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生灌木

沙生灌木

沙生灌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轻工业、手工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413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新世纪初我国木材工业发展问题研讨会等;沙生灌木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喜明、安珍、张宁等。

沙生灌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413 占比:99.76%

总计:34496篇

沙生灌木—发文趋势图

沙生灌木

-研究学者

  • 王喜明
  • 安珍
  • 张宁
  • 郝兴玉
  • 高志悦
  • 刘金南
  • 李清河
  • 刘志刚
  • 周宏平
  • 许冬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项乐; 蒙仲举; 丁茹; 张吉树
    • 摘要: 青贮饲料的pH值和有机酸含量能够直观地反映青贮饲料的品质,是衡量青贮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北沙柳、柠条锦鸡儿、杨柴+花棒、甘草为对象,通过添加0.2‰乳酸菌、1.0‰纤维素酶、3.0%DM糖蜜和0.5‰青贮专用复合酶对青贮饲料pH值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方法均使青贮pH值降低,其中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和糖蜜制剂后北沙柳、柠条锦鸡儿青贮效果明显,杨柴+花棒、甘草青贮效果不明显。(2)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和糖蜜制剂后北沙柳pH值较对照组分别降低0.97(P<0.05)、0.51(P<0.05),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7.03 mg·g^(-1)、7.64 mg·g^(-1),乙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43 mg·g^(-1)、1.11 mg·g^(-1)。(3)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和糖蜜制剂后柠条锦鸡儿pH值较对照组分别降低0.68(P<0.05)、0.51(P<0.05),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74.22 mg·g^(-1)(P<0.05)、74.92 mg·g^(-1)(P<0.05),乙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64 mg·g^(-1)、4.35 mg·g^(-1)。
    • 曹恭祥; 刘新前; 季蒙; 韩小雄; 杨跃文; 史爱君
    • 摘要: 探讨沙区适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适应性,为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以9种沙区适生灌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控水梯度,测定供试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响应特征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9种灌木总光合速率(Pn)对太阳辐射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即受干旱胁迫时光响应曲线显著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9种灌木Pn下降幅度为33.7% ~69.2%,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m(μmol·m-2·s-1)柽柳(10.53)、沙木蓼(10.44)、沙柳(9.74)适应性较强;重度干旱胁迫时,Pn下降幅度为75.4% ~87.9%,其中Pm(μmol·m-2·s-1)沙柳(4.35)、小叶锦鸡儿(4.11)、中间锦鸡儿(3.91)适应性较强.由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变化来看,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黄柳、沙柳通过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来适应干旱;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对弱光的利用较为稳定,表现出对干旱的长期适应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表现为柽柳、黄柳、小叶锦鸡儿受光抑制影响较大,沙木蓼、互叶醉鱼草、蒙古莸受光抑制影响较小.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造林时,沙柳、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为首选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等应避开严重干旱区域或季节,同时避免过强光照.
    • 吴雪琴; 解云虎; 刘晓茜; 丁婧; 海春兴
    • 摘要: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沙漠和绿洲相互转化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带,如何选择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沙生灌木是从事沙漠和绿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内沙蒿、白刺、梭梭和花棒4种典型沙生灌木林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1)4种灌木林下表土沉积物组成均以中沙为主;林下沉积物粒级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表现为沙蒿和白刺相同,梭梭和花棒相同.2)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范围为1.39Φ ~ 1.88Φ,白刺林下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从根部到外围无明显变化,与其他3种灌木相比颗粒变细;白刺林下沉积物分选性为中等,其他3种灌木林下沉积物分选性为较好;偏度均为负偏;峰度均为中等峰.3)细颗粒在沙蒿林下西南方向、白刺林下西北方向、梭梭林下东南方向、花棒林下东北方向累积.4)沉积物粒度在4种灌木西南100 cm处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西北100 cm处与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白刺作为过渡带内主要沙生灌木,其固沙和保土能力高于其他沙生灌木,且灌丛生长属集中连片簇生,防护范围较其他沙生灌木大.
    • 刘铁山; 燕世忠; 苏雅拉巴雅尔; 高孝威; 李梓豪; 王晓江
    • 摘要: 采用全株挖掘法对苗圃地蒙古莸、小叶锦鸡儿、杨柴和紫穗槐的1a生实生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4种灌木根系形态与数量特征,以期揭示在同一沙地生境下4种灌木的生态适应性.结果 表明:紫穗槐Ⅰ级侧根直径1.45 mm、长度14.24 cm,Ⅱ级侧根直径0.72 mm、长度11.16 cm,4种灌木中最大,蒙古莸、杨柴次之,小叶锦鸡儿最小;小叶锦鸡儿侧根总数最大,每株平均可达24根.紫穗槐和蒙古莸Ⅰ、Ⅱ级侧根总数差异显著(PⅠ级侧根>Ⅱ级侧根,不同灌木根系同级根生物量之间差异显著.
