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计划系统
治疗计划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022260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第七届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暨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会议、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等;治疗计划系统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启平、卿侯、吴章文等。
治疗计划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22260篇
占比:99.99%
总计:4022472篇
治疗计划系统
-研究学者
- 刘启平
- 卿侯
- 吴章文
- 埃里克·恩瓦尔
- 埃里克·特拉内乌斯
- 杨代伦
- 罗正明
- J·佩尔托拉
- 勾成俊
- 崔智
- 马丁·扬松
- E·屈塞拉
- J·诺德
- 曾自力
- 杨波
- 罗素明
- 胡逸民
- 谢尔·埃里克松
- A.马丁
- D.萨兹曼恩
- J·哈特曼
- M·科德罗马科斯
- 何志坚
- 侯氢
- 刘兵
- 周婧劼
- 孙官清
- 孟箭
- 尹勇
- 康盛伟
- 张杰
- 徐榭
- 拉斯穆斯·博克兰茨
- 王培
- 王磊
- 胡杰
- 裴曦
- 赵轲俊
- 迟子锋
- 鲁旭尉
- 丛小虎
- 吴昊
- 康世功
- 延斯·奥洛夫·舍隆德
- 张伟军
- 张新
- 张莹
- 张颖
- 曹彦坤
- 朱健
-
-
谢晓烨;
冀天楠;
丛小虎;
赵志飞;
王忠良;
李建雄
-
-
摘要: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治疗计划系统在肺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3家医院进行研究,分别使用进口医用直线加速器与进口治疗计划系统(作为A组)、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与进口治疗计划系统(作为B组)、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与国产治疗计划系统(作为C组)。从A组单位随机抽取2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将患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图像分别传输至B组和C组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和临床剂量学验证(在放疗计划设计中要保证靶区的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与A组一致)。比较3组计划的靶区受照射剂量、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度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肺、心脏、脊髓)的受照射剂量,剂量验证的Gamma通过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方面,C组的V_(105)、V_(110)及D_(mean)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的HI优于A组和C组(P0.05)。C组的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全肺V_(5)和D_(mean)、心脏V_(30)和D_(mean)及脊髓Dmax均优于A组和B组(P0.05)。B组的2 mm/2%标准下的剂量验证通过率高于C组(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治疗计划系统在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上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可以用于肺癌的调强放疗。
-
-
李京;
宋英鹏;
宋新宇;
戴谷宇;
李治斌;
刘亚昕;
王光宇;
李光俊;
柏森
-
-
摘要:
放疗与手术、药物治疗等均为肿瘤的常见治疗方法,随着医用加速器设备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进步,全球多家医疗中心均在建设碳离子治疗装置。重离子在放疗方面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优势,与常规光子治疗相比,碳离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高,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对乏氧癌细胞杀伤力更强。碳离子治疗的精准性高度依赖治疗计划系统、束流扩展、运动管理及图像引导等方面的技术,目前这些相关技术仍需通过大量临床验证来改进。
-
-
郑莉萍;
毕帆;
石慧烽;
涂文勇
-
-
摘要:
目的:探讨舌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时射野选择的可行性与优劣性,比较舌癌术后单野双弧和双野双弧两种计划的射野设置方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例舌癌术后患者,由同一位物理师根据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勾画的临床靶区对患者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单野双弧和双野双弧VMAT计划,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脊髓最大量、喉、右腮腺和咽缩肌等危及器官(OAR)的平均受量、计划机器跳数(MU)和计划计算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单野双弧计划的D_(98)、D_(50)、D_(2)、D_(5)及D_(mean)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适形度(CI)均优于双野双弧计划,除D_(2)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55,t=-3.941,t=-3.935,t=-3.968,t=-4.274,t=3.82;P<0.05);单野双弧计划的脊髓最大量、喉、右腮腺和咽缩肌的平均受量均低于双野双弧计划,其中喉和咽缩肌两种计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7,t=-4.003;P<0.05);单野双弧计划的机器跳数和计划计算时间均低于双野双弧计划,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5,t=-13.568;P<0.05)。结论:单野双弧计划较双野双弧计划节省了计划计算时间和加速器跳数,单野双弧的设计方式更能发挥Monaco计划系统智能多叶准直器(MLC)的优势。
-
-
孟慧鹏;
孙小喆;
付娟;
段敬豪;
王克强;
赵前锋;
明鑫
-
-
摘要:
目的:研究McGill大学开发的蒙特卡罗治疗计划系统MMCTP(McGill Monte Carlo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用于临床剂量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采用RapidArc加速器治疗的40例患者,按照治疗部位分为头部组、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每组10例患者。通过Eclipse计划系统导出40例患者的治疗计划信息,并导入MMCTP,通过MMCTP调用EGSnrc程序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并计算得到新的剂量学结果。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物理剂量学参数及Gamma通过率。采用IBM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治疗计划系统的靶区剂量学参数中,除胸部组的D_(98)、D_(mean)和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分别为-3.947、-4.385和3.959,P0.05)。2种治疗计划系统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和Gamma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TP的剂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放疗剂量学的研究。
