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应力长度
无应力长度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4438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低温建筑技术、福建建设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大工桥梁学科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等;无应力长度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梅葵花、秦顺全、肖海波等。
无应力长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4438篇
占比:99.97%
总计:284522篇
无应力长度
-研究学者
- 梅葵花
- 秦顺全
- 肖海波
- 黄平明
- 黄才良
- 俞亚南
- 刘亚明
- 刘少华
- 刘山洪
- 刘益铭
- 刘钊
- 孙胜江
- 庞维福
- 张哲
- 张征
- 张文明
- 强士中
- 徐恭义
- 王建国
- 王昊天
- 王景全
- 谢维超
- 贾凡鑫
- 逄焕平
- 邓小康
- 邹宇
- 马晓谦
- 马玉全
- HUANG Cai-liang
- Hu Cheng
- Wang Zhong
- Yin Tao
- ZHANG Zhe
- ZHANG Zheng
- 于祥敏
- 余流
- 俞平桥
- 兰静芬
- 冯春萌
- 刘亚明1
- 刘志华
- 刘扬
- 刘晓健
- 刘毕显
- 刘洋
- 刘超
- 包立新
- 卜一之
- 占维
- 卢云贵
-
-
易莉帮;
徐伟
-
-
摘要:
斜拉桥平行钢丝斜拉索锚杯长度一般根据锚杯内钢丝的锚固长度及其他构造尺寸确定,对于修正主梁线形偏差的调整量有限。针对大跨铁路斜拉桥中由施工、制造及桥上永久荷载偏差等导致主梁成桥线形偏差较大,而现行规范中的锚杯尺寸可能存在调整量不足的问题,以某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进行平行钢丝斜拉索锚杯调整量设计研究。采用悬索理论,分析道砟容重离散性引起的斜拉索索力偏差、斜拉索弹性模量偏差及斜拉索锚固点位置偏差对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锚杯放张与张拉调整量。结果表明:对于铁路斜拉桥,现行规范规定的锚杯张拉调整量基本能够满足要求,放张调整量则可能存在不足;道砟容重离散性对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影响相对最大,设计中应预留相应的锚杯放张调整量;对300 m以上的中、长索,还应考虑斜拉索索力偏差和斜拉索弹性模量偏差的影响,预留锚杯放张与张拉调整量;斜拉索弹性模量建议取2.0×10^(5) MPa,并考虑其在(1.9~2.1)×10^(5) MPa范围内进行设计。
-
-
刘超;
詹海鹏;
朱怡
-
-
摘要:
针对悬索桥成桥和空缆两种状态的主缆找形问题,提出了改进力密度法。该方法结合无应力长度的概念,假设初始缆形为直线段。通过力密度法建立结构平衡方程求解节点坐标,反复迭代,求出控制条件下的目标缆形。以新建成的徐州京杭大运河地锚式悬索桥为依托,利用Matlab编程求解主缆缆形,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坐标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稳定,计算效率高,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通过算例验证了论文提出的方法对于空间缆形自锚式悬索桥同样适用。
-
-
黄学漾
-
-
摘要:
以某跨径布置为(20+70+20)m中承式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施工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施工过程现场控制对该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实测值和有限元分析可以精确确定中承式系杆拱桥的吊索无应力长度。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兼顾体系转换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确立了中承式系杆拱桥的体系转换施工方案。通过施工过程仿真分析和体系转换施工控制过程方案的研究,准确确定了工程背景中承式系杆拱桥的相关施工控制参数,有效地实现拱桥主梁从支架受力向缆索体系受力的体系转换,相关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
-
刘少华
-
-
摘要:
针对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体系特性、先梁后缆施工工艺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吊索的两种张拉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从设计的角度提出可供施工及监控参考的可实施张拉方案,并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建议.
-
-
贾凡鑫
-
-
摘要:
在斜拉桥设计中,斜拉索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求解,这一过程往往在具体设计以及施工分析的相关环节中完成。同时,拉索的无应力长度也是计算其工厂预制尺寸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斜拉索无应力长度求解的两种主要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应用进一步体会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和实用性,总结经验。
-
-
贾凡鑫
-
-
摘要:
在斜拉桥设计中,斜拉索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求解,这一过程往往在具体设计以及施工分析的相关环节中完成.同时,拉索的无应力长度也是计算其工厂预制尺寸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斜拉索无应力长度求解的两种主要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应用进一步体会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和实用性,总结经验.
-
-
冯春萌;
秦大燕;
杜海龙;
韩玉;
罗小斌;
吴刚刚;
郑健;
隗磊军
-
-
摘要:
传统的吊杆无应力长度计算方法是先采用胡克定律反算吊杆伸长量,再根据吊杆受力后长度减去伸长量得到无应力长度,整个计算过程涉及各吊杆的弹性模量、截面面积和吊杆力等中间参数,计算较繁杂.因此,提出了一种仅以位移作为控制变量的简易计算方法,通过前一阶段拱圈对应点的累积位移值和当前阶段的桥面系吊装造成吊杆上下端累计位移值计算伸长量,再根据受力后的总长度减去伸长量得到吊杆无应力长度.本文以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平南三桥为工程依托,对比了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吊杆无应力长度最大偏差仅0.34 mm,由此验证了仅以位移为计算变量的吊杆无应力长度简易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
-
刘少华
-
-
摘要:
通过对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体系特性、施工工艺特点、结构设计流程以及基于有限位移理论的分析,从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线形计算的基本理论出发,以得到主缆合理成桥状态入手,提出了确定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两阶段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按照两阶段设计流程,使得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目标明确,计算简便快捷,可控性强.
-
-
-
邓小康;
徐恭义
-
-
摘要:
基于对主缆索段的受力分析,在建立各索段统一线形方程的基础上,找到主缆最低点的位置及其斜率,利用变形相容条件建立方程,以主缆张力水平分力的变化规律求解方程,提出一种受力更明确、适应性更强、计算更简便的主缆线形计算方法,并将其总结为斜率爬升法.该方法对平面主缆悬索桥的平面缆索结构均能保证求解收敛,经过算例论证,计算精度较高.在求解主缆水平分力的基础上推导主缆坐标、有应力长度和无应力长度的求解方法.同时研究主塔不等高时,主缆斜率最小点的位置和斜率大小变化情况,并研究不等高主塔对主缆受力和主缆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等高主塔的主缆斜率最小点会向较矮的主塔一侧偏移,且较小的主塔高差会对主缆受力和主缆线形产生较大影响.
-
-
周水兴;
李大勇;
张万晓;
卢云贵
- 《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无应力状态法在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中应用广泛.本文以一座简单斜拉桥为算例,介绍了对称结构的建模方法和利用ANSYS生死单元分析施工阶段由零杆单元产生的变形.通过坐标修正和施加强迫位移实现主梁的无应力曲率:根据结构体系和外荷载不变时施加在拉索上的温度值与主梁位移之间的线性关系,给出了主梁无应力曲率、无应力长度以及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修正公式和计算过程,分析了逐阶段施工与一次成形的斜拉桥主梁轴向力差异的原因及其修正方法.
-
-
-
-
-
谭红梅;
肖汝诚
- 《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主缆索股无应力长度的计算,是悬索桥施工控制中的重要内容.其计算的精度,将影响到悬索桥成桥时的受力状态.在众多的计算方法中,解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主缆索股的计算理论,运用解析法推导了一整套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流程.最后,以润扬南汊悬索桥为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