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政治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71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求实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大会、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机会平等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小林、吴忠民、马超等。

机会平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27.5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371 占比:72.27%

总计:1897篇

机会平等—发文趋势图

机会平等

-研究学者

  • 夏小林
  • 吴忠民
  • 马超
  • 周保松
  • 战涛
  • 李松龄
  • 沈晓阳
  • 赵磊
  • 马传松
  • 付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超; 曲兆鹏
    • 摘要: “健康移民效应”是指相比于本地居民,移民的健康状况更好。本文使用RUMiC 2008和2009数据,发现外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比城市居民更差。为剖析我国现实与“健康移民效应”这一典型事实相矛盾的原因,本文将“机会平等”哲学理念与“健康移民效应”相结合,在新构建的框架下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合理的“努力特征效应”来看,外出农民工本该比城市居民更健康(GHQ值小0.145),即我国农民工的“健康移民效应”本该存在,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拉低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GHQ值大了0.257),最终导致外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反倒比城市居民更差(GHQ值大了0.112)。此外,外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从未外出的农村居民,也好于回流的农民工,这表明农民工的外出和回流存在“自选择”机制。但这些自选择机制主要是合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机会的不平等。
    • 庞兆丰; 周明
    • 摘要: 从理论渊源来看,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一个理想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提升不同群体的致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致富能力是在市场机制和收入分配的双重逻辑下实现的。市场机制是致富能力形成的平台基础,不同群体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经济活动,贡献不同的生产要素从而获得相应报酬;收入分配中不同要素报酬的相对差异导致了不同群体致富能力的差异。致富能力的提升需要让每个人平等地获得积累人力资本和参与共创、共建、共享的机会,也需要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来激发不同群体提升致富能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
    • 潘晓飞
    • 摘要: 衡量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人本身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把人用好非常关键。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来干,结合个人的特长并将他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否则就是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
    • 刘涛
    • 摘要: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国市监反垄规〔2021〕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总体上来说,它是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市场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体现,是现代国家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职责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傅桂林
    • 摘要: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最根本的路径。我们现在就要着力构建所有人共同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健全所有人基本生活能力的保障制度;二是要为勤劳创业创新致富的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完善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三是要为鼓励超越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人设立相应的精神激励制度;四是构建新时代人的发展的新型关系。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缩小人与人发展之间群体性的能力差距,从而缩小人与人发展之间群体性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逐步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 王彦威; 郭贵川
    • 摘要: 儒家在维护不平等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同时,提供了一整套关于机会平等的理论建构和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向上社会流动通道相对畅通,赋予古代社会较大的活力。儒家式机会平等的制度安排的主体是科举制,其理论基础则来自于《论语》。在《论语》中,儒家以“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规定了政治权力与地位分配上的形式的机会平等,以“有教无类”原则提供了实质的机会平等的可能,以“自行束脩以上”原则指明了面对平等机会时个人选择的责任。但是,这三大原则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往往来自于后世学者的创造性诠释,未必符合《论语》文本的原意。对此,我们应该坚持“视域融合”的哲学诠释学原则,将关注点聚焦于《论语》的“效果历史”,尊重历代学者的创造。
    • 李慧
    • 摘要: 约翰·罗默倡导的市场社会主义规划了社会主义的蓝图,提出市场社会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福利主义的机会平等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罗默对社会主义未来的描绘是从社会主义者的内在需要着手的,他将研究重点由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性理论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规范性理论,反对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做法,要求既注重生产效率,又要保证社会平等。尽管他对公有制的权威提出了质疑,但是他赞同民众控制投资或者政府控制投资的重要性,强调市场社会主义的优势突出表现为对“机会平等”目标的实现。罗默在全面概括总结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优势特点,批判罗尔斯、德沃金等反福利主义的平等理论,以及完善阿内逊、柯亨等福利主义的平等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机会平等理论体系,以此达到进一步深层探究机会平等理论脉络的目的。通过对其他思想家观点的批判与补充,罗默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也就是机会平等理论的内容逻辑。罗默的机会平等的理论体系强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个人责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提供在社会全体成员中平等分配的一种制度性保证。罗默的机会平等理论推动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同样,也引发了关于机会平等主义的激烈争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研究价值。
    • 杨颖
    • 摘要: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机会平等就是要保证所有人的发展机会是公平的,发展结果只与个人努力相关.机会平等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独立的公平观.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流派的机会平等理论,对机会平等与公平的关系进行界定,找准机会平等实行路径,从而整理出机会平等理论的发展图谱.机会平等应该是:让所有个人都站在平等的竞技场上,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资源和起点开始进行竞争,竞争中所有人面临的竞争规则都应是透明、公开与平等的,个人拥有发展所需的基本权利和能力应大体相同.
    • 张琦
    •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应当是“怎样治理一个富起来的国家”。恰恰在“治富”方面,中国历史上并无多少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所说的公平,接近于道德哲学中的“分配正义”概念,是指包含某种程度的“结果平等”的经济资源分配。且本文所说的公平并非仅指机会平等,而是指某种程度的结果平等。
    • 田晗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众关注的重点也转向如何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缩减贫富差距。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之间的权衡与抉择,平等是对于资源的分配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都不是能够放弃的选择。机会平等处于优位而结果平等是其重要补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