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补偿
海洋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海洋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8770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2017年广西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会等;海洋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欣、安然、游奎等。
海洋生态补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8770篇
占比:99.96%
总计:168841篇
海洋生态补偿
-研究学者
- 贾欣
- 安然
- 游奎
- 马彩华
- 丁建伟
- 刘士新
- 刘岩
- 刘诗怡
- 包特力根白乙
- 尹萍
- 张姗姗
- 张宗英
- 张普
- 张落成
- 彭本荣
- 方景
- 李仁真
- 石晓然
- 米卿
- 虞丁力
- 许瑞恒
- 谭春兰
- 陈克亮
- 顾云娟
- 黎鹤仙
- Cu Yunjuan
- ZHANC Luocheng
- ZHANG Shanshan
- 于庆东
- 于永海1
- 何跃军
- 余兴光
- 余慧敏
- 刘娜娜
- 刘念
- 刘慧
- 刘碧强
- 刘霜
- 奚潇锋
- 姜旭朝
- 孙军平
- 宫小伟
- 崔姣
- 张广帅1
- 张彩霞
- 张文亮
- 张普1
- 张继民
- 彭欣
- 彭琳
-
-
赖敏;
欧阳玉蓉;
陈肖娟;
陈克亮
-
-
摘要: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判断生态补偿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实际偏差,识别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效力发挥的短板,是未来生态补偿理论探索的重要方向和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剖析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主要评价内容,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的角度入手,讨论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结合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内容与进度、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区的共同特点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等,探讨了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以期为提高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质量贡献新思路,为完善与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
-
-
摘要:
平湖市创新“海洋占补平衡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保护钱塘江入海口丰富的海洋生物,平湖市实施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对海洋生物“占补平衡”,切实保护沿海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周围生态环境。一是利用修复资金开展增殖放流,实现海洋生物“占补平衡”。平湖市海上风电建设投运后,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即组织工程涉海海域海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及跟踪监测服务项目。
-
-
方景
-
-
摘要: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制度支撑之一.当前海洋生态补偿,因上位法缺失、各要素规定模糊等原因导致在实践中进展缓慢.我国有必要在明确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同时,推动生态补偿标准、资金渠道、补偿方式及保障措施的建构,以满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
-
方景
-
-
摘要: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制度支撑之一。当前海洋生态补偿,因上位法缺失、各要素规定模糊等原因导致在实践中进展缓慢。我国有必要在明确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同时,推动生态补偿标准、资金渠道、补偿方式及保障措施的建构,以满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
-
钭晓东;
奚潇锋
-
-
摘要:
海洋生态补偿能够通过修复海洋环境落实海洋污染破坏的责任.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海洋公平正义,从海洋流动性、立体性、多主体和主体差异性这三个特征出发,同时根据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结合海洋的特征限定生态补偿概念,得出海洋生态补偿的正义具备风险、公正和平等三大原则并认为我国在资金和主体上体现了风险原则的限缩,在体制构建上存在一定的失衡状况,从而产生了在软件和硬件上并未完全保护弱者利益的局面.
-
-
石晓然;
张彩霞;
殷克东
-
-
摘要: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Tobit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开展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6年中国总体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平均值为0.633,处于中等效率水平,随时间呈"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海洋生态技术进步依旧是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但面临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值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市化率、进出口总额占比和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海洋生态补偿效率的空间聚集性增强,区域不平衡性有所收敛,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
-
石晓然;
阎祥东;
方馨
-
-
摘要:
海洋生态补偿试点政策效果评估是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改进和优化的前提.本文选取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环境监管能力等相关指标,基于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了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四个沿海地区实施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①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综合指数和排位分析明显看出海洋生态补偿政策存在明显效果;②通过独立样本检验(Bootstrap),可判断海洋生态补偿政策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③从海区行政区划来看,各海区内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效果存在差异.
-
-
-
-
-
钟媛敏
- 《2017年广西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广西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也面临着严峻考验.笔者以广西环境保护厅、海洋局、广西水产科学院等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所获取的资料为基础,分析广西海洋环境现状,探讨建立广西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结合广西已实施的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补偿措施已取得的成果进行解析,对海洋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合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现状和当地实际,提出广西海洋生态补偿的合理化建议,构建符合广西地情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促进广西对海洋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谋求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和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广西的经济社会水平提升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愿景.
-
-
刘慧
- 《第二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针对近年来山东省海洋污染的多发性和强破坏性,海洋生态补偿成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在客观分析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管理体制、利益协调机制、融资渠道、法律保障、公众参与5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完善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的管理工作,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
ZHANG Shanshan;
张姗姗;
Cu Yunjuan;
顾云娟;
ZHANC Luocheng;
张落成
- 《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调动海岸带海洋生态保护区地方政府和居民保护海洋生态的积极性,对实现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开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利益相关者类型及对海洋生态补偿的态度和认知.结果显示: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周边居民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较强,海洋生态补偿需求旺盛,78.5%的受访者支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在居民受偿及支付意愿分析方面,居民最能接受的海洋生态补偿方式是门票和船票反哺,对于生态补偿的受体,受访者普遍认为是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受访者对保护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自然景观态度特别积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态度不够积极;政府、当地居民、当地渔民和开发公司等关键利益相关者均是海洋生态补偿的积极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