-
-
方诗杰;
程博;
任强;
潘茂云;
吴爱东;
徐榭;
裴曦
-
-
摘要:
目的:评估DeepPlan放疗计划系统患者计划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剂量算法准确性评估主要是针对YY 0775号和YY/T 0889号报告中的例题内容进行测量验证。临床病例验证是基于Pinnacle计划系统设计的前列腺肿瘤患者9例、胸部肿瘤患者13例和头颈部肿瘤患者5例,试验将各病例原计划优化的子野等信息直接导入DeepPlan进行重新剂量计算,比较不同计划系统得到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并用PTW VeriSoft软件对两组计算结果进行全空间剂量γ分析。结果:DeepPlan光子剂量算法通过了剂量计算准确性验证,YY 0775号报告中所有测试例题误差均在2%以内。YY/T 0889号报告中所有患者计划的γ通过率均在96.8%以上,复合野的γ通过率平均值为98.1%。在病例验证中,前列腺肿瘤病例的等中心层面2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7.6%,3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6.9%。胸部肿瘤病例的等中心层面2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8.7%,3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8.3%。头颈部肿瘤病例的中间层面2Dγ通过率为98.6%,3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8.8%。结论:通过模体实际测量和临床病例测试,验证了DeepPlan光子放疗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
冯维贵;
郭逸潇;
张利娟;
蔡宏懿;
杜文
-
-
摘要:
使用Varian Edge直线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设计的计划(NewPlan)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自动生成双中心添加射野的计划(AutoPlan),探讨二者剂量学差异,寻求更有益的治疗方式。根据加速器多叶光栅准直器的特点,回顾分析11例同步加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宫颈癌治疗计划,基于Eclipse 13.6.23版本的计划系统,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GraphPad prism 9.0软件绘制统计图,分析NewPlan与常规AutoPlan计划中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满足剂量学指标要求。高剂量区域PGTVnd的D_(98%)、D_(50%)、D_(mean)、靶区覆盖率(Target coverage,TC)和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有明显差异(p0.05);计划靶区PTV的D_(2%)、D_(98%)、D_(50%)、D_(mean)和HI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计划得知,NewPlan能够减少靶区内的冷点和热点,提高肿瘤区域的治疗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有利于提升疗效。基于Varian Edge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患者的NewPlan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
-
张雅芝;
郭立仪;
林杰民;
曾维鑫;
黄美雪;
朱光
-
-
摘要:
目的探讨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常规放疗计划系统在靶区剂量计算影响的研究.方法用已知的电子密度CIRS062模体,在64排CT上扫描两组CT图像电压分别为120KV及140KV,建立两组CT-相对电子密度曲线(computed tomography number-relative electron density,CT-RED)并进行分析.选择临床病例24例,乳腺癌、宫颈癌及骨转移各8例.每个临床病例分别用上述两种CT-RED曲线进行两次计划设计,计划设计的处方剂量及函数等参数保持一致,比较计划剂量计算的结果差异.结果CT-RED曲线的CT值均随着材料电子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子密度在0~1.117之间CT值差异非常小,电子密度在1.117及以上的区间,两条曲线CT值差异越来越大.在计划中乳腺癌、骨转移及宫颈癌患者PTV的Dmean及机器跳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在电子密度较大的骨转移靶区剂量差异较大,但统计学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用的CT扫描电压下对人体范围之内的电子密度常规计划靶区剂量并无显著影响的.
-
-
霍小东;
霍彬;
曹强;
王慧星;
王磊;
郑广钧;
王海涛;
王俊杰;
柴树德
-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及100%、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行标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标组和通用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3±12.4)和(60.0±12.8)min(t=-3.03,P<0.05).结论 使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可以精确地达到术前规划,行标模板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耐受度.
-
-
霍小东;
霍彬;
曹强;
王慧星;
王磊;
郑广钧;
王海涛;
王俊杰;
柴树德
-
-
摘要:
目的 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 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 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227.7±29.8)Gy,D90(130.8±13.6)、(134.8±12.8)Gy,D100(106.4±10.6)、(110.7±11.8)Gy,CI(0.75±0.06)、(0.74±0.04),EI(22.7±5.8)%、(24.3±4.8)%,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21.3±6.8)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39.5%和83.5%.结论 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
孔栋;
孔旭东;
惠琳;
魏贤顶;
赵于天;
杨波
-
-
摘要:
目的:基于蒙卡方法研究补偿膜下空腔对放疗计划系统计算浅层组织剂量的影响,为放疗定位及计划制定和评估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在Eclipse和XIO中分别构建上覆不含或含有不同大小空腔的1 cm厚水膜的30 cm×30 cm×30 cm水模体,上表面位于源轴距并垂直于射野中心轴,分别采用各向异性分析算法和超级迭加算法计算不同补偿膜时水模体中心轴和浅层x轴上剂量分布;用Geant4构建加速器模型和相同水模体及水膜,并计算相同位置剂量分布;以Geant4结果为基准评估空腔对Eclipse和XIO的影响.结果:补偿膜下有空腔时Eclipse和XIO会高估空腔下浅层剂量;空腔厚度不大于0.5 cm时,影响约2%,厚度增加影响迅速增加;空腔面积较小,Eclipse和XIO会高估对应区域剂量,随面积增加,对应区域所受影响减小,影响较大区域外移;空腔的影响主要在0.5 cm深度内,随深度增加影响迅速减小.结论:补偿膜下空腔会使Eclipse和XIO高估浅层剂量,定位时应将空腔厚度控制在0.5 cm以内,面积越小越好;空腔较大建议重新定位.
