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27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7篇、专利文献3783篇;相关期刊543种,包括大学生、特区实践与理论、科学中国人等;
深圳大学的相关文献由572位作者贡献,包括学子、赵增民、坪梓等。
深圳大学
-研究学者
- 学子
- 赵增民
- 坪梓
- 李科浪
- 欧阳李蕊
- 黄展骥
- 小溪
- 戈林才
- 易松国
- 杨移贻
- 江魁
- 秋实
- 胡胜全
- 谢维信
- 问永宁
- 陶一桃
- Article
- 于春林
- 仲永福
- 任瑜艳(整理)1
- 侯兆晓
- 刘晓燕
- 刘艳红
- 叶子
- 唐小华
- 夏春梅
- 张祥云
- 张育新
- 彭婧
- 徐晨
- 曾小松
- 曾志杨
- 朱华
- 李凤亮
- 李旺
- 李洪
- 李玉芹1
- 江光
- 汪永成
- 沈泓
- 熊杨甜
- 王婧
- 王飞
- 童杺
- 罗征启
- 袁俊
- 覃力
- 言贲
- 詹丽丹
- 邹明
-
-
陈荣;
王志强
-
-
摘要:
数据作为高校的战略资源之一,可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为更好地了解当下高校数据治理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重点,本刊采访了深圳大学信息办主任王志强。
-
-
-
-
摘要:
2021年12月15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成龙校区龙湖剧场举行。会议特邀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作学术报告。谢和平的学术报告以《对大学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对教育的认识、大学应教会学生什么、目前大学教育的缺失、“课堂+课程”的作为、大学教育的好老师、一流大学与教育强国的方向六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
-
-
-
摘要:
水声潺潺,瓜果飘香,鸟语虫鸣,这是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瑞丰生态体验式农场的田园光景。而农场的经营者,正是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09届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苏勇钉。为返乡创业积攒资本与经验,毕业后的他选择留在深圳,并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
-
-
-
摘要:
2021年10月,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中文缩写“大湾区实验室”,英文缩写"GBA Lab")正式成立。实验室是专注于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城市化前沿问题的空间研究与设计机构,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珩博士创建并担任实验室主任、学术主持。实验室通过跨界跨学科的合作及以设计为导向的研究,结合实验性的设计实践、教学、展览、出版和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探索回应前沿问题的空间创新及多种可能的解决途径,旨在成为驱动建筑学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
-
-
-
摘要:
陈湘生院士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在4月20日的俄罗斯工程院(RAE)院士年会上,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陈湘生院士等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据悉,这些新当选的院士由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于2021年统一推荐,俄罗斯工程院按照程序进行评选。俄罗斯工程院院长古谢夫在贺信中表示,希望当选院士为中俄两国的持续发展开展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科学和技术合作。
-
-
曾凡博
-
-
摘要: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曾凡博从小尺度项目延伸出“积木化城市空间”来回应即时城市(instance city)的议题。他认为即时反映了社会和城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据此回溯了上世纪的“集市城市”概念,即消费社会背景下城市作为产品具有面对环境进行自我迭代和适应的属性。他进而结合复杂数据系统理论中的“基本model隐秩序”,提出积木+重组=即时系统的设计方法,用相对简单的模块重组形成结构空间一体化的开放系统,衍生出城市空间无限的可能性。
-
-
杨镇源
-
-
摘要: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杨镇源基于“产城一体”的研究,探讨了在深圳的建设用地紧缺的条件下,如何利用城市设计作为整体的指引和统筹,挖掘产业用地更多元和灵活的发展方式,使城市价值和街区化空间得以实现。进而探讨了产业用地升级成为城市中心、城市客厅、未来街区等融合空间的趋势和可能性。
-
-
-
-
无
-
-
摘要:
前不久,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召开。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院长孙冬柏,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出席签约仪式。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拥有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建筑学、心理学等17个博士点,学科齐全、师资优良、特色突显,与综合粒子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形成天然的优势互补。期待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为起点,合作培养产学研用的复合型一流人才,共同打造先行示范区的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