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金属结核

多金属结核

多金属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69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矿业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49122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海洋学研究、海洋世界、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多金属结核的相关文献由716位作者贡献,包括简曲、蒋训雄、何高文等。

多金属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9122 占比:99.90%

总计:349468篇

多金属结核—发文趋势图

多金属结核

-研究学者

  • 简曲
  • 蒋训雄
  • 何高文
  • 陈旭光
  • 汪胜东
  • 程阳锐
  • 彭建平
  • 夏建新
  • 蒋开喜
  • 白志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君兰; 董澧辉; 宋伟; 赵小兵; 刘同木; 庞云天
    • 摘要: 利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探测矿区内矿物基本形态结构、分布状态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其他赋存数据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深海矿物评估精度,提出了基于Sea-thru和Mask R-CNN相结合的深海矿物图像分割系统。实验结果表明,Sea-thru能够对海底矿物图像进行有效增强,还原衰退的矿物图像,Mask R-CNN可提高矿物颗粒分割准确率,进而获取更加准确的矿物颗粒信息,提升矿物资源的评估精度。
    • 王建华
    • 摘要: 结核破碎是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和收集的重要过程。基于点载荷破碎理论,阐述了矿岩破碎机理,并对多金属结核破碎机进行了力学分析。根据现有破碎机建立了分析模型,不同参数条件下对破碎性能特性的研究。
    • 侯林
    • 摘要: 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竭和深海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尤其是占地球表面积近一半的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广阔的区域蕴藏着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深海石油、“可燃冰”、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都是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高价值深海自然资源。
    • 刘大海; 万浏; 王春娟; 李成龙
    • 摘要: 深海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目前制约深海采矿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响应是商业化开采的前提。本文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深海固体矿产资源为例,分析了开发前赋存环境、开发过程中及开发后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深度以及生物特征等赋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采矿活动带来的赋存环境改变、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采矿潜在影响区域、影响时长和恢复潜力也有所不同。②多金属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着重考虑了沉积物羽流的影响,结壳开采活动从沉积物扰动、外壳去除以及栖息地改变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影响,多金属硫化物开采的环境影响还要增加对有毒物质的释放以及栖息地移除两个方面的考虑。③深海采矿对底栖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物种组成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从持续跟进监测评估、充实数据、提升采矿技术与设备、顶层设计与决策管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为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则制定提供参考。
    • 王华昆; 高婧; 蔡毅华; 余杨; 孙震洲; 李修波
    • 摘要: 研究旨在提出深海多金属结核生长的数值模拟方法,以获取典型的结核宏观形貌,为后续结核输运过程的冲击碎裂仿真提供几何模型。根据已有的深海多金属结核采样研究结果,假定矿物沉积速率满足正态分布。将多阶段时变随机沉积模型嵌入ABAQUS UMESHMOTION子程序中,通过控制网格节点移动实现了结核多阶段随机生长模拟,给出了结核不同生长阶段的外形及截面特性模拟结果。分析了鱼骨、鲨鱼牙齿、板岩、鹅卵石等典型不同核心物质及矿物沉积速率变异性对结核生长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核心物质在海床淤泥中埋置深度对结核生长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网格节点移动的结核生长模拟技术可有效处理结核几何拓扑变化较小的生长过程,核心物质的初始形状及其在海床上的埋置深度是影响结核形貌的主要原因,而矿物沉积速率的变异性则主要影响结核表面的光滑度。
    • 宋维宇; 李超; 孟祥君; 黄威; 赵京涛; 陆凯; 徐磊; 胡邦琦; 虞义勇; 孙建伟; 李阳; 周吉祥; 胡刚; 原晓军
