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内燃机
燃气内燃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576629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家禽科学、工厂动力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4年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华东四省一市内燃机学会第十四届联合学术年会等;燃气内燃机的相关文献由594位作者贡献,包括汤洪辉、陆守成、王如竹等。
燃气内燃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76629篇
占比:99.99%
总计:2576782篇
燃气内燃机
-研究学者
- 汤洪辉
- 陆守成
- 王如竹
- 周宇昊
- 黄庆华
- 吴静怡
- 杨杰
- 沈士昌
- 黄冠东
- 余真鹏
- 刘胜伟
- 北川博敏
- 石田道靖
- 赵大周
- 顾金辉
- 万峰
- 朱良君
- 林坤达
- 王世朋
- 谢玉荣
- 郭甲生
- 阮慧锋
- 孔祥强
- 李国敏
- 李增祥
- 李庆生
- 王明祥
- 皇甫艺
- 秦朝葵
- 西尾秀树
- 阮炯明
- 马晓钟
- 魏璠
- 任宇
- 冯思航
- 冯继蓓
- 刘涛
- 周行
- 夏再忠
- 孙志高
- 宋启迅
- 宋洪涛
- 张伟
- 张涛
- 张珍
- 徐静静
- 朱彤
- 李瑛
- 梁晶
- 殷立波
-
-
杨加秀;
张雪梅;
钱崝;
秦朝葵
-
-
摘要:
将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CHP)与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采用固体除湿转轮)组成复合空调系统。供冷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再生除湿转轮。供暖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加热新风与供暖。针对上海某超市建筑,使用动态仿真方法对常规分供系统(采用热湿联合处理,配置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复合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静态投资回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复合空调系统、常规分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分别为0.79、0.64,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14、11.41 a,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分别为421.21、719.70 t/a。复合空调系统在能效水平、经济性、环保性上均更加出色。
-
-
-
莫吉汉
-
-
摘要:
内燃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某海上采油平台注气压缩机属于油田关键设备,主要为气举生产井和天然气回注井(增加油藏底层压力)提供高压稳定的气源,对于整个油田的稳产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驱动系统为瓦克夏(Waukesha)公司生产的天燃气内燃机,该内燃机组在完成 2.4 万小时中修后,在启机调试过程中,一度出现游车(转速剧烈波动)现象,现场维修人员通过对调速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查,发现是调速系统的 I/P(电流 / 压力)转换器故障,重新更换 I/P 转换器并调正后,机组恢复正常。鉴于游车是内燃机常见故障之一,特此攒写本文交流分享大型燃气内燃机游车故障的维修经验。
-
-
赵大周;
阮慧锋;
王明祥;
徐玮;
叶飞
-
-
摘要:
建立了某商务区天然气内燃机烟气扩散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夏季SSE风向条件下内燃机排烟中污染物NOx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受动力阴影区影响,污染物富集于烟囱所在办公楼近壁面30 m~55 m范围及楼顶位置,局部NOx摩尔分数达1×10-6.将烟囱高度提升至12 m后,排烟将不受动力阴影区的影响,NOx浓度能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
-
-
刘义达;
祁金胜;
尹晓东;
李官鹏;
胡训栋;
韩吉田
-
-
摘要:
为提高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的效率和准确可靠性,自主开发了一种燃气内燃机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建立了能源系统的优化模型,构建了能源系统可供选择的设备数据库,利用LPSolve软件建立了以年最小费用为目标函数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采用python语言开发了系统优化设计平台界面.该软件可根据用户的冷热电负荷等信息,快速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设备选型及其实时运行工况分析,为智慧能源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软件工具平台.以济南市某项目为实例,利用该软件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验证了该软件平台的高效和准确可靠性.
-
-
李庆生
-
-
摘要:
为更好地运用供能,实现三联供系统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首先阐述了供能系统的概念,然后分析数据中心供能特点及现状,最后研究其工艺路线和燃气三联供在数据中心供能领域技术上的可行性,以为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
-
-
李家豪;
郭春梅;
魏璠;
刘东浩
-
-
摘要:
构建了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研究了在热电模式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电功率的增加,天然气消耗量线性增加,制热量增加,缸套水回收热量逐渐增加而后略有减少;系统发电效率30%以上,并总体稳定,制热效率整体保持在20%左右,缸套水热回收效率整体接近20%;随发电功率增加,系统能量损失增加,仍有部分余热尚可利用;系统供热能力不足时,可抽取部分生活热水用于空调供热,实现系统能量优化分配.
-
-
李家豪;
郭春梅;
魏璠;
刘东浩
-
-
摘要:
构建了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研究了在热电模式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电功率的增加,天然气消耗量线性增加,制热量增加,缸套水回收热量逐渐增加而后略有减少;系统发电效率30%以上,并总体稳定,制热效率整体保持在20%左右,缸套水热回收效率整体接近20%;随发电功率增加,系统能量损失增加,仍有部分余热尚可利用;系统供热能力不足时,可抽取部分生活热水用于空调供热,实现系统能量优化分配.
-
-
-
-
孔祥强;
李瑛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设计了一套小型燃气内燃机和硅胶-水吸附制冷机组相结合的制冷量为10kW的微型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装置,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联供系统的节能经济性.联供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峰值发电量12kW,峰值制冷量9kW或峰值供热量28kW.分析结果表明联供系统热电联供运行模式的节能性优于冷电联供,热电联供一次能源利用率均在70%以上;在当前的能源价格情况下,联供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在5年以下.
-
-
-
-
高坚
- 《200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介绍了我国秸秆消耗的大致去向,利用率低。对几种利用秸秆发电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比较,效率都比较低。在农村以村(屯)为单位利用燃气内燃机建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燃气内燃机排出的废热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
-
-
- 《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通过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实践,对系统优化配置、运行策略等方面给出了研究成果,并对系统的节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进行探讨.提出使用燃气内燃机更具优势以及在电力并网前提下采用"以电定热"为原则来确定系统设备容量配置的观点,力争使北京南站能源供应系统在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能源利用完善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