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3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53726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高等建筑教育、教育教学论坛、住宅产业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20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 、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等;智能建造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占省、王万齐、解亚龙等。

智能建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3726 占比:99.96%

总计:754049篇

智能建造—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志江
    • 摘要: 高铁预制箱梁施工中,如果施工不当,就可能会导致箱梁产生裂纹。通过合理有效的智能建造,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进度和箱梁质量,降低箱梁裂纹发生率,进而提升高铁的运营的耐久性、平稳性和安全性。将石衡沧港(石家庄站-衡水北站-沧州西站至黄骅港站)铁路东官道制梁场、杨辛庄制梁场箱梁项目作为研究,通过发挥智能技术应用,采用智能压浆、智能喷淋养护、BIM+GIS多维可视化技术、整体式液压模板、智能张拉等技术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了智能压浆、智能喷淋养护等系列智能建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具有效率高、误差小、节省成本等优势。
    • 摘要: “冰丝带”是北京冬奥工程中的“骄子”。丝带飞扬,连通世界。“冰丝带”彰显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先进水平,其智能建造及智慧场馆技术标志着土木工程正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这为全球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起到了推广示范作用。“冰丝带”建筑面积约8万m^(2),其建筑结构体系主要由屋顶索网、环桁架、斜拉索和混凝土结构组成。2018年9月30日,由北京城建集团施工总承包的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工程——国家速滑馆工地9.7万m^(2)的混凝土结构提前两天实现封顶目标,为后期工程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帅; 苏伟; 牟兆祥
    • 摘要: 节段预制拼装式桥墩抗震性能与现浇墩有一定差异,以铁路常用桥墩结构为例,连接形式采用预应力筋,通过纤维模型对抗震性能和相关参数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完全预应力筋连接的铁路拼装墩各项指标满足正常使用和多遇地震要求,可适用于非震区或低震区;(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预应力筋混合连接的铁路拼装墩抗裂能力有所提高,极限承载能力、变形与现浇墩相差不大,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需求;(3)在一定条件下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度对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初张力对预应力筋状态影响明显,需要合理确定初张力的上限。
    • 卢昱杰; 高慧; 霍天昭
    • 摘要: 随着传统建造领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融合,智能建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目前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已成为相关高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其办学理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尚未在业界达成共识,专业教学方案亟待研究。根据土木工程相关专业30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智能建造专业面临的五大挑战,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和管理制度等角度提出智能建造专业教学方案新模式,构建智能建造专业建设“P-S-R(要求-挑战-响应)”框架体系,明确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路径,以及各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以期为各类高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刘占省; 白文燕; 杜修力
    • 摘要: 推动建筑产业改革、发展、升级,需要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工业大学率先开展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建造专业的基于新型教学平台的综合性数字化教学模式。学校确定了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课程集群建设进行探究,打造智能建造专业集群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立足于学习过程,以“面向完整任务”为教学核心,筹建了新型教学平台;依托新型教学平台,分别从技术层面、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支持。
    • 郝满炉
    • 摘要: 智能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该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智能化建造(ICRE)的内涵、功能和特点,从生命周期、管理层次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建造体系结构,深入了解我国智能化建筑建造的发展现状。第二,引入已有的研究基础与技术工具现有的研究技术,包括中国建筑行业建筑信息建模(BIM)、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泛在智能感知系统、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施工台、人工智能、智能机械和机器人的无人操作系统。第三,房屋建筑智能建造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级(感知)、中级(替代)和高级(智能)。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给出了各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该文总结智能建造技术在中国整个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房屋建筑智能建造的技术支持体系已在中国出现,并仍处于基础技术研究和初步应用的深化过程中。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房屋建筑智能建造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 张美亮; 张军侠; 何忠茂
    • 摘要: 培养智能建造工程人才,需要优化实训教学体系。建筑行业正在经历整体转型,一是从人力稀缺导出建筑工业化、二是从管道产品转向零部件产品、三是从一次交讫转为全周期运维;与此对应,土建工程师的适岗能力也有新诉求,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工程能力、建筑工业化的协作能力和产品服务化的数据能力。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解析实训教学与技能习得两大变量之间的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反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可以从设计教学语境、人机交互平台和产教融合课程三个方面优化实训要素的连接关系,重构多专业全周期实训教学体系,契合智能建造人才需求。
    • 焦国栋
    • 摘要: 传统接触网支柱组立通常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吊装的方式进行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大、安装效率低以及自动化程度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接触网施工关键工序,开展基于视觉引导的接触网支柱组立装备系统研究。该装备应用重型装备集成设计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精确控制技术,由多自由度液压机械臂配合专用机械手,通过视觉引导板以及双目视觉相机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安装位置进行拍照识别,经过空间坐标解算完成接触网支柱与基础的精准对位,从而实现支柱的自动安装。该装备显著降低了施工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施工工程的可靠性以及智能化程度,对智能高铁建造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 王津红; 肖莹莹; 李慧莉; 丁晓博
    • 摘要: 机械臂热线切割工艺相比其他工艺如铣削加工更快速且污染更小,在非标准形态混凝土模板生产上具有极大优势,但热线切割工艺作为减材制造工艺同样伴随着巨大的材料浪费。本文以机器人热线切割工艺为例,从设计与建造两方面提出系统的节材策略。同时基于节材思维与策略进行某教学楼参数化墙的设计建造实践。
    • 刘贞雷
    • 摘要: 在如今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环境下,新基建、绿色施工及智能建造理念得到全面推广,桥梁施工逐步朝着绿色施工、智能建造方面转变,由此对桥梁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将从分析绿色智能理念对桥梁施工的影响出发,探讨绿色智能施工背景下桥梁施工新技术、装配式桥梁施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