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
死亡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112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思想战线、学术交流、金色年华(下)等;
死亡诗的相关文献由68位作者贡献,包括道辉、刘曲、张周梅等。
死亡诗
-研究学者
- 道辉
- 刘曲
- 张周梅
- 李青
- 杨秀媚
- 林忠成
- 田占敏
- 阳子
- asfun
- 丁亚丽
- 万燚
- 任白
- 何如
- 侯斌
- 党敬华
- 刘敏
- 刘晓玲
- 刘晓琳
- 卢莹
- 原一川
- 原一川2
- 吴国杰
- 吴招娣
- 姗迟
- 姚艳梅
- 姜黎
- 孙信理
- 孙浩
- 孙虹
- 巫彬
- 廖瑾
- 张亚萌
- 张启龙
- 张清华
- 张翰
- 张雪莉
- 徐哲
- 徐洁
- 施津菊
- 晚安
- 朱依理
- 李一鸣
- 李婷婷
- 李永建
- 李蓓蕾
- 杨玉含
- 梁归智
- 梁碧滢
- 王劲松
- 王琳
-
-
吴招娣
-
-
摘要:
艾米莉·狄金森,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其中以死亡为主题的诗就多达600多首。对死亡这一人类不可回避母题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诗人的死亡焦虑。但是,其中死亡的存在形式与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是处于动态变化的。本文将聚焦于狄金森的四首死亡诗,研究死亡诗歌中所表现永生和死亡的主题,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探讨生死的二元对立是如何得以消解的,从而来论述其对死亡态度的转换以及对死亡焦虑的解构。
-
-
陈贵才;
原一川
-
-
摘要:
死亡是劳伦斯诗歌中的一大主题.虽然劳伦斯的死亡诗不如其小说那样具备完整的叙事要素,但与其小说中相对暗淡的死亡叙事相比,他诗歌中的死亡叙事显得更加亮丽.劳伦斯诗歌中亮丽的死亡叙事不仅源于其多维立体的死亡叙事语境,而且源于他多样有效的死亡叙事技巧.这些语境的植入和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劳伦斯的死亡诗及其死亡叙事的艺术魅力和生命诗学的光芒.
-
-
-
-
-
-
-
-
-
朱依理
-
-
摘要: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