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利用效率

氮利用效率

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0587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植物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论坛、首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分会筹备大会等;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屠乃美、易镇邪、吴永升等。

氮利用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5877 占比:99.97%

总计:405999篇

氮利用效率—发文趋势图

氮利用效率

-研究学者

  • 屠乃美
  • 易镇邪
  • 吴永升
  • 张国平
  • 刘宗华
  • 吴小京
  • 张小平
  • 张锡洲
  • 徐开未
  • 李廷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灿; 刘光明; 戴其根; 许轲; 高辉; 霍中洋
    • 摘要: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粮食安全更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过去50多年间,氮肥的使用虽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优化氮肥最佳用量、培育优质稻米是目前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目前我国氮肥使用情况、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氮代谢生理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 梁悦; 齐芙蓉; 宋海英; 陈波浪; 刘美娟; 唐雪霞; 侯天钰
    • 摘要: 【目的】分析棉花生育前期氮素吸收分配与氮效率将有助于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和追施的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方法】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8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供氮水平(0、7.5、10、15、17.5、30 mmol/L,分别以N_(0)、N_(7.5)、N_(10)、N_(15)、N_(17.5)、N_(30)表示),培育43 d后将其收获。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等指标。【结果】棉花幼苗各干物质量、单株氮含量、地上部分氮含量、氮积累量、氮吸收效率以及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均随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氮水平在17.5 mmol/L时显著增加了根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降低了棉花根冠比。17.5 mmol/L的氮水平显著提高了棉花地上部分氮含量、单株氮含量、积累量和吸收效率以及磷和钾积累量,但降低了氮的利用效率。新陆早48号各测定指标显著高于新陆早45号。【结论】营养液中有助于棉苗各生长指标增长的氮素浓度为17.5 mmol/L。适合机采的Ⅰ式果枝新陆早48号较不适合机采的Ⅱ式果枝新陆早45号长势更强。
    • 远月丽; 易媛媛; 战勇; 陈李淼; 袁松丽; 黄毅; 肖之源; 张婵娟; 周新安
    • 摘要: 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是大豆高产育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78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水培养法,分析正常氮(氮浓度为7.5 mmol/L)和低氮(氮浓度为0.75 mmol/L)条件下大豆生物量和耐低氮指数。根据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耐低氮胁迫指数初步筛选出3份耐低氮材料(2011-X-559、2011-X-618、2011-X-639)、3份低氮敏感材料(2011-X-472、2011-X-531、2011-X-547)和2份中间型材料(吉育86、东农53)。进一步复筛测定8份大豆种质材料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氮含量和根系形态构型等17个氮利用相关指标,通过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总干重、整株氮含量、整株总氮、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6个指标可作为大豆苗期耐低氮评价关键指标,并依此鉴定出耐低氮材料2011-X-618和低氮敏感材料2011-X-531。本研究为大豆耐低氮机制解析和氮高效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和理论指导。
    • 纪鸿飞; 廖思寒; 袁荣; 聂堂哲
    • 摘要: 为探究雨养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绿豆各生长指标影响情况,本文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氮肥施用量水平0kg·hm^(-2)、40kg·hm^(-2)、80kg·hm^(-2)、120kg·hm^(-2),探究绿豆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生育期性状、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绿豆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68.10g。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产量最高,其产量为1293.61kg·hm^(-2)。除了荚长和单荚粒数外,其它产量构成要素均受氮肥显著影响,且在40kg·hm^(-2)处理时数值最高。各生育期绿豆茎粗的最大值均在氮肥施用量40kg·hm^(-2)时出现。不同施氮处理对分枝与花荚分化期、花荚期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在灌浆期、成熟期时氮肥施用量80kg·hm^(-2)时株高数值最大。适当的施用氮肥会对绿豆生长起促进作用。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
    • 陆佳; 邓丹; 李雪; 夏于茸; 贾俊状; 王弢; 胡小康
    • 摘要: 目的:探讨2个玉米品种在洱海流域的适宜播期,为区域玉米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田间实验,以“先玉335”和“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播期处理。结果:2个品种产量最高的均为6月播种的处理,其中“先玉335”的产量为16580 kg/hm^(2),“郑单958”的产量为15706 kg/hm^(2),二者的产量均高于当前洱海流域其他玉米品种。将播期推迟至7月,“先玉335”产量下降36.4%,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下降52.1%和46.4%。播期对“郑单958”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引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并在6月播种,有助于提升研究区域玉米产量,同时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从减少氮肥投入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角度,“先玉335”是更好的选择。
