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结构
波导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6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774612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光机电信息、光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第十六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波导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84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远、高一峰、汪杰等。
波导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4612篇
占比:99.99%
总计:1774706篇
波导结构
-研究学者
- 陈远
- 高一峰
- 汪杰
- 不公告发明人
- 熊羚鹤
- 周恺
- 孙理斌
- 王磊
- 苑立波
- 尹正坤
- 康炜
- 张大明
- 张秀普
- 申东娅
- 周闻达
- 张晴雯
- 徐兰兰
- 朱君
- 杨军
- 杨神武
- 樊亚仙
- 沈义进
- 陶智勇
- 付永安
- 傅得立
- 刘磊
- 孙莉萍
- 张玓
- 成煜
- 朱虎
- 秦柳丽
- 陈伟
- 陈奔
- 马自龙
- 于馨菲
- 仇超
- 余向红
- 余明斌
- 刘成刚
- 吴文
- 周日凯
- 张羽
- 李淼峰
- 李诗愈
- 桑汤庆
- 梁雪瑞
- 武爱民
- 涂芝娟
- 王丽
- 王荣平
-
-
张淑敏;
圣小珍;
杨世均
-
-
摘要:
模态密度是衡量振动系统贮存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同时也是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其精度能够直接影响系统响应预测的精度;群速度为结构波能量的传播速度,是表征结构波动特性的重要参数。针对工程中常见的波导结构,基于2.5维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的频散曲线,利用波形置信度概念对频散曲线对应的特征波进行分类,同时给出波导结构特征波群速度的表达式。从波动角度出发,推导了有限长波导结构总的模态密度和不同特征波模态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单板和高速列车用铝型材为例,对其波动特性和模态密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密度和其他方法吻合较好。在结构的截止频率处,群速度为零,模态密度无穷大,但在有限频带内的平均模态密度为有限值;结构的某些截止频率附近,群速度和模态密度可能会存在负值,意味着结构波的传播方向和能量的传播方向相反。通过对特征波的识别,可实现不同特征波下的模态密度计算。相关结果可为统计能量分析中相似模态群子系统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
-
马自龙;
褚庆昕
-
-
摘要:
This studyproposes a novel compact dielectric dual-polarized waveguide antenna.By usingdielectric materials, the physical dimensions of conventional air-filled waveguide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o mitigatestrong back-lobe radi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of designingrectangular slots on waveguide walls, theoperating principlesof which are similar to that of choke-ring structures. Compared to choke rings, the proposed rectangular slots exhibitseveral advantages; theyhave a simple structure and compact sizeand are easy to fabricate.Through fullwave simulation analyses, the proposed antenna was found to operate ata wide impedance bandwidth greater than40% andexhibited a high gain of 8. 6±0. 6 dBi; it also demonstrated stable radiation performance over the operating bandwidth.These advantages imply that the proposed antenna can be us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X-band frequencies, such a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本文提出了一款基于波导结构的紧凑型电介质加载双极化天线.通过采用在传统波导内加载电介质材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波导尺寸,从而达到天线小型化的目的.针对波导结构口径天线高后瓣辐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波导金属壁上添加矩形槽孔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不同于扼流环结构.相比之下,矩形槽孔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加工方便等优点.通过电磁场全波仿真分析,可以发现所提出的天线具有阻抗带宽宽(大于40%)、增益高(8.6±0.6d Bi)、辐射性能稳定等优点,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在如卫星通信等X波段的各种应用场景中.
-
-
-
-
郭媛;
许雪梅;
尹林子;
丁一鹏;
董莉荣
-
-
摘要: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理论提出一个由金属-介质-金属波导和半环切口组成的波导结构,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透射光谱中产生一个类似法诺共振线形的共振谷,该法诺共振由半环切口中连续态与离散态的相互干涉所致,其共振波长可以通过改变半环切口的结构参量进行调节,该结构灵敏度约为575nm/RIU,品质因数可达5 671.添加一个矩形谐振腔于该结构上可产生多重法诺共振,品质因数为6 555,此特征能为波导结构的设计提供极大的灵活性,有望在光学集成回路、纳米传感器方面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
-
苗培培;
朱益清;
王俊;
陶星晨;
姚晓天
-
-
摘要:
基于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在拉锥过程中光纤锥形的渐变特性和光纤之间熔融度的变化特点,构建了光纤耦合器在拉制过程中波导结构的变化模型.利用光束传播法对耦合器的拉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耦合器输出光功率随拉伸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耦合器的能量分布图.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间熔融度与制作耦合器时的氢气流量及拉伸速度有关,氢气流量大,拉伸速度小,熔融度就大;光纤之间的耦合作用与拉伸长度及熔融度有关,拉伸长度增加或熔融度增大,都会使光纤间的耦合更加显著;拉伸长度不大时,锥形区的耦合可以忽略;随着拉伸长度的增加,光纤变细,耦合作用逐渐增强,锥形区的耦合现象越明显,同时光场也逐渐由纤芯向外发散,产生附加损耗.
