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话语

文化话语

文化话语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1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时事报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文化话语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迎春、王德胜、吴宗杰等。

文化话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316 占比:97.91%

总计:4408篇

文化话语—发文趋势图

文化话语

-研究学者

  • 张迎春
  • 王德胜
  • 吴宗杰
  • 左言娜
  • 张晓鹏
  • 李江静
  • 沈善增
  • 王琦
  • 郭晓平
  • 陈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红莲; 张晨
    • 摘要: 在新时代这一大背景下,构建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不仅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且有助于传播越文化的独特价值,推动越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合作交流。该文首先基于对越文化发展脉络和显著特点的梳理,讨论了越文化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构建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认为主要存在于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发展机制亟待创新,以及对外交流话语体系的内部架构有待加强等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鉴于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构建是“中国内容、国际表达”的积极实践,该文最后提出并具体论述了越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构建的3个新策略:第一,提炼具有鲜明越文化特色的标识性概念;第二,创新认知框架,凸显越文化价值;第三,讲好越地故事,增强文化话语叙事能力。
    • 刘小方
    • 摘要: 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悠长,数千年间的人海互动也留下了丰富的海洋类文化遗产.但截止当前,中国仍没有1项与海洋相关的文化遗产.海塘是人海互动的重要遗产,温州滨海,海塘的文化遗存丰富.温州海塘文本的话语分析显示,温州海塘工程蕴含着全局整体与严谨科学的精神;通过海塘修筑,温州地域文化实现了与《禹贡》《周易》《尚书》《论语》等儒学经典的对接,显示了温州海塘的经义内涵;海塘修筑中的地方动员和后世对海塘修筑中有功人物的祭祀对温州的地方精神的形成意义重大.温州海塘文本的话语分析为理解海塘遗产的文化源流、遗产意义和当代价值创造了可能,为探索中国海洋意识与海洋伦理增加了内容,也为温州海塘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余朵朵
    • 摘要: 基于文化话语视角,本文对影片《花木兰》(MuLan)进行话语分析,从叙事策略和人物设定角度,指出《花木兰》在构建传播话语体系中,内容上忽视了"文化性",将西方文化拼凑式地"挪用"到东方语境之中,导致了全球市场的"文化"遇冷的宣传结果.提出探究跨文化语境背景下,影片需要守住"文化"主基调,平衡好现代性和传统性、东方和西方、文化认同和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 廖丙光
    • 摘要: 城市中的节庆活动对于构建城市内本土文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一些外来性质的区域性的城市节庆活动同样会对城市在地文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所推广的"三月三"歌节为例,试图分析文化话语权如何利用官方和民间的力量传播,探讨一个起源于"歌仙"刘三姐传说的少数民族节日如何借助文化行政的背景和文化语境的扩张,来对区域内传承广府文化的城市中的在地性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最后对地方文化进行重构从而影响地方居民的社会生活文化,一个大传统自上而下地实行并贯彻,由于文化的在地性,其到了地方上又拥有了有地方属性的与大传统似是而非的小传统。
    • 陈珏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以西方文学批评范式为主流话语。这种"拿来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值得思考。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对"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问题和策略。本文尝试跳出西方文学批评的藩篱,运用文化话语研究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具体的批评实践,借鉴文化话语研究提出的"话语"构成要素,以鄂温克族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鄂温克族当代文学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容变迁、话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作为"文化话语"的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网络关系中的意义。
    • 陈珏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以西方文学批评范式为主流话语.这种"拿来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值得思考.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对"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问题和策略.本文尝试跳出西方文学批评的藩篱,运用文化话语研究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具体的批评实践,借鉴文化话语研究提出的"话语"构成要素,以鄂温克族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鄂温克族当代文学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容变迁、话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作为"文化话语"的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网络关系中的意义.
    • 罗璇
    • 摘要: 在英语教育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日常文化话语具有社会建构性和主观性,其所呈现文化差异具有不可兼容性。英语课堂中文化话语体系的分析需要正视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同时将文化差异的存在与文化比较视为文化对话的前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过程驱动的批判性文化对话和维持动态的文化话语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李同
    • 摘要: 在对中国电影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经典电影理论角度讨论其中的现实主义美学或形式主义美学,还是从立足于精神分析学、意识形态理论、文本理论等宏大理论讨论其价值主旨与思想情感、对其进行结构主义的阐释,抑或从电影哲学或现象学角度出发谈论角色设置与演员表演技巧、情节设计与叙事方法,这些研究与批评本身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话语体现出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成与变化趋势。
    • 吴宗杰; 张迎春
    • 摘要: 民国时期的大量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潮的传入和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转型而出现的,其内容、风格和编纂方式等呈现出的话语特征体现了不断变化的文化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教育价值观.这种教科书里的文化话语变迁让我们看到外语教学不仅仅教文化,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而非凝固不变的知识体系.重温这些教科书,可为当下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提供一个历史和文化视角,促进英语教育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