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力矩
不平衡力矩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182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装备环境工程、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世界桥梁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全国环境试验技术学术研讨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海峡两岸第二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等;不平衡力矩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延斌、周姣、母娟等。
不平衡力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829篇
占比:99.90%
总计:91917篇
不平衡力矩
-研究学者
- 李延斌
- 周姣
- 母娟
- 王祖温
- 金志江
- 钱锦远
- 魏宗康
- 包钢
- 向东
- 陈胜来
- 于艳松
- 侯聪伟
- 吴炜尧
- 周向阳
- 姚礼君
- 孙乐
- 尹强
- 干金杰
- 张延顺
- 张红阳
- 张谢东
- 徐亚栋
- 戚自辉
- 房建成
- 房振勇
- 扈宏杰
- 朱长春
- 李新峰
- 李洋
- 洪明东
- 涂小涵
- 游文虎
- 王亮宽
- 王博妮
- 王宇宁
- 王树良
- 王满意
- 王蕾
- 穆全起
- 罗力军
- 羊柳
- 舒启林
- 赵磊
- 路尧
- 邓志刚
- 邹权
- 金光
- 钟麦英
- 钱林方
- 陆恒
-
-
陈志明;
骆州淮;
吴云华
-
-
摘要:
在三轴气浮台的研制发展历史中,不平衡力矩一直是限制气浮台使用的重要因素。手动调平衡是补偿不平衡力矩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手动调平衡不但费时而且调平精度不高,因此自动调平衡系统一直是上述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补偿不平衡力矩,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摆模型的自动调平衡系统。首先建立了三轴气浮台的动力学模型,并在simulink里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得到了不平衡力矩与气浮台角速度变化周期、角度变化周期的关系。然后结合动力学模型和复摆模型,在手动调平的基础上进行自动调平,最终实现了三轴气浮台的自动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自动平衡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气浮台调节平衡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调平精度,在工程上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
-
马亚飞;
朱智轩;
谭旭;
苏小超;
王磊;
张建仁
-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平衡力矩工况下多点支撑转体系统的受力状态和不平衡力矩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转体结构受力安全,也为转体前的平衡配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不对称斜拉桥的局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五级不平衡力矩工况下的球铰和转台应力。通过量化应力集中对不平衡力矩预估精度的影响,改进了传统不平衡力矩的计算公式。【结果】球铰边缘应力远高于内部;不平衡力矩的增加会引起球铰两侧的接触应力发生反向变化;多点支撑可降低球铰和转台应力峰值;改进公式的预估值与模拟输入值吻合较好。【结论】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了转体结构在不平衡力矩工况下设计的安全性;同时,改进的不平衡力矩预估模型计算方便,能降低传统称重施工成本,缩短工作时间,且精度较高,可为实桥转体提供技术支撑。
-
-
代涛;
颜升;
曾琪
-
-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道路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交通及居民所带来的影响,桥梁转体法被广泛应用于跨铁路、公路、航道等的桥梁施工中,而不平衡称重又是桥梁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步骤。为防止因施工误差产生在桥墩两侧悬臂梁段上的不平衡力矩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故需要在转体施工前对转动体进行不平衡称重试验。以武汉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跨铁路段工程主线高架为例,从理论上对球铰的不同受力阶段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其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静摩擦系数、偏心距等参数,达到桥梁转动体的配重要求,保证转体施工的安全进行。
-
-
徐传昶;
徐兴伟;
黄俊;
张太磊;
龚永智;
赵崇劭;
宋振海
-
-
摘要:
以自重不平衡转体桥的实际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转体桥称重原理,利用Abaqus软件研究了转体不平衡力矩、桥梁自重、球铰摩擦因数和球铰曲率等因素对于球铰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球铰摩擦因数和转体桥自重保持不变,不平衡力矩从400 kN∙m增加到800 kN∙m时,球铰最大应力几乎不产生改变;当转体桥自重和不平衡力矩保持一定,球铰摩擦因数从0.03增加到0.1时,球铰最大应力变化很小;摩擦因数主要影响桥梁转体时所需施加的牵引力的大小。桥体自重和球铰曲率对球铰应力的影响较大,保持摩擦因数和不平衡力矩一定时,球铰应力与桥体自重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自重每增加10000 kN,应力增加约7.5 MPa。上球铰的位移要大于下球铰位移,但总体位移都很小。在保持转体不平衡力矩、桥体自重和球铰摩擦因数相同条件下,当球面半径从5 m增加至6 m时,球铰最大应力下降,且随着桥体自重的增加,两者最大应力相差越来越大,最大处应力减少了31%;当转体不平衡力矩取600 kN∙m,摩擦因数取0.05,球面半径为5 m时,桥体自重每增加10000 kN,球铰最大应力增加约13.2 MPa。
-
-
黄艺年;
韦丽丽;
王婷;
梁苡铭
-
-
摘要:
转体施工过程以"转得动、转动稳、转动准"为总体目标.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处于瞬态平衡状态,要使转体平稳顺利进行,必须对该类桥梁转体时的不平衡力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为T形刚构转体桥转体前的平衡配重提供依据.
