。
    • 翁国杭; 姜武; 包其敏; 雷祖培; 郑方东; 刘西; 林莉斯; 潘向东
    • 摘要: 【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ArcGIS图像判读,综合分析分布点周边的森林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判定黄腹角雉分布范围。【结果】共发现黄腹角雉分布点69个,涉及双坑口、碑排、黄桥、垟溪等4个保护站,分布面积依次为24.9、15.2、10.7和4.5 km^(2);黄腹角雉分布点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内,其他植被类型则较少;分布海拔为670~1550 m,比之前报道的800~1400 m的海拔范围要广;相比核心区域,黄腹角雉在阔叶林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多,种群分布表现出边缘效应;在低海拔分布地带及垟溪分布区未发现黄腹角雉的依赖性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说明当前种群分布与交让木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在4个分布区中,双坑口、碑排、黄桥3个分布区在地域上相连,其黄腹角雉种群有可能是乌岩岭原有种群繁衍与扩散的结果,而垟溪分布区与乌岩岭相距遥远,其种群则可以确定为独立存在的种群。【结论】经过长期保护,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环境已在很大空间尺度上得到了恢复,栖息地片段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种群分布范围得到了较大扩展,说明该保护区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已取得积极效果。而对于边缘效应等现象要进一步跟进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 摘要: 湖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已记录有脊椎动物1045种,占全国的22.1%;记录昆虫4881种;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9种,其中国家一级有华南虎、林麝、麋鹿、长江江豚、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莽山烙铁头蛇、挂榜山小鲵等41种;国家二级有黑熊、猕猴、小白额雁、鸳鸯、中华虎凤蝶等138种。全省已记录维管束植物6186种,约占全国的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树160种,其中国家一级有资源冷杉、银杉、绒毛皂荚、红豆杉、珙桐等13种,国家二级有闽楠、桫椤等147种。
    • 师晓迪; 卢燕
    • 摘要: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美称也很多,其中之一便是“鸟的天堂”。这“鸟的天堂”可不是白叫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很多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鸟类都生活在这里。
    • 卢敏勇
    • 摘要: 2017—2020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生种群密度、分布现状、栖息地特征进行研究,27台红外相机共监测到黄腹角雉11次13只。结果表明:黄腹角雉监种群密度13.75只/km^(2);该雉分布的海拔区间为800~1200 m;保护区黄腹角雉的栖息地生境有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类型;黄腹角雉种群数量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因素多,建议加强对黄腹角雉保护和科学研究,为保护区雉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唐战胜(撰稿/摄影)
    • 摘要: 遂昌九龙山自然教育基地位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的遂昌县西南部,属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的一个分支,是钱塘江水系的最南端源头,主峰海拔1724米,为浙江第四高峰。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25公顷,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麂、黄腹角雉、黑熊.
    • 包其敏; 林莉斯; 陈丽群; 翁国杭; 赵凯
    • 摘要: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8—2021年利用人工巢和视频监测技术对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腹角雉的孵化期与孵卵行为进行了监测。基于9巢数据,发现野生黄腹角雉的产卵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窝卵数为3~5枚。成功孵化4巢的结果显示,孵化期为31.33 d±0.62 d,孵卵时长为683.98 h±7.81 h;每日离巢次数多为1~2次,且个体差异较大;每日离巢时间均值与孵卵天数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ρ=-0.568,P=0.001)。本文首次揭示了野生黄腹角雉种群的孵化期,并为深入了解其孵卵行为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
    • 庄健曦
    • 摘要: “看,那只白色的是雄白鹇鸟,那只褐色的是雌鸟。”3月下旬,在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扛着“长枪短炮”各式摄影摄像器材,耐心地守候在观鸟棚,诱拍白鹇、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而在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众鸟友流连于兰花溪沿岸,扛着长焦镜头摄像机,蹲拍珍稀鸟类斑头大翠鸟。
    • 摘要: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的遂昌县西南部,属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1724米,为江浙第四高峰。保护区总面积552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84%,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世界性受威胁物种黑麂最重要的分布中心和最大野生种群集中分布区,也是另一世界性受威胁物种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最重要的栖息地和最集中的分布地。保护区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区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