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采访
文献采访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2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1篇、会议论文130篇、专利文献1325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河南图书馆学刊、情报探索、图书馆论坛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第九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暨2014年学术年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3年研讨会等;文献采访的相关文献由8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肥生、蔡迎春、何永进等。
文献采访
-研究学者
- 杨肥生
- 蔡迎春
- 何永进
- 刘兰英
- 徐泳
- 潘明茜
- 王荣立
- 臧凤梅
- 饶思军
- 党卫红
- 刘莉
- 吕淑艳
- 宋仁霞
- 岳天强
- 廖媚
- 李晓霞
- 李金庆
- 樊立娜
- 王建华
- 王春生
- 祁瑞
- 秦代辉
- 童庆松
- 苏志磊
- 邢洁
- 陈冬梅
- 付小青
- 何宇燕
- 余逸君
- 侯曼玲
- 倪聆
- 储冬红
- 刁一卓
- 刘娟
- 刘海新
- 刘淑娥
- 刘秀琴
- 刘英杰
- 史淑英
- 吕立
- 吴静
- 周大起
- 周桂林
- 周绪境
- 周艳霞
- 周虹
- 唐吉深
- 唐定海
- 唐玉屏
- 商慧兰
-
-
赵蓉
-
-
摘要: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源头,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前提和基础。随着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精准化,读者对馆藏文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细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4个环节,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文献采访质量,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运用ISO质量管理模式从事文献采访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能给业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
侯迎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海洋叙事文献现状分析,结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库馆藏海洋叙事文献资源特征,采用可视化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对文献进行梳理,建立相关的科学知识图谱,提炼和挖掘该领域文献隐含知识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洋叙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整理描述海洋叙事文献资源的特征,组织完善涉海文献资源采访辅助对策,为社科发展提供优质数字人文服务。
-
-
官琴;
罗仁强;
艾虹
-
-
摘要: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之一,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文献采访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馆藏建设和读者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应认真探索文献采访策略,充分利用文献采访新平台新技术实现精准采访,才能让馆藏资源更好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
-
王敏杰;
朱娜;
赵蕾
-
-
摘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建设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就要从文献采访这一基础性工作出发,转变指导思想,优化采访模式,重组采访队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
-
汤旎
-
-
摘要:
介绍上海图书馆近年西文学术类图书的流通与采访情况,基于流通数据中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分布及题名高频词等信息,与采访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提出提高采访工作质量的对策:提高西文采访人员能力,关注社会热点与重点研究领域的变化,参考在线数据库、书评网站及书评杂志,采用智能化采访系统等。
-
-
宁浩
-
-
摘要:
高校图书馆要用创新的思路进行文献采访与信息服务。首先要融合图书馆所有部门的专业馆员,培养发展学科馆员,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然后要贯通不同文献载体,按学科专业进行文献采访,学科馆员要负责文献采访工作。最后学科馆员要负责推送文献与信息服务:学科馆员要深入了解师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推送相关文献;并且将过去由参考咨询馆员所做的工作,用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深入开展下去。
-
-
左玉波
-
-
摘要:
结合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资源的形态、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多媒体资源服务模式发生的变化,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工作为例,从文献采集的角度,探讨了多媒体资源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顶层设计、参照系统和具体策略,尝试提出多媒体资源建设工作的整体框架.
-
-
-
-
-
-
刘力
- 《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地方文献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地方文献的采访与收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它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建设完善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更好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宣传,进一步扩大文献征集渠道,进一步做好文献采访调研。
-
-
-
-
-
-
王秀青
- 《第六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业务,文献装订工作是其中的重要步骤.博士论文作为一种数量庞大的灰色文献,其装订工作对文献采访的整体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献装订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质量,关系到读者服务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及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图书馆博士论文装订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笔者从多年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实际经验中,分析探索博士论文装订质量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比如增加装订工人数量,满足博士论文装订工作需要,学位授予单位应制订严格的博士论文制作要求和标准,提高论文印刷和装订质量,图书馆应该完善装订合同内容,规范装订厂完成装订博士论文的时限和数量。
-
-
涂樱鸽
- 《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成都图书馆为例,阐述了自2015年起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全域成都数字资源共享工程让成都图书馆从仅服务本馆读者变为辐射至全市21家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服务人群数量发生了井喷式增长,读者对资源配置的需求不仅数量上要求增加,而且形式上也要求多样化,这对成都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而言是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应对读者的增加,如何调整资源的配置,这些都需要文献采访工作者去思考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
-
-
黄炜宇
- 《第五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非正式出版文献,也称"内部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逐步被社会所重视.在图书馆界,能够突出各图书馆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中非正式出版文献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如甘肃省图书馆以西北地区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为己任,已形成了品牌,其中很多文献为非正式出版文献.国家图书馆一直重视非正式出版文献资源建设,在2008年专门设立中文资料组对非正式出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馆藏文献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小,传播不广且易流失等特点,给文献的资源建设带来很大难困.文章结合馆藏建设实践,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要理清范围,突出特色,加大征集力度,寻求制度保障,注重电子版及光盘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