    • 董雪; 郝玉光; 辛智鸣; 段瑞兵; 李新乐; 刘芳
    • 摘要: 该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半流动沙地4种典型灌木(小叶锦鸡儿、东北木蓼、黄柳、差巴嘎蒿)灌丛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木类型各土层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阐明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灌木类型组成的植被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与反馈能力,为沙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4种典型植物灌丛下0~80 cm土层SOC、TN、TP平均含量分别在0.90~2.18 g/kg、o.19~0.32g/kg、o.27~0.32 g/kg之间,其中东北木蓼灌丛下0~80 cm土壤SOC、TN、TP平均含量最高,且土壤SOC、TN含量与小叶锦鸡儿的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灌丛;土壤TP平均含量在不同灌木类型间均不显著.(2)4种植物灌丛下土壤SOC、TN、TP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表层(0~10 cm)土层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P<0.05),同一灌丛0~10 cm土层与其他各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间的差异减弱.(3)各灌木类型下的土壤SOC、TN呈“倒金字塔”的分布模式,但TP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相对不明显,呈“圆柱体”的分布模式.(4)小叶锦鸡儿下各土层C∶N、C∶P平均比值最高,其次是东北木蓼、黄柳,差巴嘎蒿最低;C∶N、C∶P、N∶P的比值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不同灌木类型之间的差异也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其中各灌丛下土壤C:P随着土壤深度呈急剧减小趋势,且土壤C∶P、N∶P垂直递减的速率比C∶N快.(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TN、TP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N、C∶P比值主要受土壤SOC含量的影响,N:P比值主要受到土壤SOC、TN含量的影响,C∶P比值对土壤C∶N、N∶P比值影响显著.研究发现,不同灌木对半流动沙地的土壤质量的改善修复作用差异显著,且东北木蓼和小叶锦鸡儿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更加明显.
    • 魏亚娟; 汪季; 党晓宏; 王瑞东; 通旭芳
    • 摘要: 平茬是沙生灌木抚育更新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综述了平茬技术要点及其平茬对沙生灌木生长状况、林间生境、生理特征和病虫害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多控制因素(平茬时间、留茬高度、平茬周期和平茬方式等)结合进行长期深入研究,以确定沙生灌木最佳的平茬方案,从而为荒漠治理和风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 胡建鹏; 邢东; 姚利宏
    • 摘要: Sandy shrubs are abundant biomass resources in the arid and semi -arid areas of western China.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andy shrub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fine forest chemical materials such as nano-cellulose,activated carbon,liquefaction products of wood and biomass carbon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related fields was proposed.%沙生灌木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沙生灌木资源在纳米纤维素材料、活性炭材料、木质资源液化产物以及生物质炭等精细林产化工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金红宇; 徐文娣; 陈国雄
    • 摘要: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h.Et Mey.),又名细枝岩黄耆,沙漠中豆科大灌木,固沙先锋植物,种子可食,嫩枝叶是优良饲草,对沙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理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花棒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机理,为其固沙造林和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花棒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种子萌发方面,探明了果荚对“部分休眠”的物理限制作用、萌发所需环境条件、飞播及育苗的最佳时间;在生长发育发面,揭示了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策略、根际微生物及根瘤菌的促生作用;在耐逆性方面,发现了耐风蚀沙埋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C4途径生化亚型、耐旱光合生理及水分关系;在固沙造林方面,根据其生理生态学基础,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和适宜密度,建立了固沙造林的成功案例.然而,花棒造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耐盐性不够强、有病虫危害、易烂根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生理机制和遗传育种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耐盐抗病虫害品种.花棒生理生态学进一步研究:比较不同沙区花棒的代谢组、转录组、基因组等组学特征,结合地理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揭示花棒在我国沙漠的进化历程.此外,花棒在沙区畜牧业、城镇园林绿化、食品与食用油等方面的开发利用研究亦具有广阔前景.
    • 展尧
    • 摘要: 在之前热播的院线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一位来自库布齐沙漠腹地,中国西北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的"花房姑娘"备受关注。这位在艰苦沙漠戈壁中盛开的美丽少女正是亿利人深耕库布齐沙漠30年的缩影。在30年的坚守与创新中,亿利人将荒芜贫瘠的沙漠"变废为宝",培育出了千亿产值的富饶绿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