-
-
-
-
许皓;
许传敏;
高昇
-
-
摘要: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交通路线产生纵横交错情况.对于跨越已有的铁路交通路线,施工人员通常采用转体施工的工艺方法.转体施工的关键是通过平衡称重及配重来保证在转体过程中桥梁的稳定性.文章以跨铁路的某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双线转体施工的实际案例,现场称重测试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偏心距以及摩擦系数并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转体桥梁进行平衡配重,为转体施工的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且为类似转体桥梁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经验和数据.
-
-
钟栋材;
薛飞;
万波;
张瀚文;
李文文
-
-
摘要:
转体施工过程桥体始终处于不稳定平整状态,基此,为研究转体施工过程中关键控制因素对转动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新余市环城路立交桥上跨沪昆铁路转体桥为背景,介绍了转体施工桥梁的转体称重试验,结合该桥实例计算其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等参数计算,阐述了影响转体施工的关键参数并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不平衡力矩、偏心矩等参数对转动体系稳定性影响较大,该简化计算方法中各参数均可以较好地满足桥梁稳定性的需要.
-
-
李洋
-
-
摘要:
T构转体桥不平衡力矩分析采用称重试验时,对试验设备的依赖性较强,施工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对转体桥不平衡力矩进行提前预估分析。文章基于偏心受压部件的应力分布特点,推导出T构转体桥不平衡力矩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展开了分析。经有限元计算和称重试验分析后确定,理论计算预估值和称重试验误差值较小,在控制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切实可行。
-
-
马佳佳;
王亮宽;
黄亮;
孙耀东;
刘妙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在设计某高炮平衡机时,为了使其较好满足火炮的射击稳定性,以及质量轻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分析该炮弹簧式平衡机的不平衡力矩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不平衡力矩以及平衡机质量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编写了多目标平衡机优化程序,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满足平衡机设计参量约束条件范围内的全局最优解,该设计结果满足高炮总体要求,提高了射击稳定性,缩减了质量.也提高了平衡机的设计效率,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
-
陈胜来;
朱长春;
邓志刚
- 《2010年全国环境试验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对于试验件为未装满液体油箱的离心试验,随着离心机转速的增加,液面、液体重心位置和吊篮耳轴的惯性矩均发生变化,而吊篮内安装的配重块重心在离心机运转过程中是不变的,因而离心机吊篮承受随转速变化的不平衡力矩,该不平衡力矩达到一定值会引起试验事故或设备损坏.提出动平衡分析的方法,得到不平衡力矩随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利用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数学求解和函数图像应用,来确定离心机吊篮的最佳配平方案.
-
-
-
扈宏杰;
于艳松
-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对于高精度的飞行仿真转台,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很多,如三轴同时转动时的惯量耦合及负载重心与回转中心不重合等原因而造成的不平衡力矩,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转动惯量与转角、负载偏载力矩与转角的函数关系,通过仿真计算说明,外框的转动惯量,内框的偏载力矩受耦合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补偿方法,为转台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