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音乐、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04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贺州学院学报、语文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论坛等;方言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冬梅、曹志耘、李杨等。

方言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2.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004 占比:97.09%

总计:4124篇

方言文化—发文趋势图

方言文化

-研究学者

  • 冯冬梅
  • 曹志耘
  • 李杨
  • 王莉宁
  • 闫淑惠
  • 丁世平
  • 丽饰
  • 单韵鸣
  • 史欣博
  • 唐艺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小烈
    • 摘要: 方言濒危及乡土文化的不断边缘化背后蕴藏着横向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纵向的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在“乡村中心”的传统农业时代,方言及其承载的乡土文化通过耳濡目染、口耳相传的方式在人际、代际之间传播(传承);“城市中心”的工业时代,普通话及其承载的城市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构建了视觉主导的传播秩序,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单向辐射、扩散;信息时代数字传播打破了单向的中心-边缘结构,实现了平衡的多向模式。乡土语言(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守得住“真”,推动乡土语言(方言)文化的原真性的保护、研究与传播,解决好“存”的问题;也要出得了“新”,重建乡土语言(方言)文化认同,构建“一核多元”语言文化生态,解决好“续”的问题。
    • 郑燕芳
    • 摘要: 融媒体时代,方言传播是实现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方言传播重在突出方言文化价值,方言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方言的生态发展需要处理好语言生态关系失衡问题以及方言传播失范问题;只有构建和谐的方言传播生态环境,才能促进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 谢银敏
    • 摘要: 数字化背景的影响下,使得字体的表现形式愈来愈多样,汉字进入动态化的展现当中。本文主要以动态字体设计为研究主体,分析其与静态字体设计的区别与优势,以及目前动态化字体设计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可变字体设计、动力学排版、字体动画设计三种类型。针对以上目前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解决动态字体在功能性上的问题,进而提出将动态字体设计与方言文化融合的创新思路。即从故事性、互动性和地域性三个方面阐释基于方言文化的动态字体设计的创新。
    • 王莉宁; 康健侨
    • 摘要: 方言文化指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方言现象、方言使用和方言本身;方言文化保护首先要调查保存,进而要开发应用。中国的方言文化保护研究是近20年来兴起的新领域,发端于对语言濒危现象的关注,其研究理念、方法和技术随着对“语言遗产”“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等理念或政策研究的深入而日臻成熟,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中得到发展完善,并形成了创建方言文化博物馆、创作方言文化艺术作品、组织方言文化校园活动和研发方言科技产品等开发应用方言文化的四大路径。方言文化保护是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深化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国家关键语言战略至关重要,也是中国语保为世界语保提供理论、经验和技术的重要领域。
    • 郑燕芳
    • 摘要: 融媒体时代,方言的多媒介融合传播成为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方言的多媒介传播形式,发现方言传播经历了口语面授传播、图文印刷传播、大众视听传播以及新媒体传播等多媒介传播形式的路径演变,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全域传播、精准传播和融合传播新格局,旨在探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更好地传承方言文化,促进方言生态传播。
    • 朱佳
    •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兴起为方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契机.抖音作为"短视频浪潮"中的典型代表应用,以新兴传播方式与特有传播机制,给方言文化提供了灵活有力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抖音"平台为案例,对短视频时代下方言文化视觉传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剖析了方言文化视觉传播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 杜金凤; 单韵鸣
    • 摘要: 在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利用最新技术来有效传播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共同体,成为大湾区文化发展的首要命题。对此,“粤听”APP表现出色。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分析它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发现不足,并提出“粤听”APP运作完善的建议,即通过以社群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文化圈;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细分关注焦点和以关系为纽带,增加情感连结三个环节来促进互动仪式链的循环。
    • 杜金凤; 单韵鸣
    • 摘要: 在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利用最新技术来有效传播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共同体,成为大湾区文化发展的首要命题.对此,"粤听"APP表现出色.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分析它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发现不足,并提出"粤听"APP运作完善的建议,即通过以社群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文化圈;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细分关注焦点和以关系为纽带,增加情感连结三个环节来促进互动仪式链的循环.
    • 袁菁菁
    • 摘要: 动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后起之秀,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动画仍存在原创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等问题.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方言因为信息多源化、经济全球化、农村城市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被人们淡忘.该文探讨将方言介入动画创作的可行性,研究方言文化介入动画创作的策略和价值,以期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思路提供借鉴.
    • 余孟婷; 张姝
    • 摘要: 通过分析、筛选、整理优秀的设计案例,对方言文化类的网络表情符号艺术特征、视觉形式、传播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进行调研,从用户的情感共鸣及价值认同出发,探究方言类表情符号的艺术表现特征,分析决定表情符号视觉形态设计的核心因素,总结方言文化类表情符号视觉形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此类网络表情符号形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