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混凝土
植生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107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园艺、混凝土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等;植生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国、王守德、宫晨琛等。
植生混凝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1074篇
占比:99.96%
总计:241169篇
植生混凝土
-研究学者
- 陈建国
- 王守德
- 宫晨琛
- 芦令超
- 吴光军
- 王伟
- 刘鲁强
- 焦楚杰
- 甘福
- 虢清伟
- 黄卓杰
- 宋生辉
- 崔鑫
- 张海霞
- 王桂玲
- 王龙志
- 何更新
- 周永祥
- 李林
- 李若愚
- 王永海
- 蒋涛
- 陈美琴
- 丁向群
- 宋少民
- 杨根宏
- 王凤池
- 谭思琪
- 辛继宝
- 郭晋川
- 何信周
- 佘晓彬
- 卞立波
- 吴俣萍
- 周灵
- 孙爱东
- 孙科科
- 崔征
- 廖昶
- 张政科
- 徐志峰
- 徐立斌
- 朱国良
- 李泽钢
- 李飞
- 杜念
- 杨兴
- 王林
- 王琴
- 祝烨然
-
-
陈建国;
李若愚;
佘晓彬;
吴光军;
杜念;
黄卓杰;
闫志勇
-
-
摘要:
采用有机聚合物作为胶凝材料等体积替代部分水泥来配制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研究了苯丙乳液、丁苯胶乳、水性聚氨酯乳液3种聚合物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内部孔隙p H值发展、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应力-应变关系并提出应力应变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单掺苯丙乳液、丁苯胶乳的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6.2~8.5 MPa,孔隙率为30.5%以上,90 d孔溶液p H值降低至7.2~10.1,对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水性聚氨酯乳液对孔隙率、透水系数和p H值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
-
曹华英;
许诺;
蔡金术;
朱江丽;
郑卫国
-
-
摘要:
为了研究植生混凝土填隙材料组成,按照材料功能分为粘结、蓄保水、降碱分别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材料配方的抗冲刷、保水、降碱性能及对植物的生长影响,筛选出粘结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蓄保水材料蛭石、降碱材料过磷酸钙适用于作为植生混凝土填隙材料的组成部分。
-
-
欧旭;
焦楚杰;
何松松;
黄文杰
-
-
摘要:
通过制备优选的高强植生混凝土,研究了在3种硫酸盐浓度下抗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性能。结果表明:硫酸盐对植生混凝土侵蚀破坏从混凝土局部角落脱落开始,损伤逐渐从对角向四周扩展。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相对质量损失先降低后增加,强度耐腐系数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植生混凝土强度耐腐系数和相对质量损失逐渐增加,分析了植生混凝土受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损伤机理。拟合分析了植生混凝土强度耐腐系数与相对质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方程。
-
-
张济宁
-
-
摘要: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植生混凝土的除杂吸附、反滤和截留表土性能,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植生混凝土可以有效提升降雨冲刷作用下的高边坡稳定性,混凝土底部的土壤流失率随骨料粒径的增加逐渐上升,随边坡系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骨料粒径对固体拦截能力的影响明显低于边坡系数,可为河道护坡工程中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
-
黄芳
-
-
摘要:
为了提升福建省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水平,标准编制组在现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植生混凝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数据,编写了《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J/T 13-393—2021),并于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通过对标准的技术要求、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等重要章节内容的解读,方便了使用者在后续实际应用中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确保植生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
-
罗石树
-
-
摘要: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推广生态施工技术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如何兼顾工程质量和生态环保,成为施工单位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以韶关市马坝人——石峡遗址环境风貌整治项目为例,首先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随后概述了准备阶段的人员培训、物料配备等工作内容,最后结合施工经验,分别从土方开、安装模板、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对各个环节运用到的生态施工技术展开简要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关于施工期间生态管理的经验.
