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文艺
江门文艺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15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专利文献81篇;相关期刊10种,包括中国工人、创作评谭等;
江门文艺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继贤、江文、吴迪安等。
江门文艺
-研究学者
- 谢继贤
- 江文
- 吴迪安
- 王建荣
- 肖东
- 魏德勇
- 何一飞
- 华崛
- 张建卫
- 徐友明
- 李英栋
- 熊正红
- 王宁
- 王春阳
- 王进明
- 程厚云
- 舟子
- 苏春燕
- 苗善柳
- 薛旭昌
- 龙喜场
- 乐加和
- 余伟农
- 傅友福
- 冯园园
- 冯秋玲
- 冯艺儒
- 冰明
- 刘佳莉
- 刘光画
- 刘庆方
- 刘林
- 刘艺丁
- 刘齐峰
- 卫华
- 卫鸦
- 叶国强
- 吴东
- 吴开展
- 周刚
- 周天平
- 周家兵
- 周崇贤
- 唐文胜
- 唐诗
- 孔小彬
- 宋世安
- 宋之宜
- 小秦
- 小雷
-
-
郁勤
-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东南沿海产生了“打工”热,并催生了“打工文学”浪潮和一大批主要刊发“打工文学”的期刊.作为该浪潮中的重要刊物之一,《江门文艺》的生产传播呈现出鲜明的通俗性、大众性、包容性.考察其办刊面貌和特色,可以审视在“打工文学”浪潮下中国文艺期刊的成就和得失.
-
-
周崇贤
-
-
摘要:
佛山与打工文学对打工文学来讲,佛山无疑是一个奇怪的地方。首先是《佛山文艺》,一本地级市的文学杂志,居然在月发行量上创造过百万奇迹。虽说俗世的烙铁在它额头上烫了一个"通俗文学"的标记,但这丝毫不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读者,争相为它掏钱买单(请注意,这些读者中,很大部分并非打工者),于是,《佛山文艺》成了打工文学的开山鼻祖,后来,又成了打工文学作者心中的圣地。
-
-
胡宏梅
-
-
摘要:
麦秸,原名陈向炜,1978年生,陕西富平人。浙江省作协会员。有诗作发表于《星星诗刊》《天涯》《工人日报》等报刊。曾获新工人杯文化艺术大奖赛诗歌优秀奖,诗集《给我一个地址》获第二届益民文学奖。最近读到了他的诗集《给我一个地址》,于是在网络上有了交流。
-
-
-
-
摘要:
《江门文艺(打工·生活)》停刊近期,月发行量曾达到30万册的老牌打工文学杂志《江门文艺(打工·生活)》宣告停刊,江门文艺杂志社社长尹继红在最后一期卷首语中深情地写道:"从2013年1月刊开始,在期刊市场上将再也见不到我们曾经熟悉的《江门文艺(打工·生活)》杂志的新一期出现了。"
-
-
-
-
徐友明
-
-
摘要:
正他叫张建卫,岁数并不大,只因他老成,所以我们都称呼他老张。老张和我认识在江门文艺QQ群三,那个时候他做管理员。刚进去的时候便能与他聊得很投缘,后来我们在网上互相修改文章,说说心事。他来广东深圳后,也喊我到这边来。一个寒雨寂寥的日子,在深圳布吉大芬油画村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火鸡"(他笔名叫火凤凰,我常常开玩
-
-
-
-
摘要:
正@美洋洋:看新闻知道一名年仅24岁的女网店主因为连续通宵熬夜,在睡梦中去世了。有知情网友还透露,女店主已经订婚了。真可惜啊!虽然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行业都存在过劳,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朋友们,大家都要爱惜身体啊!@悠悠妈:在珠江台看到一则广
-
-
雪月
-
-
摘要:
正2006年2月18日,江门文艺杂志社办公地点从港口路102号二楼迁至东华一路35号康华大厦四楼。在我的四箱随迁物品中,其中一箱特别沉重,尤其珍贵。我用黑色箱头笔郑重地在上面写上两个大大的字:信件。这是我自从
-
-
韩加宽
-
-
摘要:
正年底时,家乡的天异常地冷。我在家无所事事地耗着,心里倍感无聊,就随邻村的邹志去了趟浙江,却没在浙江找到工作,又直接去了上海,再转车去了苏州。我去苏州投奔老乡小潘,我还在浙江的时候就给小潘打了电话。小潘说:你怎么快过年了还出来?我说在家呆不住了,你那里还要不要人。小潘说你直接过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