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制
两院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2906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法治与社会、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等;两院制的相关文献由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宗灵、刘政、张宁等。
两院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2906篇
占比:99.97%
总计:222963篇
两院制
-研究学者
- 刘宗灵
- 刘政
- 张宁
- 朱世海
- 童之伟
- 一文
- 万颖
- 于兰鹏
- 于宪会
- 伊里
- 刘小峰
- 卓越
- 卞晋平
- 吴嘉慧
- 孙力
- 孙旭东
- 岡田信弘
- 张春生
- 张沥丹
- 张静
- 晓禾
- 李宗春
- 李自更
- 杨炳霖
- 杨靖芳
- 林一鸣
- 毛峰
- 牟宪魁
- 王丽萍
- 王博
- 田穗生
- 盛昭瀚
- 程书萍
- 程亚男
- 程向阳
- 罗·姆·罗曼诺夫
- 苗青
- 董海岭
- 蒋劲松
- 蔡诗宏
- 郭克文
- 阎照祥
- 陈岭
- 陈长征
- 韩冰
- 高放
- 龙峰
-
-
郭克文
-
-
摘要:
制定一部良好的宪法,是民国初年许多人士的美好理想。因而正式国会成立后,便积极着手制宪事业。国会院制是其中的重要议题,虽然其受到的关注程度不如总统权力等方面,但不意味着该问题无关紧要。在经过讨论后,最终决定采用两院制。而之所以选用两院制则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两院制自身价值的作用,也受现实情况与各方观点的影响。
-
-
李自更
-
-
摘要:
14世纪英国议会有了长足发展.英国议会权力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议会制度和两院制组织.这一时期议会的发展为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政治基础,积累了政治经验.议会的发展是由当时工商业经济发展、新兴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对外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所促成的.14世纪英国议会虽有发展,但它仍是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仍然受制于王权.
-
-
龙峰
-
-
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宪政思想反映了近代一批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民主、宪政体制的一种态度.梁启超的国会思想可以作为了解梁启超丰富宪政思想的切入点,文章通过主要内容和发展变化两个维度来深度解析梁启超的国会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倾向和理论基础两个侧面对梁启超的国会思想做出评价.
-
-
-
孙力
-
-
摘要: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发展进程中的一朵奇葩,把它简单地作为一院制来认识是不准确和不深刻的,它开拓的是一条新路,构建了代议制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广阔制度空间。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一院制设计的,但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又逐步地融入了两院制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创造了独特的"两会制度",大大提升了这一制度的表达和整合能力。中国人大制度另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把代议民主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用协商民主补充和完善代议民主是当代民主政治的前沿课题,在这一点上,中国恰恰走在了前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超越了代议制的间接民主,这一制度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培育了与间接民主相耦合的中国特色的直接民主,使其相得益彰。
-
-
-
-
-
-
卞晋平
-
-
摘要:
正如何贯彻党的18大精神,落实18大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的新要求新部署,需要在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下,各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设计和部署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我从政协工作者对推进政协民主协商的角度,谈几点想法和建议。现在我国政治体制的总体架构早已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作为协商民主主要组织载体的人民政协的定性、定位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