-
-
张伟军
- 《第七届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暨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Bethe-Block公式和利用蒙特卡罗方法SRIM2008程序模拟,得出特定能量范围(单核能量为0.01 MeV-500MeV)碳离子束在机体组织中的射程与此能量碳离子束在水中的射程的比值存在一定的比例系数关系(Ci),通过Origin8.0软件对此射程比例系数(Ci)和相应机体组织的CT值进行指数函数拟合,得出相关系数为r=0.999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函数和不同组织的CT值,将特定能量碳离子束在机体组织中的射程等效为水中的射程,进而计算入射碳离子的能量.本研究为CT技术用于碳离子治疗计划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
-
-
-
唐慧敏;
杨振;
曹瑛;
吕知平;
张子健;
杨晓喻;
刘归;
胡永梅
- 《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第三方治疗计划系统验证放疗计划精度的可行性.rn 方法:实验选取雷泰公司的Linatech计划系统作为第三方验证工具,首先验证导入导出过程中ROI体积的变化,研究基于已有的ROI体积评估设计实验.在确保ROI体积变化极其微小的情况下,进行计划验算.Linatech计划系统通过验算从Eclipse计划系统导入的TG-119模体和病例计划,与报告中模体的点剂量测量值(电离室Famer 2571进行点剂量测量)以及Eclipse计划系统中模体及病例的计算值比较,评估计划剂量的精确性.原计划与验算计划以距离偏差小于5mm且剂量偏差小于3%作为通过标准,采用PTW verisoft软件在中心层面进行γ通过率验证.rn 结果:在ROI体积评估中发现ROI体积改变极其微小,差异主要表现在小体积区域或者直角模型中.在TG-119几何模体验证中,原计划、验算计划与测量值基本一致.在病例计算中,原计划与验算计划在乳腺癌中的差异较小,而在鼻咽癌中的差异相对较大.在中心层面剂量的γ通过率评估中,所有病例的γ通过率均在90%以上.乳腺癌通过率相对较高,AAA原计划和Acuros XB原计划分别为95.6%和97.53%.鼻咽癌的为94.67%和96.83%.rn 结论:利用已有的他方治疗计划系统验证剂量的精确性方法可行,但一些功能仍需完善,差异的具体范围仍需数量较多的病例验算才能确定.
-
-
王忠文;
林治学;
宋歌;
贺蕾;
谭力
- 《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一维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具有很多优点;1).输入速度快;2).可靠性高;3).易用性好;4).性价比高等.目前条形码在社会各界早已普遍应用,但在医院的应用并不普及,而目前在医院所使用的条形码技术多是为每一患者打印多个不干胶粘贴的条形码标签,在患者的各种诊断及治疗材料上粘贴.这种方法与之前通过工作人员手工敲键盘的方式相比己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在操作过程中毕竟要工作人员手工粘贴条形码标签,而只要有手工操作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人为错误。并且粘贴标签后的患者资料不规整,不美观。笔者医院使用的治疗计划系统(TPS)有Varian公司的Eclipse和Philips公司的Pinnacle3 0针对这两种不同的TPS分别分析,并在其各自打印的治疗计划报告单中加入用来标识患者ID的条形码标识(此条形码只是患者ID号,患者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治疗计划系统和治疗网络系统中)。找到各自计划切入点,并利用其自身的系统去调用患者ID号在治疗计划单上的合适位置打印上患者ID的条形码。
-
-
蒋路帆;
刘博;
白相志;
周付根
- 《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术中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开展了这一项工作,而与其配套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制更是空白.本文描述了一个术中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功能需求,讨论其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分析术中放疗计划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准直器的位置摆放精确是放疗计划完好实施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双目立体视觉应用于术中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提出一种准直器摆位验证的方法.术前和术中患者器官可能会有形变或位置偏移,一般在术中是无法观测到这种形变或偏移,我们采集术中Freehand类型B超图像并进行三维重建,提出将术首CT图像和术中B超图像配准、融合的方法,对观测病人器官的变形有一定的意义.并探讨了VTK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三维显示中的应用,实现了一种更真实的三维交互方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