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层
油水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14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测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气体能源开发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等;油水层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丙山、杜建华、杨克兵等。
油水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146篇
占比:99.37%
总计:17254篇
油水层
-研究学者
- 张丙山
- 杜建华
- 杨克兵
- 刘欢
- 刘红梅
- 周明顺
- 张艳茹
- 高勇
- 任军民
- 候玉花
- 刘丽萍
- 刘其成
- 刘子云
- 刘蝶
- 包玲
- 卢大业
- 台怀忠
- 吴颖
- 周燕
- 姜维寨
- 孟庆峰
- 宋义民
- 崔洁
- 崔洁珺
- 康志勇
- 张新新
- 张方礼
- 张海娜
- 张海涛
- 张玉新
- 张秀峰
- 朱明
- 朱登明
- 李国利
- 李显路
- 李毅逵
- 李焕宝
- 李维民
- 李静
- 李顺明
- 李高仁
- 潘拓
- 王向公
- 田昌炳
- 石敏
- 程少芳
- 翟中喜
- 肖亮
- 肖华
- 胡婷婷
-
-
周燕;
高娜;
周亮;
阎招金
-
-
摘要:
莫西庄地区为低孔渗油气藏、储层岩性复杂,岩石骨架对测井信息影响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储层孔隙空间结构复杂,储层渗流特性差异大,孔、渗关系复杂,油、干界限难以确定。根据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及试油资料,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特征,结合试油资料,研究P1/2正态分布法等油水层判识方法,并确定三工河组储层解释标准。
-
-
-
孙敏
-
-
摘要: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比较困难,基于精细油层对比分析,采取动静结合分析法、微构造法、电性图版法,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可采储量,还能够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因此,该文主要对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
-
柳晓风
-
-
摘要: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水层的识别评价工作越来越困难,逐渐由宏观识别向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轻烃分析技术识别油水层量化的方法,该项技术建立多参数综合解释模板自动进行储层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对流体性质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为轻烃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借鉴.建立了油水层识别、评价的应用方法.
-
-
刘四新;
雷林林;
傅磊;
冉利民;
李建伟
-
-
摘要:
多频电磁波传播测井能够测量不同径向深度地层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区分油水层并对复杂储集层作出评价.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模拟了谐振腔式天线,并设计了极板式双发-八收的包含4个工作频率(20 MHz、100 MHz、500 MHz,1.0 GHz)的电磁波测井探头.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模拟单频信号和脉冲信号在地层中的传播特征.初步研究表明,设计的仪器探头能够探测井周地层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
-
-
侯立云
-
-
摘要:
针对测井目的及地层特征,使用测前设计软件,模拟地层T2谱形态,优选最佳观测模式,实现对地层孔隙中油、气、水各相流体的有效检测和识别.
-
-
王津
-
-
摘要:
为了研究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石油地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效果,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阐述了荧光显微图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基础和发展历程,归纳了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在识别油水层、评价水淹层、剩余油观察及判断泥岩、油页岩进水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1)区分油水层,实现了储层的精细评价,有利于确定油层的开发方案;(2)准确判断油层水淹状况及确定剩余油分布,对于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对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来判断泥岩、油页岩是否进水,为油田开发过程评价套损提供信息.
-
-
杨克兵;
袁晓红;
刘明波;
吴拥军;
成飞
-
-
摘要:
通过对多口井阵列感应测井曲线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同一油水系统下水层电阻率曲线的特点,纯水层深探测电阻率与浅探测电阻率的比值基本为一常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仅依靠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对储层含水程度进行判别的方法,即电阻率比值法.该方法能对储层含水程度进行计算,用计算结果对油水层进行识别评价.该方法没有了经验参数带来的误差和岩性、电性区别带来的影响,能够对单井剖面进行快速有效的油水层评价,在勘探新区及低阻油层发育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
-
李芳;
邹筱春
- 《首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鉴于油质中姥鲛烷、植烷(Pr、Ph)结构组分稳定,于油水混相中不宜氧化的特征,在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应用中利用Pr、Ph质量百分数、图形以及其他特征,结合常规录井方法,研究储层中不同流体的表征规律,为录井油气层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已在多口井得到运用,效果良好.rn 近年来,江汉油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评价区块越来越受微幅度构造、断层、岩性等因素的影响,油水分布更加复杂,仅靠测井资料已不能满足流体识别的需要。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因具有直接分析储层样品所含流体的特征,对判断油水层有较好效果。通过在江汉油田部分区域应用,逐渐摸索出利用Pr(姥鲛烷).Ph(植烷)的质量百分数、图形以及其他特征,判断油水层的方法。该方法多口井应用效果显著,为录井油气层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
-
赵宏波
- 《第二届气体能源开发技术国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轻烃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系列之一,随着应用实践范围的逐步扩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该项技术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甲乙方的重视,而如何有效提高其解释评价符合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庆油田自2006年应用轻烃录井技术以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与研究,优选确定了适合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储集层定性评价的特征参数和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水溶指数(Bz/CYC6)和降解指数(nC7/MCYC6)的分析,结合多口井不同储集层试油结论的统计对比,形成了用两指数交会进行储集层轻烃录井定量解释评价的图板.实例分析表明,定性、定量解释结果准确、可靠,效果较好.
-
-
-
张艳丽;
陈敬;
曹志锋;
蔺敬旗;
刘洁梨;
赵洁
- 《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低渗砂砾岩储层具有类型复杂多样、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加大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储层和流体性质的难度.针对研究区储层的特征,在研究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测井信息建立了岩性识别图版;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刻度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了储层参数、孔渗饱模型,建立了快速识别储层及划分油水层的判断标准.
-
-
王广杰
- 《第四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A区块在投产过程中产液含水较高,个别井电性显示较好但含水达到100%,储层油水复杂,需要提高油水解释的精度,指导后期开发和治理措施。在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投产资料总结典型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并对影响该区块流体识别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含泥、含钙储层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电阻率的校正研究,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图版,从而提高了油水层识别的精度,应用图版收到了控水增油的良好效果。
-
-
王伟东;
柯式镇;
李君建;
孙旭;
张兴文;
张雷洁
-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电阻率油层或高电阻率水层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地层的介电特性来区分油水层,而不能仅用电阻率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深入认识地层岩石的介电特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在实验室研究条件下,通过采用带屏蔽罩的平行板电容法,对特定区域的岩心,分别饱和不同矿化度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对其在射频段20MHz-270MHz频率范围内进行介电常数的扫频测量,研究其频散特性,进而考察矿化度、频率、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对介电常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