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斜管

斜管

斜管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4085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755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煤炭工程、炼油技术与工程、冶金动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情报网2006年会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高级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全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研讨会等;斜管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涛、王波等。

斜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755 占比:99.75%

总计:40859篇

斜管—发文趋势图

斜管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涛
  • 王波
  • 王磊
  • 山本真也
  • 王伟
  • 李伟
  • 刘伟
  • 李杰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创博; 石睿捷; 马玲; 王乃嘉; 严超宇; 魏耀东
    • 摘要: 在倾角45°、直径150mm的斜管实验装置上,以FCC催化剂为颗粒物料,研究了颗粒输送流态与阀门开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斜管上的蝶阀开度,观测斜管内颗粒输送过程的流态,并对颗粒质量流率进行实时测量,以此分析蝶阀开度变化对斜管内颗粒质量流率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蝶阀的开度范围(0~8)可以划分为1个可控制区和2个非可控制区.当开度处于3~7之间时,蝶阀处于可控制区,斜管内流态为波动流和分层流,可以对颗粒质量流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开度小于3或者大于7时,处于非可控制区,斜管内流态分别为蠕动流和满管流化流,不能进行颗粒质量流率的调节.此外,在蝶阀不同开度下,颗粒质量流率存在着波动变化,差异较大.流态为波动流时,颗粒质量流率的波动最为剧烈.实验结果提高了对蝶阀调控机制的认识,为工业循环流化装置中输送斜管及阀门的调控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CC catalyst flow pattern and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 in a 150 mm diameter 45°inclined pip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le mass flux and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 under different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s, flow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situ and the particle mass flux was also measured during the solids conveying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one controlled regime and two uncontrolled regimes.For the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 between 3 and 7, the butterfly valve is under controlled regime, and the flow patterns are either undulated flow or gas-solid stratified flow.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 particle mass flux can be effectively regulated.However, for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 either less than 3 or more than 7, the valve cannot control particle mass flux, and the flow patterns are either creeping flow or fluidized flow.At a specific butterfly valve open ratio, 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for the particle mass flux fluctuation profile with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In general, the profile of particle mass flux under undulated flow has the most severe fluctuations.
    • 姚爱萍; 陈长卿; 王涛; 张加清; 柳国光; 楼婷婷
    • 摘要: 农村集中供水是改善和解决农村饮用水落后、不安全状况的有效措施.研制一种适用于农村集中供水的一体化高效净水器.论述了净水器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进水系统、排泥系统、斜管沉淀、强力反冲洗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运行结果表明,该设备该工艺参数合理,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
    • 李春旗; 金磊; 王磊; 张茜
    • 摘要: 某公司甲醇制烯烃装置外取热器斜管运行期间出现局部红斑现象.本文结合设备运行原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采取了一系列改造措施,消除了设备表面红斑的问题,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
