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山

海山

海山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中国文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岩石学报、海洋科学、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方法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交流研讨会、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交流研讨会等;海山的相关文献由4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军、杨高学、佟丽莉等。

海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92.9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2.15%

专利文献>

论文:16 占比:4.92%

总计:325篇

海山—发文趋势图

海山

-研究学者

  • 李永军
  • 杨高学
  • 佟丽莉
  • 张富元
  • 朱克超
  • 章伟艳
  • 赵俐红
  • 金钟
  • 何高文
  • 孙晓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琳; 张均龙; 徐奎栋
    • 摘要: 海山是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汇聚区,且以其高富钴结壳资源和高渔业资源成为深海探测研究热点。海山生态系统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山及其冷水珊瑚被认为是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海山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过度开发可能对海洋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法律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保护海山生物多样性面临很多挑战。本研究对海山生物多样性近10年(2001—2020年)的国际研究计划以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为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管理及相关国际合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孙梦岩; 詹子锋; 徐雨; 徐奎栋
    • 摘要: 2014年自雅浦海沟附近的一座海山通过水下无人遥控潜水器获得3株八放珊瑚样本,通过对其珊瑚虫和骨片观察,并结合线粒体错配修复蛋白基因(mtMutS)的测序分析,进行了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显示,3株八放珊瑚均为鳞侧尖柳珊瑚Paracis squamata(Nutting,1910)。该物种主要特征为具有鳞片状的萼部骨片和无规则板状的共肉组织外层骨片。在基于mtMutS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鳞侧尖柳珊瑚与侧尖柳珊瑚未定种(Paracis sp.)以高置信度聚在一起,侧尖柳珊瑚属(Paracis)和鳞尖柳珊瑚属(Lepidomuricea)以高支持率形成姐妹枝。本文对鳞侧尖柳珊瑚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首次描述了共肉组织内层骨片的特征,揭示侧尖柳珊瑚属与鳞尖柳珊瑚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摘要: 留学苏联19571957年,董海山通过层层选拔,被国家选送到苏联列宁格勒苏维埃化工学院研究生部-系(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工艺大学)攻读学位,在那里他度过了几年难忘的留学生涯。当时的新中国,亟需军工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为此,董海山专门选择了脂肪族多销基化合物的合成作为专业方向。留学期间他勤奋刻苦、友好亲和,深受苏联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 李志康; 李春峰; 朱塽; 黄亮; 刘文潇
    • 摘要: 南海构造环境复杂,海盆内海山规模不一,为了探究南海岩石圈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山演化的联系,本文利用Parker Oldenburg法计算得到地壳密度分布并结合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南海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简称T_(e)),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分辨率。南海大洋岩石圈T_(e)整体较小,分布在0~16 km范围内。南海T_(e)与居里点深度和热流点相关性高,说明岩石圈强度受温度结构影响强烈,海山T_(e)值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未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岩浆活动等热异常会削弱岩石圈强度。
    • 摘要: 9月9日上午,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巩固提升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后,全省召开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副省长赵海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时刻紧绷自建房安全之弦,坚决守住自建房安全底线。赵海山指出,“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基本达到了“自建房排查摸底基本完成、重大隐患基本管控到位”两个预期目标。
    • 杨高
    • 摘要: 在武汉房地产界,海山集团可以算得上一个传奇。这不是因为它盈利丰厚,不是因为它上缴税收逾5亿元,也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庞大,而是因为其董事长的“舍得”哲学给人以启示。在武汉三镇,它只有四个楼盘,并且都是接手的“烂尾楼”,堪称传奇的是,这四座“烂尾楼”,一个个在他们手中复活。
    • 杨高学; 李永军; 司国浩; 李海; 佟丽莉; 王祚鹏
    • 摘要: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 付长垒; 闫臻; 王秉璋; 牛漫兰
    • 摘要: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在青沙山和东沟地区识别出连续的由洋岛型枕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凝灰岩和灰岩组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呈构造窗和构造残片产出,是拉脊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内海山残片.这些海山残片的识别不仅表明拉脊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缝合带,同时为造山带古洋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肖庆辉; 刘勇; 程杨; 邱瑞照; 范玉须; 裴斐; 杨斌
    • 摘要: 巨型洋底高原或海山系统到达俯冲带发生俯冲以后会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肢解,在增生杂岩带中形成面目全非的小型洋底高原-海山系统的断块或碎片,使得在增生杂岩带中识别古老洋底高原-海山系统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洋板块地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联合研究的新方法及其识别标志,重新审定增生杂岩中洋底高原或海山的成因.
    • 杨高学; 李永军; 司国浩; 李海; 佟丽莉; 王祚鹏
    • 摘要: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