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增长
消费增长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853篇;相关期刊811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展望、企业决策参考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贵州省系统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八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2008年全国税收理论研讨会等;消费增长的相关文献由104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群、刘艺容、哈继铭等。
消费增长
-研究学者
- 张立群
- 刘艺容
- 哈继铭
- 祁京梅
- 钱伯章
- 左小蕾
- 冯君从
- 叶檀
- 山益
- 张大志
- 李柱锡
- 杨益军
- 王中奎
- 邓可斌
- 郑新立
- 陈克新
- 陈宇先
- 靳湘云
- 丁伟鹏
- 丁志帆
- 严先溥
- 于佳欣
- 亓桂梅
- 何问陶
- 侯永志
- 冉净斐
- 刘振彪
- 刘晓昆
- 刘毅
- 刘煜辉
- 刘社建
- 卢中原
- 吴艳文
- 周大地
- 周洲
- 唐红义
- 国勇
- 季明
- 宋化冰
- 尹有
- 张孝德
- 张春泰
- 张欢
- 张璇
- 张锐
- 文心
- 曾超
- 朱云峰
- 李东
- 李劲峰1
-
-
杨水根;
董晓雪;
张川
-
-
摘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流通产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增长、公共服务提升三个维度,构建流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别检验流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大小依次是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而大湘西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流通产业发展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洞庭湖地区和大湘西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不够显著;流通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作用大小依次是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和长株潭地区。因此,提出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促进流通产业提质转型及健全流通产业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
-
王婷婷;
郑馨
-
-
摘要:
扩大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对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如何通过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揭示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1)生存型创业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通过减贫效应促进消费增长;(2)社会型创业以商业化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缓解消费不平等;(3)高成长型创业通过扩大就业效应,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4)创新型创业对技术、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通过优化供给效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创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影响逻辑,对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和促进消费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发。
-
-
齐红倩;
张佳馨
-
-
摘要:
在部分地区率先富裕的基础上,探索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6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探讨先富地区消费增长对后富地区消费增长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先富地区的消费增长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后富地区消费增长率提升。直接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后富地区对先富地区消费习惯和行为的模仿,实现了先富地区消费增长的示范作用。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反映了先富地区对后富地区供给端的影响,即先富地区消费增长经由供给渠道促进后富地区人均产出的提升,进而通过增加的收入分配促进后富地区消费增长,但在实现消费的金融渠道和手段上,先富地区消费增长抑制了后富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应以市场机制运行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破除消费增长空间溢出面临的障碍,为先富带动后富的市场机制创造有利条件。
-
-
陈娟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事业在我国整体消费行业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联动互利的效应,在整个流通行业中会由于消费比例的支出和增长而影响实际发展现状。基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效益不匹配的现状来看,需要分析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的优势和价值,利用居民消费平滑性的特点,为贸易市场发展提供新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结合消费者的个体化需求,有效应对消费比例不足、外在消费刺激因素不够等问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消费体系,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陈太明
-
-
摘要:
构建嵌入反事实消费增长率的动态随机模型分析消费增长提速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使用我国省际城乡数据定量测算居民消费增长提速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增长提速将显著增进居民福利,且城乡和地区异质性特征显著;多数省份的城镇福利效应大于农村。因此,应当设计异质化的政策路径刺激居民消费,有针对性地刺激那些增长率偏离较大省份的居民消费增长是更紧迫的政策选择。
-
-
吴望良;
张卫东
-
-
摘要:
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经济主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本文基于我国省级层面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其中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其与经济的相关性来确定.同时,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也能够通过消费增长这个间接途径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即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
-
-
唐剑;
夏玉林
-
-
摘要: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衍生出互联网经济.在网络时代,居民的消费模式也较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互联网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可以优化当前环境下的居民消费模式,从而为拉动内需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实证视角,采用V A R模型,根据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共21组季度时序序列数据,分析和研究互联网经济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作用,研究结果得出互联网经济可以显著刺激和拉动消费增长.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
-
高莉
-
-
摘要: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居民消费增长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本文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实证检验了收入分配、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而消费信贷有利于平滑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规模的增长,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边际效果更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本文以创新投入作为消费信贷的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与基准结果表现出一致性,但若忽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可能会夸大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应该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改善低收入地区消费信贷环境,不断加快消费金融创新发展.
-
-
熊晓轶;
尹晓菲;
史雪娜
-
-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成为难题,本文就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且普惠金融发展的两个子指标——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结果具备较强稳健性;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流动性约束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促进样本期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基于土地流转改革前后的分样本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之后,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和确权工作,深入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
-
王佳宁
-
-
摘要:
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指出,促进并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互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新应用和服务的普及速度推动着更大的消费需求.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普遍存在互联网效应,且不同地区的互联网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互联网对于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的正向作用高于东部地区.
-
-
王安建;
王高尚;
周凤英
- 《阶梯式发展理论与实践小型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
-
-
王蕴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八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十二五"期间促进消费和宏观需求结构调整必须平衡适度."十二五"规划应设立消费增长指标以控制结构调整进程.理论分析表明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在长期中有助于维持较高经济增速,但需克服产能不足的情况."十二五"规划消费增长指标应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为主,同时参考消费率,以综合反映政策绩效.
-
-
-
陕振沛;
马德山;
郁钟铭;
郭树勤
- 《贵州省系统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从地区、省份经济角度出发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过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各种动态因素对中国省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探究省份经济特征与各动态因素影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和检验了该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Yvol的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素对省份经济的产出、投资、消费增长波动的相对贡献与PcY、G和Ind的相比较都是最大的.G的特异因素对省份经济的产出、投资、消费增长波动的相对贡献与PcY、Ind和Yvol的相比同样也是最大的.
-
-
-
刘艺容;
湖南师范大学
- 《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1978-2005年城市化率与消费率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加速期,我国的城市化率迅速上升,而消费率则呈平缓下降.这种情况符合世界城市化与消费增长的耦合规律.尽管我国消费一直具有稳定的较高的增长率,但城市化加速期消费率将持续走低,并由此会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因此,需要提高对消费率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