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摄影艺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954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丝绸之路、文物鉴定与鉴赏、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文物摄影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凡、赵广田、周汭聪等。
文物摄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42篇
占比:99.49%
总计:19642篇
文物摄影
-研究学者
- 李凡
- 赵广田
- 周汭聪
- 施宗平
- 梁刚1
- 洪州
- 王蔚波
- 苏一飞
- 董清
- 蔡丽芬
- 贺毅
- 陈辉养
- 雷茂奎
- 丁禹
- 丁禹1
- 仁义村民1
- 余乐
- 冀介良
- 刘小贱
- 刘祥生
- 刘继武
- 刘谷子
- 刘赫子
- 吴伟宁1
- 周怡
- 唐俊
- 土门拳(图)
- 孙志军
- 孙志远
- 孙晓旭
- 孟承光
- 宋晓林
- 张丹波
- 张乐
- 张伟
- 张怡晗
- 张旭云
- 张永平
- 张海雁
- 张瑞
- 张迪
- 徐华
- 徐瑞红
- 时耀光
- 易艳芳
- 李丹
- 李兆平
- 李振石1
- 李虹
- 李锦春
-
-
阮浩
-
-
摘要:
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物体或物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文物摄影是博物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如何提升对文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准,利用光与影完美的艺术融合,客观、准确地再现文物的真实状态及内在神韵,是文物摄影工作的最终目标。文章针对玉器文物的拍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
-
-
-
摘要:
参观博物馆如何能拍出文物的美?《中华遗产》盛邀文物摄影大V,手把手教你如何拍文物。特邀嘉宾:动脉影超过百万粉丝的文物摄影博主,最会拍文物的“黑衣人”。穿梭于博物馆之间,发现文物独到之美。2020年9月15日到2021年1月20日,上海博物馆联合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
-
-
刘小贱;
土门拳(图);
桑德罗·瓦尼尼(图);
赵震(图)
-
-
摘要:
时下,三星堆正在发掘,更多神秘的历史,尘封的故事重见天日。除了亲眼所见,很多时候需要影像记录,因为"摄影会把过去带回现在",这正是影像的力量,也是影像最根本的作用。文物摄影亦是如此,它们是时间存在的客观证据,是人类除了记忆之外的可触碰到的过去。影像可以封存时间,让未来人看到一些远古的存在。文物拍摄就像拍摄一个陌生人,更像是了解以为你本该认识的老朋友,对话过去,留存历史。
-
-
秦一
-
-
摘要:
博物馆以文物收编、收藏管理、藏品展列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为主,同时在文物资源整合基础上进行宣传教育或者是编辑出版工作,以及在各项技术运用基础上提升各项业务的落实效果。藏品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立足藏品运用可以给相关的史料研究或者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在文物的真实样貌分析与展示基础上,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以此对历史发展进行深刻思考与情感体验。文物摄影是对藏品进行管理与文化特色展示的一项工作,通过摄影可以对藏品外貌进行详细展示,给相关的史料研究提供真实的信息佐证与修正支持。文物摄影能够将遥远的历史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教育意义上来说,文物摄影成为对大众进行历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历史学家与大众沟通的重要方式。
-
-
周怡
-
-
摘要:
文物摄影是用照相机将古遗址、古墓葬、石窟以及出土文物拍摄下来,使其具有供人们研究和欣赏的价值[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物摄影在博物馆工作中愈发重要,是为博物馆进行藏品研究、展览陈列、数字化建设、对外宣传的基础.然在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中,文物摄影长期得不到馆方的足够重视,且缺乏对该馆文物摄影师的培养机制;且多数博物馆的文物拍摄任务,由外聘摄影师或团队进行,但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文物摄影是摄影中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颇高的门类,要求从业者有着很高的综合素养.本文以博物馆文物摄影工作者的必备素养为题,从文化素养、拍摄要求、职业精神三方面着手,浅谈这一问题.
-
-
-
-
摘要:
参观博物馆如何能拍出文物的美?《中华遗产》盛邀文物摄影大V,手把手教你如何拍文物。特邀嘉宾:动脉影超过百万粉丝的文物摄影博主,最会拍文物的“黑衣人”。穿梭于博物馆之间,发现文物独到之美。博物馆里,文物大多会被放置在各式各样的展台上,以方便观众欣赏。展台的高低、大小和材质颜色,都会影响到文物拍摄的最终效果。
-
-
李丹
-
-
摘要:
文物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具有科学、艺术、历史的价值.当前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它们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社会生活中,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很多文物都保存于博物馆,人们可以到现场去参观,也可以利用图片来了解和欣赏文物.这也表明文物摄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将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利用图片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知晓.其中,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文物的研究提供历史实证,也能够供人们欣赏,获取更多的图像信息.由于当前时代的飞速发展,文物图片也可以以更为便捷、快速的方式让更多的受众知道和了解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文物摄影方法,增强文物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论述了文物摄影的意义,分析了文物摄影的方法以及技巧.
-
-
唐俊
-
-
摘要: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对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力度不断增大.文物是在某个时期遗留下来的物品,对于研究对应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现代人们研究古代社会的一个主要依据.在对文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文物摄影必不可少.文章对文物摄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从摄影的角度准确还原真实的文物,帮助更多的人接触和欣赏文物,也希望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
-
-
-
摘要:
参观博物馆如何能拍出文物的美?《中华遗产》盛邀文物摄影大V,手把手教你如何拍文物。特邀嘉宾:动脉影超过百万粉丝的文物摄影博主,最会拍文物的“黑衣人”。穿梭于博物馆之间,发现文物独到之美。禅意的角度经常有人问我,最喜欢拍哪类文物。我总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佛像。
-
-
李凡
-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维也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被一次次的淘洗,逐渐认识了数字化的真正意义.文物摄影也在这数字化的浪潮中洗心革面,由银盐时代跨越到了数字时代.本文将通过讨论博物馆数字化特点和文物摄影数字化的重要性及举例来阐述文物摄影在博物馆数字化形势下的应用.
-
-
- 《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文物摄影是以客观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实用型摄影门类,因此文物摄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如实地再现文物的特征,对文物古迹的再现来不得丝毫的夸张和变形.文物摄影的手法应是以客观表现为主,同时赋予摄影师主观的艺术表现,根据文物研究、出版、宣传、档案管理等具体情况,对文物加以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才是使文物摄影升华的根本所在。其主观艺术表现的形式主要有技术、技巧式,拟人思维式,意识流动式等;赋予文物活力,抒发摄影者和文物研究人员的主观情感,在注重纪实性的基础上,来发挥主观表现意识,从而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总之,文物摄影的根本,在于文物自身的特性,任何表现文物的影像必须尊重这一特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