-
-
于惠凤
-
-
摘要:
近年来,植生混凝土逐渐成为边坡防护的常见施工技术.植生混凝土是指将孔隙混凝土作为骨架,使植物种子与适生材料充分混合后填入混凝土的孔隙内及表面上,植物在多孔混凝土的孔隙中生根发芽,并与混凝土结构融合形成整体,这可以有效提高边坡植被的覆盖率,其结构稳定性强,且满足了边坡防护的绿色环保需求.本文论述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分析了植生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植生混凝土在边坡防护中的运用.
-
-
邓方园;
于宝国;
张鸿涛;
杨福俭;
陈代果
-
-
摘要:
为解决普通硅酸盐水泥植生混凝土内部环境呈高碱性的问题,采用3种方式对植生混凝土进行降碱处理,包括低碱性胶凝材料降碱、外掺秸秆粉降碱、碳化降碱,并对混凝土pH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碱性胶凝材料制备的植生混凝土降碱效果较好,60d龄期pH值为7.5,内部环境呈中性;外掺秸秆粉可有效吸收植生混凝土内部碱性物质,60d龄期pH值为9.4,较初始值降低约26%,降碱效果稍差,如果采用外掺秸秆粉降碱,应尽量种植耐碱性植物;碳化降碱效果较差,不利于改善植生混凝土内部碱性环境,进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随着碳化时间的增加,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因此不推荐使用碳化降碱方式.
-
-
陈建国;
李若愚;
佘晓彬;
吴光军;
兰志春;
杜念;
黄卓杰;
闫志勇
-
-
摘要:
掺加5%苯丙乳液替代硫铝酸盐水泥制备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选取狗牙根、碱茅草、紫花苜蓿和宽叶雀稗4种植物为植生对象进行室内种植试验,研究植物在植生混凝土中的植被覆盖率、株高、根系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等指标,分析混凝土的植生性能.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植生混凝土的植生效果进行验证并评价.试验表明:宽叶雀稗适合作为苯丙乳液改性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植生植被;采用植生混凝土进行护岸后,提高了坡岸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宽叶雀稗生长良好,起到了固土护岸与美化环境的作用.
-
-
焦楚杰;
彭兰;
谭思琪;
李宏宇
-
-
摘要:
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缺乏规范统一的制备工艺.根据植生混凝土特殊的结构特征,优选了裹浆法为植生混凝土的搅拌方法,采用裹浆法分别结合振动成型、插捣成型、静压成型3种成型方式制备植生混凝土,分析3种成型方式对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3种成型方式的最佳成型条件.结果表明,振动成型的最佳振动时间是8 s,插捣成型的最佳插捣次数是15次,静压成型的最佳成型压力是0.8 kN.对3种成型方法的最优成型效果进行对比,静压成型方法综合效果最优,静压成型可以使植生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和与设计孔隙率相近的孔隙率.
-
-
JIAO Chujie;
焦楚杰;
HUANG Wenjie;
黄文杰;
PENG Lan;
彭兰;
TAN Siqi;
谭思琪
- 《“第九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采用比表面积法进行了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优选裹浆法和无振荡分层压制成型法制备了植生混凝土试块,自制了降碱材料与浸水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生混凝土进行降碱处理,自制了营养土并进行多种草本植物的种植,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观察其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制备出了强度等级达到C10至C15、孔隙率达20%、pH值为8至10的的植生混凝土,在湿热多雨的气候中,狗牙根和高羊茅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其中狗牙根适合在连续晴天高温的天气下种植,高羊茅适合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种植.
-
-
-
-
-
-
郭翠芬
- 《第六届全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技术交流会暨2017年外加剂应用技术论坛》
-
摘要:
植生混凝土发展至今,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依然没有很大的突破,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植生混凝土的概念、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降碱技术,并归纳了植生混凝土生长基的配制、植物的选择、植物的播种方式及养护,最后提出了植生混凝土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推动植生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促进植生混凝土尽早大规模的应用,以减少混凝土对生态的负荷,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