    • 吴佳1; 刘欢2
    • 摘要: 工艺情况简介:二沉池后的出水经DN1200的玻璃钢管线再经铸铁镶铜闸门到深度处理提升泵房.经四台Q=1111m3/h,H=6m,N=37KW提升泵(三用一备)提升后,经过宽W=2m,高H=1.25m的闸门分别经DN600玻璃钢管线到三套深度处理工艺段.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通过De40管道投加在DN600玻璃钢进水管内,进入机械混合池.经过机械混合池变频调速搅拌器JBT-900,N=7.5kw,64~106r/min的强力搅拌实现投加药剂与进水的充分混合,机械混合池壁四周各有一长3.6m的玻璃钢挡板起到形成紊流的作用,保证药剂与进水的混合效果.混合好的工艺水从混合池上部堰口自流进一级机械反应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池通过De40投加在一级反应池中.经过一级机械反应池变频调速搅拌器JBT-3500(N=1.1kw,3.37~4.12r/min)的快速搅拌实现投加药剂与进水的充分混合,一级机械反应池壁四周长各有一长1.5m的玻璃钢挡板起到形成紊流的作用,保证药剂与进水的工艺反应效果.工艺水从一级反应池底部通道自流到二级机械反应池,经过二级机械反应池变频调速搅拌器JBT-3500(N=0.75kw,2.70~3.30 r/min)的较快搅拌,进一步让絮凝剂与混凝产生的颗粒反应,二级机械反应池壁四周也各有一长1.5m的玻璃钢挡板起到形成紊流的作用,保证药剂与进水的絮凝反应效果.工艺水从二级反应池上部堰口自流到三级机械反应池,经过三级机械反应池变频调速搅拌器JBT-3500(N=0.55kw,2.02~2.47r/min)的一般搅拌,强化絮凝剂与混凝产生的颗粒的反应,三级机械反应池壁四周也各有一长1.5m的玻璃钢挡板起到形成紊流的作用,保证药剂与进水的工艺反应效果.工艺水从三级反应池底部通道自流到四级机械反应池,经过四级机械反应池变频调速搅拌器JBT-3500(N=0.55kw,1.35~1.65r/min)的缓慢搅拌,实现絮凝剂与混凝产生的颗粒完全反应,四级机械反应池壁四周也各有一长1.5m的玻璃钢挡板起到形成紊流的作用,保证药剂与进水的工艺反应效果.通过机械混合池、四级机械反应池,水中通过混凝、絮凝作用后,大部分污染物已形成絮状污泥,工艺水从四级反应池上部堰口进入布水渠,通过渠底部26个240mm×500 mm方孔均匀流入斜管沉淀池,方孔在斜管沉淀池的斜管下方.絮状污泥向下沉,水向上流动,通过斜管,从斜管沉淀池上部集水槽流出.斜管是浅池理论原理发展形成的,效果一般均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因而它能使密度较低的絮状污泥实现良好的沉淀效果.工艺出水经集水槽流入出水管道,到厂区接触消毒池,氧化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采用De140管道投加至接触消毒池进口,经接触消毒池消毒后至总排放口.加药车间包括PAC投加装置(制备能力1667L/h,配药浓度5%)、PAM投加装置(制备能力为667L/h,配药浓度1%)及二氧化氯发生器(20kg/h).
    • 党现宏
    • 摘要: 木坡水电站压力管道斜井前期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局部围岩稳定性、整体性、耐久性较差,可能造成坍塌.单向作业面开挖工作效率低,会导致斜井开挖工期大幅滞后.为解决技术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和研究讨论后,改用"正导和反导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本文详述了导井开挖和扩挖施工的方法,指出了施工重点和难点.最后对原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的进度进行了对比,证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导和反导开挖"相结合的方法的科学性.
    • 周艳; 解文忠
    • 摘要: 斜管堵塞不畅,沉淀池斜管支架腐蚀严重,存在垮塌隐患,使沉淀池斜管对水体的阻力减少,使反应时间较改造改造前有所缩短,改善沉淀池斜管水力条件,加大出水量,达到了满足设计负荷及保障水质的目的.本文先对改造工作的背景以及内容、技术参数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对改造后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 王克远; 李云开; 杨培岭; 任树梅
    • 摘要: 针对引黄灌区一种新型重力式沉沙池开展研究,这种沉沙池通过在沉沙池中布置斜管缩短泥沙沉降距离,进而提高沉沙池沉沙效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利用Star-ccm+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河套灌区斜管式重力沉沙池的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斜管式重力沉沙池流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沉沙池斜管区域流态比较稳定,有利于泥沙稳定沉降;沉沙池首部与斜管区前部底端与后部顶端存在的旋涡区不利于泥沙的稳定沉降;池尾溢流堰的吸水作用影响了斜管区域的流态稳定,降低了泥沙沉降效率.研究表明,该型沉沙池下一步需要对调流板孔洞布置形式、斜管布置高度、溢流堰位置进行优化.
    • 杨延强; 戴世群
    •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截面形状斜管对陶瓷球与生物质半焦混合固体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设计了PIV冷态模拟试验装置.利用PIV技术对陶瓷球(粒径为1、2和3 mm)与生物质半焦不同质量比例(10∶1、30∶1和50∶1)的混合颗粒在3种不同截面形状(圆形、半圆半方形和方形)的斜管中(稳流阶段X=1 190 mm截面)流动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截面形状斜管中生物质半焦轴向时均速度在y/d=0~1内形状分布都类似于“磁滞回线”;在混合颗粒质量比例为10∶1时,生物质半焦轴向时均速度分布基本不受截面形状影响,都可以用方管或半圆半方管来近似代替圆管进行试验;而在陶瓷球粒径为1和2 mm时,混合颗粒质量比例为30∶1和50∶1时,生物质半焦轴向时均速度分布受截面形状影响较大,不可以用方管或半圆半方管来代替圆管进行试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