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
液压悬置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60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790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机械管理开发、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汽车材料汽车非金属材料年会等;液压悬置的相关文献由937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文库、史美杰、张军等。
液压悬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7905篇
占比:99.96%
总计:187985篇
液压悬置
-研究学者
- 史文库
- 史美杰
- 张军
- 潘美蕾
- 章阳贺
- 范倩倩
- 石伟
- 朱林
- 李建华
- 何仕生
- 梁天也
- 陈志勇
- 陈朋
- 彭建芳
- 郑玲
- 万仁虎
- 刘乾
- 周正根
- 曾肇豪
- 舒浩明
- 邓国春
- 邓泽峰
- 俞超
- 储葵
- 刘巧斌
- 姚春生
- 李锦庭
- 柴雅聪
- 胡培龙
- 苏泽博
- 金承原
- 姜雪
- 平立芳
- 廖武
- 李聪
- 李龙
- 杨慰
- 王德忠
- 邓召学
- 邓雄志
- 黄俊灵
- 傅剑磊
- 刘迎龙
- 吕兆平
- 张军然
- 张秀峰
- 杨行愿
- 沈云
- 潘孝勇
- 牛玉龙
-
-
林智宏;
吴明忠;
陈云潇
-
-
摘要:
为揭示钟板数量对液压悬置特性影响,首先,根据液压悬置结构搭建解耦膜、节流盘以及新节流盘液压悬置数学模型,同时分析钟板数量对液压悬置动态特性影响;其次,在高低频状态分析钟板数量对惯性通道、解耦膜通道流量以及上腔压力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节流盘和新节流盘液压悬置在钟板处的流量和压力响应。计算表明:低频时3种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几乎相同,随着钟板数量增加悬置动态刚度和滞后角略有减小;在节流盘液压悬置的基础上增加钟板不影响解耦膜通道流量和上腔压力响应,但影响悬置的刚度和滞后角。
-
-
刘荣伟;
赵云;
张新闻;
杨挺;
滕磊
-
-
摘要:
为了满足发动机液压悬置支架轻量化的发展需求,以某品牌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支架为原型,建立悬置支架的三维模型,并使用ANSYS软件对悬置支架的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减轻了支架的质量,使其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对设计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发现优化设计后的悬置支架在满足正常工况下的强度、刚度要求之外,还有较高的固有模态频率,能避免发动机与液压悬置支架发生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在减少变形量和应力大小的同时,支架结构的整体质量由1.02kg减小到0.84kg,质量减小了17.6%,说明该发动机液压悬置支架的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
-
陈松鹤;
程亮;
李保奎;
汪仁坤
-
-
摘要:
以解决某SUV车型液压悬置解耦膜异响为例,详细论述了整个异响分析过程及方法.采用专业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设备测试,试验与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工程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过程主要涉及异响源头诊断确认、异响原因理论分析、异响解决方案验证.
-
-
潘公宇;
胡云骢;
王功强
-
-
摘要:
液压悬置动特性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动特性的设计优劣对整车的NVH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某乘用车型使用的惯性通道解耦盘式液压悬置进行了液固耦合建模,使用ADINA软件对悬置的动刚度与滞后角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总结了各项参数对动特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改进了解耦盘的结构尺寸,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改善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
-
李先洲;
马国冰;
郭杰亮
-
-
摘要:
为了提高车辆舒适性,轿车中普遍采用液压悬置,某车型在开发阶段,高强耐久测试时,曾出现主簧橡胶开裂、漏液现象.文章通过对耐久车的路谱分析和主簧的结构分析,确认车辆Y向预载太大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减小动总Y向位移来降低Y向摆动量,同时优化主簧结构设计,将疲劳寿命提高了8倍以上.
-
-
胡金芳;
张博阳;
徐有忠;
李宗保;
杨晋
-
-
摘要:
为提高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文章考虑了惯性通道解耦盘式液压悬置的幅频非线性特性,通过对液压悬置的上液室刚度和惯性通道内液阻进行参数识别,建立了具有幅频特性的液压悬置动刚度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整车二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模式搜索算法对液压悬置的内部参数、车身的传递系数和车身的传递加速度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效果良好,而且在怠速工况下悬置传递到车身的动反力明显降低.
-
-
马艳恒;
韩全友;
张翰芳;
孙义勇;
王冬冬
-
-
摘要:
针对某三缸机车型在蠕行工况存在整车抖动共振问题,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LMS设备进行实车试验.通过分析和对比试验,对液压悬置阻尼特性优化后,抖动共振问题明显改善,达到可接受水平.
-
-
刘雪莱;
杜浩;
陈俊杰
-
-
摘要:
在分析解耦液压悬置的内部结构和考虑橡胶、液压模块非线性特性基础上,建立了能表征解耦液压悬置动态特性的物理模型,计算分析了解耦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研究了解耦盘及惯性通道在不同振幅条件下对悬置动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物理模型能够较好的表征解耦液压悬置的幅变,频变特性.建立了包含解耦液压悬置的整车1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路面激励工况下系统的时域响应,并通过实车进行验证.最后,以抑制车辆过减速带衰减动力总成振动为目标给出了液压悬置的优化方案.结果 表明:仿真计算出的发动机侧悬置和变速箱侧悬置振动加速度峰峰值与试验结果分别仅相差4.5%和12%,整车1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优化后的解耦液压悬置处振动加速度峰峰值衰减到初始状态的40%,优化效果明显.该研究方法为解耦液压悬置的设计、匹配提供参考.
-
-
-
-
韩卫;
张群超;
刘彦博;
余柳平
- 《201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某车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橡胶主簧失效问题,对失效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对比改进前后样件分别进行台架疲劳试验以及整车NVH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内芯Ⅴ型骨架形状、增大过渡圆角以及使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材料能够有效减少应力集中现象,提高液压悬置橡胶主簧的疲劳寿命,改进后的橡胶主簧疲劳寿命是原结构的4倍以上,应用于实车后无失效情况发生.
-
-
史文库;
姜雪;
毛阳
- 《第五届中国汽车材料汽车非金属材料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将直接影响汽车NVH特性.本文对被动悬置、半主动悬置、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策略做了一个综述,并且介绍了悬置系统研究情况,旨在推动国内悬置半主动、主动控制的研究,提高乘员身心健康,和零部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