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辨治

中医辨治

中医辨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篇、会议论文139篇、专利文献68825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等;中医辨治的相关文献由10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栋、吴沛田、王付等。

中医辨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9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139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68825 占比:99.07%

总计:69473篇

中医辨治—发文趋势图

中医辨治

-研究学者

  • 丁树栋
  • 吴沛田
  • 王付
  • 董汉良
  • 欧阳军
  • 聂莉芳
  • 王庆国
  • 章永红
  • 章迅
  • 詹正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红颖; 聂莉芳
    • 摘要: 聂莉芳教授系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五批师承制导师,博士、传承博士后导师,首都国医名师。聂师在慢性肾脏病中医辨治领域堪称巨擘,然其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亦颇有造诣。笔者为聂莉芳教授学术继承人,兹将聂师辨治疑难杂症之经验,研究总结如下。
    • 赵伟鹏; 李鹤; 姜欣; 黄金昶
    • 摘要: 化疗后血小板降低(CIT)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规范治疗。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血虚”“虚劳”论治,治以温补脾肾、补气养血等方剂。我们临床观察发现,部分CIT患者辨证属于“热伏营血,毒瘀骨髓”,病因与化疗药的寒热属性、患者体质、病程等因素有关。CIT因为经常引起出血应归于中医“血证”范畴而非“虚劳”“血虚”,“血证”之病因中火邪居多,化疗药物热毒直中骨髓,热邪自内而发,向外侵及血分导致出血。治法应为“透热转气,凉血散血”,组方多以“升降散”“栀子豉汤”“犀角地黄汤”“化斑汤”等为主,并随证加减,最后附以典型医案进行论述。
    • 左金辉; 谢红霞; 廖冬颖; 孔凡铭; 贾英杰
    • 摘要: 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癌毒、浊邪等肿瘤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其阴阳属性,痰、毒、瘀等病理产物停滞凝结为有形之体,其性属阴,但其活跃的增殖特性与富有转移和侵袭的特点其性亦属阳。阴邪潜伏内敛凝滞渐成积阴之体,亢阳破袭流窜在外方为用阳之势。积阴以化阳用,用阳以滋体阴。借助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成果,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做出经典与现代理论相联系,在不违背经典原意的前提下,用“体阴用阳”理论解释其具有“潜伏性、隐匿性”与“猛烈性、侵袭性”等双重性质是恰当的。并指出临证治病当立足于注重动态辨治和把握扶正与祛邪两大要点,方可达到治病求本、人瘤共存的阴阳平和之态。
    • 摘要: 《方药心传——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辨治六步程式》本书精选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之中医辨治六步程式、临证脉案验方及常用经方,略加解读,而成《方药心传》一书。“心传”意即“心心相传”。医乃仁道,其传在于心,离不开“跟名师、习经方、读经典、做临床”。本书或有求于古训,采撷历代名医解说者,或记录弟子研读中医经典及学习经方、验方之难点注解,实为探求师道之遗韵,传承先圣之医道而设也。书末附有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脉案真迹百余例,实乃普济之甘露。
    • 朱爽; 齐继鹏; 张志娇; 吴洋
    •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炎症的发生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为主。该病具有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从“辨病-辨体-辨证”出发,系统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运用此模式辨治强直性脊柱炎,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 朱朕; 蒋力生
    • 摘要: 古语云“医战相通”,医、战两者皆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经验总结,具有共同印证、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之效。本文分条析辨、引经据典,旨在阐明医、兵互通之理,以明中华民族之慧,并联系实际,将理论精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以古通今之用。
    • 吴时礼; 高红芳
    • 摘要: 虽然近年来靶向、免疫治疗逐步兴起,但肺癌的治疗效果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最优方案。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其所撰写的《景岳全书》《类经》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各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张景岳对虚劳类病以及积聚病治疗的独到见解,浅析现代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辨证思路以及治疗原则,以期能够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附临床案例1则以供参考。
    • 王琳君; 李耀辉; 钟珍; 刘砺寒; 孟方方
    • 摘要: 咳嗽既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纵观以往,众医家多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之说而从肺脾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有痰之病证。但在临床实际中发现,从胃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亦可取得不错疗效。《素问·咳论》最早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观点,强调咳嗽不离肺胃。
    • 冯蕾心; 李素领; 岳瑞珍; 张继红
    • 摘要: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双下肢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一般不伴有感觉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HM是慢性肝病极为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2%~4%,男性为高发人群,男女发病比约7.6∶1,多发生在肝硬化终末期阶段,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认为与毒物损害、营养缺乏、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损伤有关,多以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氨、补充支链氨基酸及蛋白、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2]。HM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明确诊断,出现典型症状时已至不可逆阶段,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密切关注、及早预防,对出现症状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近年来中医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概述诸多医家对HM的认识,结合导师的临证经验,提出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以虚毒瘀为主,探究分期辨治HM,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王波; 张华东
    •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当归属于神志病范畴。谢海洲教授认为神志病由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气血不足神失所养、痰瘀壅阻蒙蔽清窍所致,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治脑是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关键,可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运用补肾荣脑、益气养血、化痰涤瘀之法,辅以宁神醒脑、温阳健脾、解郁除躁等特异性治疗措施。而对于患儿突发的自残、狂躁、抽搐、昏厥等急症,则优先施药缓解急症,迅速安定患儿神志稳定情绪,先标后本、标本兼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