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专利文献589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江汉学术、文学教育、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等; 民间写作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航、周建江、王家新等。

民间写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15.74%

专利文献>

论文:589 占比:84.26%

总计:699篇

民间写作—发文趋势图

民间写作

-研究学者

  • 周航
  • 周建江
  • 王家新
  • 罗振亚
  • 何方丽
  • 叶飞龙
  • 向天渊
  • 宋学清
  • 张清华
  • 张立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吉玮琳
    • 摘要: 国统区文学的写作向来被视为是宏大叙事的一种典范,它的书写与社会情势、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纯文学、严肃文学的创作层出不穷,但除此之外实际上在国统区内部还涌动着一股民间化的潮流,它更直接的服务于救亡宣传的政治目的。而目前学界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应当给予这种民间化创作以一定的关注与重视,以期对国统区文学的创作有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认识。
    • 李薇
    • 摘要: 一“民间”书写是莫言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研究者大多强调的是作者长期以来的乡土生活经历:“评论界提到民间语言、民间写作、民间立场,我是一直在坚持着它,让它更纯粹。”①然而事实上,当代文坛从不缺关注“民间”现实、书写“民间”气象的作家,莫言的“民间”书写之所以能够在缤纷万象的当代文学景观中独树一帜,很大程度在于其浓郁的魔幻风格和另类的神秘气质,正如阿城所说,“莫言也是山东人,说和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在他的家乡高密,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③。
    • 陈培浩
    • 摘要: “民间”在20世纪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但“民间”并非自在自呈的对象,而是多种话语力量博弈和争夺的场域。现代话语在自我建构过程中不断借壳于“民间”,因此,“民间”实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在现代话语假借挪用“民间”的过程中,“民间”被建构为学科领域(民俗学、民间文学)、新诗资源(歌谣作为新诗形式资源)、文学史分析框架(“民间的隐形结构”等)和一种诗学价值(“民间写作”)。“民间”逐步脱离其实体性,而转变成一种本质化的价值。无论是五四时代胡适、俞平伯、周作人、刘半农等人,还是1990年代的“民间写作”,一种借助“透视法论证”“拟写与对冲”及“过滤与提纯”策略的独断性批评大行其道。重审20世纪这段“民间”话语史,意在反思文学批评的排他性,呼唤一种反思进化论思维,兼容多元价值的批评伦理。
    • 陈培浩
    • 摘要: "民间"在20世纪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但"民间"并非自在自呈的对象,而是多种话语力量博弈和争夺的场域.现代话语在自我建构过程中不断借壳于"民间",因此,"民间"实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在现代话语假借挪用"民间"的过程中,"民间"被建构为学科领域(民俗学、民间文学)、新诗资源(歌谣作为新诗形式资源)、文学史分析框架("民间的隐形结构"等)和一种诗学价值("民间写作")."民间"逐步脱离其实体性,而转变成一种本质化的价值.无论是五四时代胡适、俞平伯、周作人、刘半农等人,还是1990年代的"民间写作",一种借助"透视法论证""拟写与对冲"及"过滤与提纯"策略的独断性批评大行其道.重审20世纪这段"民间"话语史,意在反思文学批评的排他性,呼唤一种反思进化论思维,兼容多元价值的批评伦理.
    • 曹蓓蓓
    • 摘要: 昭君是汉朝的和亲公主,她在匈奴不仅是逝去的历史人物,还是人民崇拜的对象,更是意义深远的文化符号。 官方主要通过文字记忆,而民间将承载记忆的媒介分为民间传说、有历史记忆的纪念空间和表演的戏曲三种,这三种媒介记忆贯穿昭君的一生,昭君从出生到死亡都带有神化色彩。 文章基于三种媒介对昭君的记忆内容,分析昭君背后的价值取向,通过观察昭君传说在民间的变迁过程,发现传说最稳定的基本情节,都是“大传统”给予的,也就是说,主流叙事框架与地方叙事框架是互文的。
    • 王德领
    • 摘要: 初读布非步的诗歌,我颇感惊讶。这些年汉语诗歌越来越口语化、口水化,布非步的诗让我看到与当前诗歌不同的质地。她的诗与目下流行的故作高深的诗歌以及所谓的口语诗不同,格调不俗,既有着女性诗歌细腻的肌理,又有形而上的智性,在处理理智与情感方面,气象不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诗里,有着大量的异域场景,外国文学里的地名、人物频频出现在诗句中,给人以强烈的异域感。这样的写法,容易被贴上知识分子写作的标签。自90年代末期以来,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的争执,十分激烈,至今尚有余波。
    • 何方丽; 张立群
    • 摘要: "盘峰论争"是当代诗歌从1990年代走向21世纪过程中一次影响深远的诗坛论争.从1999年4月16日至18日"世纪之交"到1999年11月12日至14日"龙脉诗会"在北京召开,再到两次会议后双方在各种刊物上刊发的争鸣文章,"盘峰论争"前后历时达两年之久,引起诗坛内外的广泛关注."盘峰论争"堪称世纪之交诗歌道路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为新世纪诗歌发展和诗学理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话题,期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学案式的梳理,力求客观再现"盘峰论争"的来龙去脉并以此探求关于诗歌本身的启示与价值.
    • 曾海津
    • 摘要: 广东诗人黄礼孩在"70后"诗人群体中显得尤为特别,作为整个"70后"诗人群体中的一员,他多少显得有点儿另类。这个"另类"并非因为黄礼孩是从"民间写作"出发,由"边缘化"而逐渐"城市化",或是书写了"禁忌题材",等等,而是因为他的诗歌在今天这个"物化"社会依然保持得如此纯粹。同属于"70后"诗人群体,他与沈浩波、朵渔等人一样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也同样遭受了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工业革命的洗礼。
    • 何方丽; 张立群
    • 摘要: “盘峰论争”是当代诗歌从1990年代走向21世纪过程中一次影响深远的诗坛论争。从1999年4月16日至18日“世纪之交”到1999年11月12日至14日“龙脉诗会”在北京召开,再到两次会议后双方在各种刊物上刊发的争鸣文章,“盘峰论争”前后历时达两年之久,引起诗坛内外的广泛关注。“盘峰论争”堪称世纪之交诗歌道路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为新世纪诗歌发展和诗学理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话题,期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学案式的梳理,力求客观再现“盘峰论争”的来龙去脉并以此探求关于诗歌本身的启示与价值。
    • 蒋成浩; 马超群
    • 摘要: The"Panfeng Controversy"aimed to compete for the power of poetry discourse.It had an immeasurable impact on the direction of poetry in the new century.It gave birth to some new thoughts and opened up new fields.At the same time, it seemed to be the last glory before the fall of the halo of poetry.In the new century, poetry inherited some negative aspects of"intellectual writing"and "folk writing"on the one hand, which resulted in the"impetuous"situation of the coexistence of miscellaneous language in the poetry circ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On the other h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negative side of the Panfeng Controversy on poetics brought forward new theory of poetic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in the new century.%盘峰论争"以争夺诗歌话语权力为目的, 对新世纪的诗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催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 同时它似乎也是诗歌光环陨落之前的最后一抹光辉.新世纪诗歌一方面承袭着"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某些消极面向, 导致世纪之初诗坛呈现杂语共生的"浮躁"局面, 另一方面又对盘峰论争的消极面进行诗学的反思, 提出了新的诗学理论, 推动了新世纪诗歌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