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性
无因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专利文献645185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天府新论等;
无因性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琴、赵意奋、刘兆侠等。
无因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5185篇
占比:99.94%
总计:645558篇
无因性
-研究学者
- 张琴
- 赵意奋
- 刘兆侠
- 刘春梅
- 吴一鸣
- 周琦
- 孙婉清
- 孟梅
- 左志方
- 左芳
- 席旸
- 张洪飞
- 李天宇
- 李思阳
- 李慧敏
- 李林启
- 李阿侠
- 李鹏
- 杨炳超
- 洪学军
- 王小能
- 王峙焯
- 王成涛
- 王晨
- 王楠
- 王超
- 王雪怡
- 申林路
- 董翠香
- 袁行重
- 许冉
- 谈继彬
- 谢函余
- 赵美玲
- 赵龙飞
- 邓海峰
- 邱雪林
- 郑云瑞
- 郭玉坤
- 钟俊
- 陈吉祥
- 靳超
- 韩蕊
- 黄海英
- 黄莺
- 丁南
- 严立
- 于岩
- 于欣
- 任尔昕
-
-
-
-
-
陈鸣
-
-
摘要:
股东补充责任是在我国本土生长起来的公司法律制度,因此对其法律特征的研究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基础理论有重要探索意义.股东补充责任的法律特征应分为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两个层次.一般特征体现了股东补充责任与其他类型补充责任所具有的共通性,即补充性、牵连性和不确定性.独有特征包括责任形成的无因性,责任范围的有限性和责任实现的终局性,其中无因性彰显了股东补充责任保障商事交易的信用功能,反映出其商事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股东补充责任的独有特征表明补充责任并非所有法律部门通用的规则,在不同的法律领域呈现不同的特质,因此对补充责任的民商界分应当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
-
-
-
娄凌云
-
-
摘要:
意定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性起源于德国,是统一无因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因性理论支持者提出的"有因性+表见代理"的方案在价值判断和适用范围上均存在缺陷;与之相反,意定代理权授予行为的无因性制度可以结合表见代理、禁止代理权滥用和缔约过失责任等制度,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无因性制度.在利益平衡上,"无因性+表见代理+禁止代理权滥用"的方案相比"有因性+表见代理"的方案更具优越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