    • 崔云玲; 张立勤
    • 摘要: 【目的】探明新型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减量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CK)和当地常规施氮(CFN)为对照,研究等氮量SODm氮(SODmN)、SODm氮减量10%(SODmN-10%)、 SODm氮减量15%(SODmN-15%)、 SODm氮减量20%(SODmN-20%)和SODm氮减量25%(SODmN-25%)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FN处理相比,当SODmN施用量减少15%并继续降低时,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SODmN-15%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相对较高,玉米产量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玉米最高产量对应的施氮量为313 kg/hm~2,最高纯收益所对应的施氮量为292 kg/hm~2。氮素的吸收总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收获指数、氮素平衡和氮利用效率(SODmN-25%除外)均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施肥量较高,用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后出现明显的氮过量,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加大,春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氮减量超过常规施氮量的20%时产量开始下降,但氮减量25%以内对玉米的产量并没有造成明显影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可实现减少氮用量20%的目标,此时产量效益最大化,且氮的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
    • 崔云玲; 张立勤
    • 摘要: [目的]探明新型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减量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CK)和当地常规施氮(CFN)为对照,研究等氮量SODm氮(SODmN)、SODm氮减量10%(SODmN-10%)、SODm氮减量15% (SODmN-15%)、SODm氮减量20% (SODmN-20%)和SODm氮减量25% (SODmN-25%)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FN处理相比,当SODmN施用量减少15%并继续降低时,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SODmN-15%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相对较高,玉米产量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玉米最高产量对应的施氮量为313 kg/hm2,最高纯收益所对应的施氮量为292 kg/hm2.氮素的吸收总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收获指数、氮素平衡和氮利用效率(SODmN-25%除外)均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施肥量较高,用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后出现明显的氮过量,随着氮减量程度的加大,春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氮减量超过常规施氮量的20%时产量开始下降,但氮减量25%以内对玉米的产量并没有造成明显影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SODm尿素氮替代普通尿素氮,可实现减少氮用量20%的目标,此时产量效益最大化,且氮的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
    • 史秋哲; 朱学强; 杨艳霞; 韩燕来; 王祎
    • 摘要: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有机复合肥类、复合尿素类、控失肥类、生物肥类和功能肥类等9种新型肥料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复合肥作为对照,通过设置正常施氮(210 kg/hm2)和减氮20%(168 kg/hm2)处理进行砂姜黑土夏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施氮水平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复合肥、聚谷氨酸尿素和多功能复合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5.52%、7.52%和6.41%;在减氮20%施氮量下,除了控失尿素,其他8种新型肥料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为3.09%~11.35%,其中腐植酸复合肥、聚谷氨酸尿素和多功能复合肥在减氮条件下分别增产11.35%、10.54%和11.07%,并且与正常施氮条件下的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正常施氮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复合肥、聚谷氨酸尿素和多功能复合肥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5.30%、7.31%和6.19%)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33.44%、45.92%和39.04%).
    • 周洲(摘译)
    • 摘要: cqvip: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603),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冷凉气候下盆栽黑皮诺葡萄藤的氮利用效率、分配和储存。在冷凉气候的葡萄酒产区,施氮肥以促进氮利用效率(NUE)的最佳时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 曹丹; 王世震; 韩梅
    • 摘要: 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氨基酸聚合物,具有肥料增效剂和缓释剂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水培"南林895杨"幼苗设置不同浓度氮和PASP共12个梯度处理,探讨PASP在木本植物杨树中的增效作用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氮供应不足时,营养液中添加一定的PASP促进了杨树幼苗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和氮的利用效率的增加,降低了杨树幼苗根冠比和硝态氮含量。而在高氮条件下施加PASP效果不显著甚至会加重高氮胁迫,抑制植物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ASP可以用作杨树的肥料增效剂,添加适量PASP有望在实际生产中促进低氮条件生长的杨树生物量的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