-
-
李建英;
黄晋阳
-
-
摘要:
基于DtN映射的双向传播算法是计算具有二维分段均匀结构波导的最有效的算法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计算DtN映射的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三次样条函数逼近来计算每一均匀段上的DtN映射.此方法可以直接解析地表出需计算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直接给出一阶导数的计算公式,减少了近似计算过程,从而减少计算误差.另外,它对解的光滑性要求较低,因此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给出的Cost 268 modeling task算例表明,这种基于DtN映射的三次样条函数逼近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算法.
-
-
王继成;
王小赛;
陈斌曙;
陈德华;
刘顺发;
王利光;
陈汐
-
-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在波导与共振微腔结构器件传输中的特性,在光通信、光电信息、集成光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波导与共振环微腔结构组成的设计方案,利用传输矩阵法和耦合模理论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模拟微环谐振腔的传输特性,得到不同波长下环腔结构的光场分布图及透射率谱线,发现了该结构存在滤波特性.进一步改变结构参数,发现改变耦合间距和波导宽度等参数对滤波特性均有影响,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模拟场分布验证了本研究的理论设计.该设计结构紧凑、尺寸小巧,容易被集成到光学线路中,有潜力发展成为新一代纳米集成光路的基本元器件.
-
-
潘玲;
汪丽春;
刘拥军
-
-
摘要:
基于三角晶格空气孔光子晶体波导,通过在传统的光子晶体单线缺陷薄板波导中加入硫系玻璃材料作为基底,设计了一种在实验中易实现且损耗较低的新型波导结构.运用三维平面波展开法(MPB)计算了不同基底厚度产生的能带结构、场分布以及损耗大小,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既能将损耗降到最小、同时又能实现慢光的理想基底厚度.在最优化的波导结构中,得到了损耗为15.4dB·cm-1,光速为0.04 c(c为真空中光速)的理想慢光,比传统波导28.7dB·cm-1的损耗降低约46.3%.
-
-
-
穆冬梅;
吴帆;
石丹;
张庭炎;
陈双明;
刘元安
- 《第26届全国电磁兼容会议》
| 2018年
-
摘要:
论文围绕复杂环境电磁态势预测,借助理想矩形波导结构的波导波长变化规律,描述了一个固定频率电磁波进入复杂电磁环境空间后,由于环境可以分割为无穷理想或非理想虚拟化的波导结构,导致众多离散特征的电波传播状态;当这个情况发生在多频率或连续谱信号时,导致连续特征的电波传播状态.以此为基础,本文给出了复杂环境多波长计算公式、谱计算公式,定义了环境虚拟化波导结构,给出了复杂环境分区分层处理模型和计算结构.基于这些场景化的复杂环境电波传播预测,通过智能化方法引入,可显著提升电磁态势获取能力.
-
-
-
-
张彤;
张晓阳;
李若舟;
钱广;
唐杰;
吴静远
- 《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前,微纳光学材料和器件技术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集成光学器件技术、微纳加工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及光学薄膜器件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光电子技术研究的发展.在集成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光波导材料、器件研究和相应的应用研究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材料研究方面,从传统的二氧化硅、玻璃基材料,逐渐发展到半导体晶体材料和有机聚合物材料等新材料研究;在波导结构方面,从传统的微米尺度的光波导逐渐发展到高折射率差的亚波长光波导,再到全新原理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研究,使得集成光学器件已可实现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纳米尺度光传输;在应用研究方面,集成光学器件在光通讯、光传感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拓展到生物、化学传感,光存储、成像和信息处理等众多领域.在新型的纳米光学材料,如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和具有光致发光效应的量子点材料等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成像、信息处理、传感、光伏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应用.
-
-
-
-
-
-
-
-
-
-
-
- 深谷波股份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2.01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波导结构(10,20)或构件的互连的布置(100),其包括许多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100),该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包括具有由许多突出元件(115)形成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结构(15)的传导材料的表面,突出元件(115)布置或设计成允许波至少在预期操作频带中沿期望方向或波导路径传递跨过围绕波导开口(3)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至另一个波导开口,且停止间隙中的波沿其它方向传播。其包括允许与波导凸缘或另一个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的互连,而不需要电接触或传导接触,且确保间隙存在于由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布置的突出元件(115)形成的至少一个表面(15)与围绕另一个波导凸缘(20)的波导开口的表面之间,因此确保由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布置的突出元件(115)形成的表面(15)不会与另一个相对的互连波导凸缘(20)直接机械接触。
-
-
-
- 深谷波股份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2-0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波导结构(10,20)或构件的互连的布置(100),其包括许多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100),该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包括具有由许多突出元件(115)形成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结构(15)的传导材料的表面,突出元件(115)布置或设计成允许波至少在预期操作频带中沿期望方向或波导路径传递跨过围绕波导开口(3)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至另一个波导开口,且停止间隙中的波沿其它方向传播。其包括允许与波导凸缘或另一个波导凸缘适配器元件的互连,而不需要电接触或传导接触,且确保间隙存在于由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布置的突出元件(115)形成的至少一个表面(15)与围绕另一个波导凸缘(20)的波导开口的表面之间,因此确保由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布置的突出元件(115)形成的表面(15)不会与另一个相对的互连波导凸缘(20)直接机械接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