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带

氧化带

氧化带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63537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2015年会暨第14次全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热害冲击地压控制学术大会等;氧化带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章月、秦明宽、何中波等。

氧化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3537 占比:99.98%

总计:763705篇

氧化带—发文趋势图

氧化带

-研究学者

  • 刘章月
  • 秦明宽
  • 何中波
  • 秦克章
  • 郭强
  • 黄少华
  • 李西得
  • 滕云
  • 许强
  • 许英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亚雄; 吕永华; 康世虎; 苗爱生
    • 摘要: 近些年,在乌兰察布坳陷北西缘地区赛汉组下段中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信息,铀矿化与氧化带的发育密切相关。文章以岩心、地质露头观测和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类型、氧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该区不同的氧化带类型、空间展布及其与铀矿化之间的成因关系,划分了同沉积叠加后期改造泥岩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两种铀矿化类型,探讨并总结了研究区氧化带空间发育特征与铀矿化的分布规律,对今后在该区进行铀矿找矿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王玉怀; 屈艳阳; 董佳瑶
    • 摘要: 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红树梁煤矿6102综放面采空区注氮数值模型,研究了未注氮以及不同注氮量条件下采空区氧化带的变化规律,得出合理的注氮位置和注氮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氮量的增大,进风侧氧化带的变化不大;回风侧氧化带则有所前移,其氧化带宽度减小且缩短程度降低;采空区中部的氧化带与窒息带交界处有所前移,并且其氧化带的范围减小。通过分析可知,最佳注氮位置在采空区氧化带之内,即在进风侧距离工作面75 m处,最佳注氮量为500 m^(3)/h。
    • 杨黎; 郑万成; 赵波; 陈朋磊
    • 摘要: 相邻工作面开采会导致复杂的漏风情况,浮煤易自燃,增大防火工作的难度。为明确相邻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及确定最佳注氮防灭火参数,以贵州某矿4244工作面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应用Fluent流场分析软件,模拟研究不同注氮方案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模拟相吻合,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当注氮位置为X=50 m,注氮流量为100 m^(3)/h时,采空区进、回风巷侧氧化带宽度分别为7 m和38 m,能明显减少本采空区氧化带面积,且能防止氧化带距工作面太近;此工作面进风侧注氮对相邻采空区氧化带影响范围较小,这要求在回采过程中需要对煤柱进行加固,降低孔隙率,控制漏风,减少氧气进入相邻采空区,降低煤自燃风险。模拟结果为相邻采空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的理论指导。
    • 王宁; 邵嗣华; 李作泉; 权继业; 秦逢缘; 王伊阔
    • 摘要: 为使“两进一回”通风系统应用效果最佳,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基于理论分析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依托魏家地煤矿北1103工作面工程背景,针对第2进风巷不同布设位置、两进风巷风量配比、进风侧封堵墙宽度及工作面推进距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及氧化带范围。结果表明:第2进风巷位置对采空区氧化带范围影响较大,当通防巷位于进风巷右侧0.618D(D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位置时,最大氧化带宽度为23 m;通过改变两进风巷风量配比可减小氧气影响区域,改变采空区氧化带范围;进风巷一侧封堵墙的存在可一定程度抑制采空区漏风,但存在最佳封堵范围;随工作面推进,120 m后采空区氧化带范围整体趋于稳定。
    • 赵玉玲
    • 摘要: 为掌握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在工作面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内可燃气体进行了监测.基于监测结果,得出采空区进风巷侧、中部、回风巷侧的散热带、氧化带、窒息带的范围,通过对监测数据用软件处理,得出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主要为采空区回风侧16 m~59 m的范围,中部20 m~51 m的范围.基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分析结果,确定对采空区采用黄泥灌浆+喷洒阻化剂+自燃危险区灌注高效阻化泡沫相结合的防灭火措施,保障采空区的安全.
    • 张浩浩
    • 摘要: 为有效防止97306工作面采空区出现遗煤自燃现象,采用现场实测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分析,基于分析确定采空区进风侧和回风侧氧化自燃带的范围分别为115.63~378.52 m和81.26~325.67 m,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特征,设计采空区防灭火方案为监测监控+汽化阻雾+封闭注氮相结合,并在防灭火方案实施后进行采空区气体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防灭火方案实施后,采空区内CO和O2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 贾男
    • 摘要: 针对酸刺沟煤矿U+L通风条件下漏风复杂且上隅角O2体积分数偏低、有害气体体积分数偏高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对采空区漏风规律及气体体积分数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新式密闭封堵措施.结果表明:采空区联络巷密闭漏风导致相邻采空区有害气体通过密闭裂隙漏入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且受回采工作面遗煤氧化及原煤CO2解吸影响,回风隅角O2体积分数偏低,CO2和N2体积分数偏高;回风隅角O2体积分数与联络巷密闭距工作面距离成正比,CO2和N2体积分数与联络巷密闭距工作面距离成反比;采取密闭封堵措施后,上隅角CO2体积分数降到0.25%以下,O2体积分数提高到16%以上;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得到的采空区"三带"范围基本一致,氧化带范围为7~110 m,确定采煤机割煤速度不得小于2.13 m/d.
    • 周旋旋; 张修峰
    • 摘要: 底抽巷导致上覆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增加了采空区煤自燃危险性.通过示踪气体测试工作面漏风通道,确定了漏风通道的分布规律,其中底抽巷为主要外部漏风源,采空区为主要漏风汇.对封堵漏风通道前后的采空区煤自燃"三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部漏风使采空区形成局部高氧区;封堵后,局部高氧区消失,漏风带和氧化带范围也显著减小.
    • 苗永奇
    • 摘要: 潞宁煤业侏2煤为Ⅱ级自燃煤层,为保证22116综放工作面撤架期间的稳定,采用氧气体积分数法划分了采空区自燃的"三带",防灭火的重点为停采线后方170 m范围内的散热带和氧化带.通过采取以采空区封闭、两巷注浆和采空区持续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措施,22116工作面支架回撤期间,未监测到采空区遗煤的自然发火征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撤.
    • 吴逍
    • 摘要: 为防止2-118C工作面采空区出现自燃现象,通过分析注氮防灭火技术原理和注氮工艺流程,得出注氮方案设计时相关参数的设计原则,进一步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采空区注氮口位置及注氮流量合理数值的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确定,设置注氮口为滞后工作面50 m,注氮流量为2000 m3/h,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注氮方案实施后,采空区内的CO浓度基本稳定在0.0052%,回采期间无采空区自燃现象出现,注氮防灭火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