    • 摘要: 深海多金属结核与富钴结壳富含Mn、Co、Ni、Cu及稀土等元素,极具资源潜力,因而广受关注。选择采集自九州-帕劳海脊南段水深约3000 m的6个多金属结核和2个富钴结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本区样品Mn/Fe比值为0.88~1.07,Co及稀土元素含量高,与库克群岛多金属结核元素特征相似,表现出典型的水成成因特征。与其他地区水成结核、结壳相比,样品具有较高的Ca含量,可能和其所在位置海脊部位水深较浅、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以上有关。样品表现出Y负异常、Nd含量高等水成结核的特点,但微弱的Ce正异常特征与其他地区水成多金属结核/壳的强烈Ce正异常特征不同,这表明其生长于弱氧化环境。本区结核分布在CCD以上,最小溶氧层(OMZ)以下,是一种水成成因、贫氧生长的新型多金属结核,其物质来源、成矿模式将为揭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分布规律提供一条全新的认识途径。同时研究区结核、结壳Co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且分布位置较浅,易于开采,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 任江波; 邓义楠; 赖佩欣; 何高文; 王汾连; 姚会强; 邓希光; 刘永刚
    • 摘要: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暴露在海水中,周围沉积物主要由深海黏土组成.西太结核的锰相矿物几乎只有水羟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o含量和低Mn/Fe比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型.两个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的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均显示Ce正异常、Y负异常和无或弱Eu异常,与海水稀土特征构成良好的耦合关系,是多金属结核对海水稀土选择性富集的结果.西太结核相对东太结核具有更高的Ce含量和δCe,Co、Ti与Ce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海水中溶解氧并不一定是控制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关键因素,Co、Ti等元素及其相关组分能够引起Ce与其他稀土元素的强烈分馏,也可能是影响多金属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表层样的εNd范围为-6.6~-2.5,是全球最富放射性成因Nd的海洋铁锰壳层.结合稀土模式以及Eu异常特征,本研究认为多金属结核的稀土主要来自εNd相对较高的周围陆壳,可以通过河流或者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大洋,而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海山玄武岩释放的放射性成因Nd同位素对海水的影响微弱.
    • 马金凤; 杨永; 邓希光; 何高文; 杨胜雄; 于宗泽
    • 摘要: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与结核覆盖率关系密切,而当结核覆盖率相当时,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反映了结核的粒径大小,其中大型结核(直径D>6 cm)较多时,回波强度值明显增大.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回波强度资料进行监督分类,得出深海沉积物、低丰度、中等丰度和高丰度结核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深海粘土沉积区与丰度>>30 kg/m2的高丰度结核分布区多回波强度差异高达近20 dB.
    • 邱忠荣; 马维林; 杨克红; 董彦辉; 章伟艳
    • 摘要: 为研究大洋多金属结核中铂族元素(PGEs)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我国大洋第40航次在西北太平洋所获得的23个多金属结核进行PGE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多金属结核中PGEs总量(∑PGE)为189 ×10-9?338× 10-9,平均值为258× 10-9.球粒陨石标准化PGEs配分模式呈现明显的Pt正异常及从Os到Pt逐渐富集、从Pt到Pd逐渐亏损的特征.与其他类型岩石矿物对比发现,多金属结核中∑PGE低于铜镍硫化物,而略高于铬铁矿,铜镍硫化物和铬铁矿等岩石矿物均有各自独特的PGEs配分曲线,表明其对PGEs的富集机制与多金属结核有所不同.PGEs元素间特征对比结果显示,多金属结核具有最大的Pt/Pt*值,Pt为明显"优势"元素,同时多金属结核中具最小的Pd/Pd*值,与其他类型岩石矿物相比,其Pd尚不算"劣势"元素.综合已有研究,粗略估算得到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PGE达8.9×104t,Pt达7.4×104t,同时根据原生矿Pt的边界品位及本研究结果,推断多金属结核中的PGEs尤其是Pt元素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在经济价值.
    • 李浩楠; 任向文; 宋召军; 李怀明; 王文宇
    • 摘要: 多金属结核富含多种关键战略金属,是重要的深海沉积矿产.多金属结核疏松多孔,具有从海水/孔隙水中吸附痕量金属进而富集成矿的关键材料学特性,其比表面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目前比表面积测试技术方法成熟,但很少应用于多金属结核的比表面积分析,且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样品预处理条件也不同.本文探究了多金属结核BET比表面积测试的预处理条件,为多金属结核富集痕量金属研究提供必要参数.对取自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基于低温氮吸附法与静态容量法,采用程序升温、累积加热和粒度对比三种实验技术路线,对多金属结核比表面积分析的预处理温度、时间和试样粒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测试在加热到210°C时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进入平台期,一直持续到350°C;在210°C条件下,以1 h为梯度累积加热测试比表面积,样品在累计加热3 h后测试结果基本稳定.毫米级的块状试样相较微米级的粉末状试样,其比表面积测试值偏高1.027~28.535m2/g.研究认为,选取毫米级精度的块状样品在真空状态下210°C加热3h,比表面积测试所得数据能够代表多金属结核的稳定测试结果.该成果为多金属结核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比表面积分析的预处理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