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透水面

不透水面

不透水面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3459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不透水面的相关文献由811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振峰、徐涵秋、孟庆岩等。

不透水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3459 占比:99.02%

总计:23691篇

不透水面—发文趋势图

不透水面

-研究学者

  • 邵振峰
  • 徐涵秋
  • 孟庆岩
  • 程熙
  • 周亚男
  • 张源
  • 杨昆
  • 王浩
  • 刘莹
  • 孙中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于照堃; 谢千骞; 陈梦雅; 李忠涛; 逯跃锋
    • 摘要: 通过不透水面变化研究城市扩展趋势,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研究张店区不透水面扩展情况、土地利用变化及主城区扩展方向,利用标准离差椭圆法分析主城区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在研究的二十年时间段内,张店区不透水面总面积增长69.74 km^(2),其中2010—2015年扩展速度达到峰值(5.47 km^(2)/a);耕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不透水面扩展主要以占用耕地为主;2000—2015年张店区主城区主要以北偏西为主要方向进行发展;2020年主城区发展方向发生变动,以北为主,稍向东部倾斜,西南方向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 宋小琪; 林志垒
    • 摘要: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子,其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城市化率高,剖析其不透水面演变规律具有典型性。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法获取不透水面信息,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引入转移矩阵、中位数中心来揭示厦门市不透水面的演变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厦门市2003—2019年不透水面扩张显著,增加了1.46倍,具体表现为由各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和沿交通道路蔓延;(2)厦门市2003—2019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裸地明显减少。同时,低密度等级不透水面大量减少,其他等级密度不断增加,不透水面聚集效应出现,土地利用程度提高;(3)厦门岛受限于地形,城市建设较为集中,中位数中心较为稳定,而其余四岛中位数中心移动较为显著。
    • 朱伟; 李丰翔
    • 摘要: 随着城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不透水面急剧增多。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过程,对于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多年度Landsat-8卫星影像,通过生物物理成分指数(biophysical composition index,BCI)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并对研究区时空特征与扩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CI指数提取的不透水面与徐州市的实际情况相符;结合徐州市各区的发展现状和时空变化情况,确认2014—2015年城市扩展模式属于带状轴向式扩展。
    • 丁安
    • 摘要: 该研究基于2018—2020年武汉市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并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数量统计及空间格局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2018—2020年的不透水面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达到对武汉市城市发展的动态了解。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0年武汉市的不透水面面积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规律;不透水面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且在距中心3千米~6千米处达到最大;从空间和数量上,武汉市城市及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即均以长江为轴心发展。
    • 李益敏; 杨舒婷; 吴博闻; 梁雨西; 孟月玥
    • 摘要: 地表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呈贡区为研究区,基于200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比研究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NDISI)和调整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2种方法的提取精度,择优提取呈贡区不透水面,并分析呈贡区不透水面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DISI平均提取精度为87.01%,平均Kappa系数为0.81,优于MSAVI的81.78%和0.75,故选用NDISI方法提取呈贡区不透水面;2007—2019年间,呈贡区不透水面快速增长,其面积由2007年的46.12 km^(2)增长到2011年的72.64 km^(2),2015年的146.94 km^(2),2019年的164.42 km^(2),尤其是2011—2015年,不透水面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增长近一倍;呈贡区不透水面变化主要受国家政策、城市规划、地形因素和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呈贡区西部的滇池方向以及中部几个街道办事处增加较快,对城市内涝、滇池防治带来一定的压力。在未来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协调好不透水面的扩张范围和速度,避免不透水面空间格局不合理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 邓力维; 徐丽华
    • 摘要: 城市建筑物的扩张使得不透水面挤占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空间,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有助于快速掌握区域生态变化过程。以重庆市生态典型示范区南川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1、2016年3期多时相Landsat影像,通过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四个因子,计算各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采用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提取各个年份的不透水面信息,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揭示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对区域生态的影响,最后结合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经济、政策等多角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南川区的RSEI均值由0.6791下降至0.5712,再上升到0.6669,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恢复。构成RSEI的四个因子中,对区域生态影响最大的是绿度指数,其次为干度指数。(2)2002—2016年间研究区不透水面扩张主要以内部填充为主,不透水面年增长率约为6.31%。(3)不透水面斑块面积较大、聚集度高、结合度强的区域RSEI值低,生态等级为优的区域相较生态质量差的区域聚集度低12%左右。(4)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范围、生态政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道路距离每增大100m,RSEI值提高约0.0149;积极的生态政策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合理利用现有不透水面进行建设,增加不透水面形态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保护已有植被,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关键。
    • 孙洁; 孙中昶; 郭华东; 王建波; 蒋会平; 高建
    • 摘要: 如今,全球城市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为监测和评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本文采用Sentinel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出一种快速提取不透水面算法,并参考联合国城市建成区的定义标准,最终得到2020年中国433个人口大于30万城市的标准化城市建成区数据集。选取4065个随机验证点建立混淆矩阵进行不透水面的精度验证,计算得到不透水面数据的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5.57%和0.91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本数据集与官方2020统计年鉴进行线性分析,计算得到拟合优度R^(2)为0.82。另外,本产品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GlobeLand 30(2020)和北京师范大学Urban Extents(2020)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数据集提取精度高,可应用于监测与评估联合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指标,在城市扩张分析以及环境评价等应用领域亦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 法炜; 常军; 韩丽华
    • 摘要: 不透水面作为表征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以济南市重要的泉水补给区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城市地表组分模型选取了NDVI、BCI、SBAI、MNDWI和NDUI 5种遥感特征指数构成合成影像,利用最大似然法对特征指数合成影像进行分类获取不透水面信息,并采用扩展强度与扩展速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和不透水面重心迁移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南部山区1990—2020年间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间南部山区不透水面呈现出增长速率趋于平缓的持续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市中区和历下区为中心的均匀增长态势,且增长重心逐渐由市中区向历下区倾斜。
    • 马玉林; 吴华; 高丽萍; 张文海
    • 摘要: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基于5期Landsat TM/OLI影像使用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分解法反演1988—2021年间城关区不透水面,分析了不透水面面积变化、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1988—2021年不透水面面积增长迅速,增速放缓;33年累计增长44.92 km2,增长率达480.1%;(2)不透水面发展方向性明显,由“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转变,但整体呈“西—东”向分布;(3)不透水面重心发生移动,由5个时期不透水面加权平均重心可知,不透水面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表明城关区城市发展重心正在向东部调整。
    • 陈鑫亚; 杨昆; 王加胜
    • 摘要: 不透水面是影响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是不透水面提取的重要方法,但容易造成分类特征冗余,需要进行特征优选。现有研究尚缺乏对不同特征优选方法在不透水面遥感提取中的对比分析。首先使用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等数据提取特征,然后分别基于JM距离、随机森林(RF)模型和ReliefF算法进行特征优选,并基于RF分类模型评价不同特征子集的分类精度,最后提取山地城市昆明市2020年的不透水面。结果表明,纹理特征相比光谱和地形特征重要性更高,基于ReliefF算法的特征子集分类效率和精度最高,模型训练时间相比JM距离与RF分别减少了84s和16s,总体精度为0.95,Kappa系数达到0.79,为基于多源数据的地物遥感提取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